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身残志坚的湖南“最美基层文化人”麻正兵:让苗乡变得更富更美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尹红芳 编辑:肖轲 2017-06-30 17:25:59
时刻新闻
—分享—


麻正兵带领各村的苗族妇女开创苗绣致富之路。

麻正兵被当地干群称为苗乡“保尔·柯察金”。

麻正兵被评为湖南“最美基层文化人”。 

  2011年,获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先进个人,被花垣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所在文化站被评为“一级文化站”;2016年,被评为湖南“最美基层文化人”,成为文化扶贫典型人物;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苗乡“保尔·柯察金”……

  他叫麻正兵,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石栏镇文化站站长。他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双手,却始终在文化战线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展示了“最美基层文化人”的风采。

  残疾不残废,文化开民智

  1970年,麻正兵出生在花垣县排吾乡一个普通家庭。1993年,排吾乡文化站站长岗位空缺,麻正兵因为经常组织全乡文化活动而被选为站长。2016年,排吾乡与雅桥乡合并成石栏镇,麻正兵担任石栏镇文化站站长和镇纪委委员。

  1997年夏天,一场事故让麻正兵失去了双手,也让其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次年寒冬,了解到龙门村70多岁的龙阿婆和老伴在母牛生病时只靠烧香焚纸祈祷,最终失去这一家中重要经济来源时,麻正兵意识到:“穷人没有文化,穷根不断。我虽然没有了双手,但我有文化,我能说话,还可以动脑筋。残疾不等于残废。”

  振作起来的麻正兵为了使失去手掌的双手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坚持用双肘劳作,洗衣服、搬石头、吃饭、写字,甚至敲键盘和摄影摄像……双臂终于能自如使用了。

  麻正兵踏上了新的文化建设路。“当时太穷了。各个村严重缺水,路不通,一点像样的文化设备都没有。”麻正兵开始四处“化缘”寻求资金,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此,他常常大清早出门,带两个包子便是一天。有时为一两千块钱要跑好几个部门,但常常空手而归。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石栏镇水、路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村文化广场和规范的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广播站等文化设施也日渐完善。

  下一步,便是大力开展文化活动。于是,在石栏镇各个村的农家书屋,常常能看到麻正兵的身影:他用双肘夹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教给村民文化知识;他陪着村民查阅禽畜、庄稼、果蔬等种养技术资料,一起讨论发家致富的新门路、新点子。

  麻正兵还通过组织村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来融洽村与村之间、村里各个自然寨之间村民的感情,推动村寨收取医疗保险费等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子腊村村部的院坝里,常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妇女唱着民歌。她们说,不管村民哪家办喜事,只要有时间,麻正兵就一定会去组织安排活动,或苗歌对唱、或苗鼓表演、或舞龙舞狮。他还常年免费为村民拍摄录制文化活动影像,制成光碟,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推动民间文化传承,麻正兵聘请专家培训苗鼓、苗歌、苗绣、编花带等180余人次,让苗族传统文化艺术得到继承和传播。每年,他坚持组织人员参加赶秋节、苗族歌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活动影响遍及周边地区。

  通过麻正兵的悉心指导和鼓励,2012年,花垣首个残疾人文学创作工作室——“震南文学创作工作室”在董马村成立,残疾青年龙震南搞起了文学创作,在相关知名网络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并以出色的创作成绩被评为第三届“感动花垣”十大人物;子腊村村民石老香创作的《漂亮的银帽》等美术作品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艺术评选赛中获奖;2013年,文化站组织编排的苗鼓节目参加全县庆“三八”文艺晚会并获得二等奖……

  文化品牌推动产业发展

  麻正兵将发展文化视为扶贫工作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对于石栏镇来说,开展文化工作是最为有效的扶贫方法之一,文化能带来巨大财富。

