当前位置:

期待草书展?先来看看永州文化底蕴有多深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袁思蕾 2017-03-27 13:20:50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28日,全国第四届草书展、全国草书名家邀请展、首届怀素草书学术论坛系列活动将在草圣故里永州开幕。你是否期待活动呢?不如先一起来看看草圣故里永州的文化底蕴有多深吧!

  永州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发源地。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45万,现辖冷水滩、零陵两区,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宁远、新田、蓝山九县,其中江华为瑶族自治县。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永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永州,地处楚越之交,自古深受楚越文化的双重影响,人文荟萃,大批历史名人云集,影响永州社会文化的发展。由于潇水和湘江在永州萍岛合流,永州自古雅称潇湘,因此,这种富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称潇湘文化。潇湘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

  永州本地也名人辈出,怀素、何绍基都出生于此,永州又被誉为草书大师故里。

怀素

  僧怀素(737-799,一说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字文》《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律公贴》《七帖》《北亭草笔》诸帖。

  据中国书法院肖云飞博士研究统计,中国有史以来,影响书法史发展进程的30位代表人物,永州就占两位,一是怀素、一是何绍基,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

  在各体书法中,草书的笔法最为丰富,表现力无比强劲,最具活力和节奏感。草书线条和饱含激情的气势互为交融。由于草书是最具表现力的抽象艺术,其审美极具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所以最能体现书法艺术构思心灵的律动和情感的宣泄。草书艺术的特点及精神与中国当代书法的个性凸显和多元发展的时代潮流,如此惊人的相同,并构成了中国书法无比美妙的乐章,成为中国书法时代发展的新潮流。只有这种代表时代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毫无疑问,怀素的草书正是中国书法精神的典型代表。

何绍基

  何绍基(1799年—1873年),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猿叟。他是清代诗人、学者、书法家。何绍基代表作品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

  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草书尤为擅长。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楹联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即为他所书。


[NextPage]

1

  除了书法大家外,在多重历史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富有永州特色的区域文化应运而生,永州境内现存的石刻书法达1713方,为湖南省第一,其中浯溪碑林、朝阳岩石刻群、淡岩石刻群、阳华岩石刻群等七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怀素千字文碑刻、绿天庵、醉僧楼、芭蕉林等大量文化遗存。一起来看看石刻拓片作品背后的故事吧!

阳华岩铭有序

  江华县东南六七里有回山(原江华瑶族自治县竹园寨乡竹园寨村),山下有大岩,“岩当阳端”,故以阳华命之。元结授道州刺史时曾慕名来游,感“所见泉不如阳华殊异而可家者,未有也,故作铭称之”。时江华县令瞿令问“艺兼篆籀,俾依石经”。元结便嘱刻之岩下。碑长290cm、宽75cm,至今保存完好。阳华岩除此铭外,另还有古碑39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译文:九疑万峰,不知阳华。阳华巉巉,其下可家。洞开为岩,岩当阳端。岩高气清,洞深泉寒。阳华旋洄,岭巅如辟。沟塍松竹,晖印水石。尤宜逸民,亦宜退士。吾欲投节,穷老于此。惧人讥我,从官矫时。名迹彰显,丑如此为!於戏阳华,将去思来。前步却望,踟蹰徘徊。

  大唐永泰二年(766)岁次丙午五月十一日刻

大唐中兴颂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元结以水部员外郎兼殿中待御史、荆南节度判官领兵镇九江。八月,“安史之乱”初平,乃作《大唐中兴颂》。后官道州刺史,调广西容管经略使,以母丧隐居浯溪守制。大历六年(771),制满。适颜真卿抚州刺史任满北归,乃邀来浯溪,书《大唐中兴颂》刻于摩崖。此颂此碑,世称“双绝”。宋祁阳县令齐术以浯溪石亦一绝,号“摩崖三绝”,并筑“三绝堂”以护之。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一说琅玩临沂(山东临沂)人。天宝初,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常山砥柱中流,17郡响应。后以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以忤宰相元载,贬官司,迁抚州刺史。大历六年,任满北归,应元结邀,绕道浯溪,书《大唐中兴颂》于摩崖,碑高300cm、宽320cm,字大约15cm见方。此为颜鲁公壮阔浑厚、力透纸背的一流佳作,也是浯溪碑林饮誉全国的旷世国宝。

千字文碑

  《零陵县志》载:《千字文》石刻在绿天庵(现永州芝山医院)右侧护碑亭中。此刻首题“绿天庵瑞石帖”六篆字,尾题“唐大历元年六月,既望,怀素书”十二字。据清嘉庆《湖南通志》载:“似是西安石刻之临本。”道光《永州府志》载:“此刻鉴赏诸印,大都明初人为多,其刻当在中明之世。”此碑后跋有“都梁绕聚弘”小楷八行及“僧通藏、通浩、浮坞李宁镌”数字。全碑高215cm,宽120cm。

