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向敬之:走读欧罗巴 走马不满足观花

来源:红网 作者:向敬之 编辑:夏君香 2017-07-17 11:51:40
时刻新闻
—分享—

  向敬之

  中国素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有名士雪夜出游半途而返的余兴留存,有诗人不怕山洞深幽要探个究竟的诗外写意,也有伟人把险峰踩在脚下看够无限风光的惊世豪壮……他们留下著名的诗文,记录当时的心情。范良君坚守文人的品味和追求,将前辈游记精神承传于心、默念在怀,在有了更为便捷的交通工具时,借助可近可远可大可小的镜头,写作清新耐读真诚耐品的文字,让更多的人好好感知他走读世界所传递出的另一种美丽。

  人家旅游,走马观花,上车睡觉,下车照相。范良君则不然,较异同,找感悟,写文化,发掘美,传播美。近十年来,他一有闲暇就坚持出去走读世界,多方面、深层次地观察异域风情,感受另类的风土人文、世事变化、时局动态和道德伦理,思考迥异的社会、历史、国家、政党、民族、制度、意识形态及普通民生等重大话题。缜密的思维,流畅的文字,细致的描述,健朗的勾画,让人不得不乐意循着其不断追索的心路历程,近距离地接触不同国家难解的真相,这可以发现其认识他们主流社会的深刻与宽广,还足以体现他理解中外人文差异而反映的亲切表述。其中,有他对优秀事物的强烈激赏,也有对社会隐恶的深度针砭,更有许多提供给国人自我观照、清醒反思的借鉴。他用鲜活的事例、清晰的导引,将自己走读国外的收获、慰藉、兴奋与感伤记录在《峡湾短笛》中,让我们不仅感知到他在异国走着惊奇、走向亮堂的欢欣与钟情,更能透视妙趣文字里的精彩和理性,看到了不一样的境界与力量,产生了与众不同但非溢美诿过的期待和憧憬,更发现了不同于一百数十年前那一批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的清醒同超越。

  范良君在《峡湾短笛》中,主要写欧洲及其影响至深的相关国家的风土人情。并非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范良君,游历此间,描述真实,反映欧罗巴等区域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局限,表现不同文明的冲突、融合和各种矛盾激化、汇聚的现实和背后,体现了一个跨文化的观察者和追索者的眼界、心境、厚度与深度。他认真观察和思考,从地理切入历史,以政治把脉宗教,体知基督教世界及中东宗教社会,以横跨东西的视野、学养、识见和真诚的人文关怀,客观审视、反思和同情异质文化的历史和格局。

  十年前,他将自己的六十岁“寿宴”安排在巴黎,虽然光临“宴会”的仅有妻子一人,但十余天的西欧之旅让他零距离接触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早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让正处于人生低谷时期的他深受感染,幡然醒悟,从而发愿花甲之后边工作、边旅行、边写作,方才有了这本记录他走读近六十个国家旅行随感的作品。范良君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发散性思考思维,因此对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颇具年代色彩,给人不同的观察和欣赏的视角。他在书中展现的时代与生命、空间与心灵的融会贯通,都显出这本游记的独特价值。

  他走在西欧的清新空气中,充分珍惜短暂停留的时间,拘束于时间安排而似有走马观花,但为了完成个体性的观感与思考又不得不争分夺秒。无论是在面积浩大的法国德国,还是在古堡丛立的捷克小镇,他独特的视角不断张开,看着匆匆走过的人群,看着古老建筑与人情风俗,不时发出使人有同感的赞叹。他通过导游的解说和自己的观察,沿着游玩的路线,触摸现代的和历史的体温,感知光荣的或屈辱的亮度。

  没有去维也纳聆听音乐大师们留存的旋律,范良君是遗憾的,但在边境小镇茵斯布鲁克,他依然明白了奥地利诞生大师、奉献大作的部分原因。在意大利比较人们对艾马努埃尔二世和恺撒大帝的崇敬时候,他发现向往自由的当地人们的可爱。在法国香榭丽舍大街尽头的凯旋门广场,他想到了拿破仑英姿飒爽英雄孔武的尊严和威风,也想到了晚清时期八旗子弟的颓唐与衰落,更加期待新时期的中国梦想成真和大国崛起。