  麻正兵发现,石栏镇的原始农产品比其他很多地方更为优质,这里种植、生产的都是原生态的无污染农产品。做了多年文化站站长的麻正兵想到了举办文化娱乐活动,将“文化因子”注入产品使之增值,让村民借助文化活动平台对外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互帮互助、对接城乡,以实现共同脱贫致富。

  于是,麻正兵为村民举办一次又一次的大型文化活动,无一例外地陈列着石栏镇的特色产品,每次文化活动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嘉宾。这些产品由于质优而被游客和嘉宾认可,很快风靡市场,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增值。比如,优质稻米从每斤售价3元提升至15元,稻花鱼从每斤售价15元提升至30元,腊肉从每斤售价35元提升至50元……这些年来,在麻正兵的带领下,村民们收获了文化活动带来的巨大效益。

  除了帮助村民实现特色产品的增值,发展旅游产业,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也是麻正兵引领村民实施文化致富的重要途径。近些年,他带领各村的苗族妇女,又开创出一条苗绣致富之路,她们的苗绣制品畅销于市场,价格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为了将石栏镇建设成文化旅游胜地,麻正兵四处筹集资金,改善各村环境,并系统地规划建设,将油麻村、大兴村、董马村、石栏村、排吾村五村连成一条旅游路线。2017年,他又自筹40万元资金,再次带领石栏镇举办农耕文化节,走出一条文化品牌推动产业发展的致富之路。

  麻正兵还进一步对当地特色产业进行考察,并随之成立相应的产业合作社。湘之西苗绣合作社、红豆杉水烤酒合作社、立锡种植合作社以及养羊、养鱼、养蛇特种产业合作社……在麻正兵的引领下,一个个合作社逐步成立,发展壮大,并形成产业品牌。麻正兵的扶贫之路,也从救济之路转变为推动产业发展之路。

  如今,麻正兵的特色扶贫模式成为花垣县各地努力效仿并大力推广的模式。身残志坚的麻正兵也因其出色的扶贫成绩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受石栏镇人的尊敬。

  精准扶贫要“抓典型”

  “抓典型”是麻正兵扶贫的工作特色和工作方法,龙志银和石昌元便是麻正兵“抓典型”的“典型代表”。

  苗绣是石栏镇的民族传统文化技艺。麻正兵发现,村民龙志银的绣品与其他人的绣品比起来,制作更精良,图案尤为精美。在多方考察和比较后,麻正兵推荐龙志银作为全镇的苗绣专业带头人,并将其作品冠以品牌推广出去。如今,龙志银的苗绣产品供不应求。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从事苗绣,麻正兵还鼓励支持村民成立了专业的苗绣公司——花垣县石栏镇精准扶贫苗绣苗服有限公司与崇山苗绣有限公司。这些公司的员工由龙志银进行专业培训,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苗绣的致富之路。

  石昌元在石栏镇以“烤制醇酒”闻名,酿酒多年却依然摆脱不了贫困。麻正兵在石昌元家走访时发现,石昌元家屋前清澈的小溪竟是从当地家喻户晓的一棵千年红豆杉树根中流出。当地村民都知道,这棵红豆杉的根全部浸泡在水里,村民常年喝这种水,很少生病。麻正兵建议石昌元用这清澈的泉水为原材料烤酒,烤出的酒可能更加醇美可口。果不出所料,石昌元烤出的酒愈来愈醇香、销路越来越好,价格也从每斤15元提至50元。如今,石昌元夫妇正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吸纳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生产烤酒。

  在石栏镇,很多村民都会吟唱一首“兵歌”,这首歌便是为感谢麻正兵所作。质朴的乡亲们一遍又一遍用苗歌传唱他的扶贫事迹:

  黛勾黛帕(苗语:年轻小伙、年轻的妹)快来听,

  歌儿唱在苗家岭,

  不唱古来不唱今,

  专唱我们苗哥麻正兵。

  淳朴动听的山歌,传遍了一座又一座大山,传进了百姓的心里。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尹红芳

编辑:肖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