  怀素(737-800),字藏真,俗姓钱,零陵人,著名书法家、僧人。幼年出家,曾在零陵(现属冷水滩)书堂寺事佛,闲暇之余,精于学书。后自结庵于高山寺后侧,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代纸练字,并名其庵为“绿天庵”,经数十年勤学苦练,自言得“草圣三味”,以善狂草出名。其狂草笔法,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怀素好饮酒,兴到运笔,如骤雨旋风、飞龙走蛇,虽多变化,而法度具备。前人评其狂草继承了张旭,但又独具匠心,自成风格,人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极大。存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草书二十四章经》、《食鱼帖》、《千字文》等。

荔子碑

  荔子碑,唐代韩愈(768-834)悼亡友柳宗元文,宋苏轼书丹,刻碑于柳州罗池庙,世称“三绝”。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永州司里刘克勤以永州乃柳宗元谪居十年之所,首次将碑摹刻于永州柳子庙中。至清初毁于兵燹。清顺治十六年(1659)永州知府魏绍芳又重新摹刻一次,现存此碑为清同治五年(1866),廷桂任永州知府,喜得碑文拓本,重刻上石,并将自己所题书的“跋”一并刻于“荔子碑”正文之后。碑高120cm、宽81cm,共4块,现存柳子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喜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周敦颐游朝阳岩题名

  系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治平三年(1066)偕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尚书职方郎中程濬同游朝阳岩的题名。碑长82cm、宽40cm。碑名颇有颜体庄重笃实淳涵深厚之风。在周氏的书法碑拓中,是不可多得的典范。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理学家。原名惇实,字茂叔,道州(今永州道县)营道人。天资聪明,志趣高远,16岁精通经史。康定元年(1040),出任洪州分宁县主薄,庆历四年(1044),调任南安司理参军,旋移桂阳县令,又徒知南昌。喜祐六年(1061),为国子监博士,通判虔州,治平元年(1064),改通判永州;熙宁初知郴州,后被荐举为广州转运判官。

黄庭坚题中兴颂碑

  山谷从小文崇次山,书学鲁公,善行、草、楷法,故过浯溪时,单在唐中兴碑下,就“裴回三日不肯去”。在浯溪题刻了三碑,诗碑论肃宗灵武即位是非,尤是有名的议论诗。碑高230cm、宽180cm;每字6-9cm不等见方,楷书。他学颜书“以篆隶之法入行楷”,但他却自创了“中宫敛结、长臂四展”的辐射式新书体,世称“黄体”。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好震。元祐初,以修《神宗实录》擢起居舍人。绍圣以后,以元祐党(旧党)人,屡遭贬谪,崇宁三年(1104)终被除名,羁管宜州(广西宜山),过浯溪;次年病卒于贬所。

何绍基撰书陪游浯溪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由优贡领解(解元)”,次年连捷成进士。历典福建、贵州、广东乡试;咸丰二年,提督四川学政。先后主讲山东泺源、湖南城南等书院。何氏中年极意北碑,晚始探源篆隶,卓然自成一家,“草书尤为一代之冠”。后人评何氏《同治壬戌于桐轩大令陪游浯溪》碑,公认它是唐中兴碑后第一;书法家杨翰尤倾倒,自谓“何贞老作,古厚雄深,欲属和而未能下笔”,碑高140cm、宽80cm。

九嶷图册

  现存宁远县文物局等三处,系清同治十年石焕章搜集其父石阶九所书九疑诗文以及九疑图记、题记,刻为系列石碑,计33方。《应请书题辞》属之,记于长沙待石园。碑长25cm、高18.5cm。

吴大澂浯溪铭有序

  浯溪发源于双井,至祁阳县南五里入湘,本无名也,名之自次山始。余阅武至永州,过潇水之上,访柳子厚所居之愚溪,无一歇息之所;亭、池、印、岛,渺不可追。独浯溪石刻,至今无恙,有亭有台,可登可眺。顾而乐之,乃为铭曰:

  永州名迹,愚溪浯溪。浯溪之石,元公所题。石有时泐,台有时圮;万古长流,涓涓此水。涓涓不竭,汇湘入江,导源双井,绝壁飞淙。行者惊奇,游者心爱;爱公篆铭,一铭而再。

  抚湘使者吴大澂光绪十九年癸已夏四月

  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后改今名;字止敬,一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光绪十八年(1892),出任湖南巡抚。甲午战前,至永州阅兵,准备出师抗日。过浯溪,作此诗,实是他的誓师诗。吴氏为著名学者、诗兼书法家。在浯溪所作的浯溪、峿台、 亭三铭皆篆书,纯熟精练,浑厚丰润,参以古籍,更有秦诏版笔意。

韩晋昌楷书碑

  在宁远县玉琯岩石壁,碑长77cm、宽58cm。字虽小,但字的结构、笔锋非常讲究、工整,是一幅难得的摩崖佳作。该碑刻于清光绪戊子(1888)年。四首怀古诗题为《玉琯岩怀古》、《娥英二妃峰怀古》、《九疑山怀古》、《紫霞洞怀古》。

  韩晋昌,南塘人。清光绪永州镇总兵。光绪戊子、己丑两次奉诏至九疑癸舜。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袁思蕾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7/03/27/424974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