  范良君一路走来一路读,走马天下不观花,常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看到深层次的东西,有能力在一些别人不甚注意的事情上把握其精彩。在斯洛伐克的多瑙河畔,一位身高两米的父亲领着刚及他胯下的儿子在照相,见到他这陌生的老外,孩子有些害羞。这对父子看似平常,却触发他的脑际浮现出了一个小小才布拉迪斯拉发和她的祖国斯洛伐克,相依在一个庞大世界身旁的颇具漫画风格的画图,十分有趣!新西兰一枚不起眼的名叫奇异果,实际就是从中国引进后改良的猕猴桃,他想到的是新西兰这个远离大陆的岛国对外来物种的科学、积极的态度——把别的国家的好的东西拿过来精心保护它、进而改良它。这种“拿来主义”让新西兰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国度,为世界奉献出自己最好吃的奇异果、最柔软的羊毛、品质优良的牛肉与奶制品。

  猕猴桃孪生的奇异果,让他想到的如何对待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课题。他没有过多的文字描写西方发达的经济社会,而是努力在环境、历史、经济、文化、教育甚至儿童生活等诸方面,寻找异于中国的特色,试图为古代文明资源丰富的祖国,发现一条价值彰显的线索,让更多的国人珍惜和热爱。他在欧洲关注的不是人家的工业制造如何先进发达,而是关注那里的历史文化,是如何诞生了工业革命和发达国家群的文化地缘。在西欧,居民的住宅没有像中国今天很多国人为财产安全计,都要安装形形色色的防盗窗,从这平常的小事上,他看到的是欧洲发达国家的健全的法治体系,看到了这些国家在药品管理上建立有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与法律条例,而不使普通老百姓轻易受到伤害。哪怕从一张公共厕所的电脑发票到街头巷尾的自行车手,他都能比较出德国人的认真和意大利人的马虎。

  范良君两度访问俄罗斯,从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中切入,观照百姓对民主、自由、富裕、权利和幸福的向往。他将科学知识与人文情怀,贯通于国际政治观察中,向我们展现了区域里的文明和落后,富裕与恐怖,神奇和诱惑,过去和现在。他选择了与众不同的方式,游历、观照和思考似乎神秘的伏尔加河。

  范良君带着疑虑和困惑,感伤和理性,走进土耳其,把所掌握的大中东的历史与文明,所了解的伊斯兰世界现状与前景,融会于独特、冷静和平实的思考中,记述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时代的政治、宗教、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变迁,探究中东地区硝烟不息的历史缘由和现实背景,从一个纵深的人类历史角度、广阔的国际政治视野,为我们展现了独特而吊诡的异类风情。

  在土耳其,范良君闻到了百年前伊斯坦布尔的郁金香气。那是18世纪初奥斯曼帝国革新求变的象征和符号。这个没有任何宗教和种族意义的图腾,几乎影响了所有人爱用郁金香形状的茶杯。土耳其虽然是以穆斯林人口为主的伊斯兰国家,虽然可以不时听到清真寺的召唤声,但宪法规定国家公务员和军人须严格遵守世俗化原则,不能宣传伊斯兰主义。原总理埃尔多安曾因在一次政治集会上,背诵隐含原教旨主义的诗句,被判违法,处以4月监禁和5年不得从政,其所属的政党也被勒令解散。如此强制性地捍卫世俗化政权,是一种希望和责任,也是一种无奈和抗争,更是现代生存直接对抗愚忠传统、迷信神权的半暴力行为。

  走读世界远远近近的路,写作自己长长短短的旅游文章,范良君也是一个野心优雅的人。他从地理环境、历史文明、宗教文化、现代经济的现况着眼,从外及里,由远至近,自虚而实,层层发掘,步步深入,思考不同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下的现代化转型。他在《峡湾短笛》的25万多言中,写出了游走于文明之间的欢欣与遗憾、期待和无奈、憧憬和慰藉,也写清楚了中国以外国家的人们的性格、行为和坚守,让行走在千里之外万里之遥的我们更多地了解他们是怎样融入世界经济生活,怎样走在民主、自由、法治、公正、富裕与幸福的现代化进程上。

  范良君不是专事写作的职业作家,也非探险猎奇的专业旅行家,长期从事企业管理,至今还在为工作努力,但他坚持数十年笔耕不缀,长达十多年一有时间就出去看流动的世界,关心一些事关人民疾苦的小事,形诸亲切的文字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灵,给予触动和惊奇,给予走心而如身历目睹的感觉,带给我们许多关于一个追索者的思考,思考不同国家荣衰背后的悲歌与困局。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长期在国外工作,熟悉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风土人文……当我读到范良君走读世界的文字,完全被震撼了!我不敢想象,范良君虽然没有外交工作的便利,却能够坚持不懈的自费寻美全世界,甚至年近古稀还登上了南极。他用流利的文字、聚焦的镜头,向读者展示出一位善于透视世界的智者、勇于走过艰辛的强者、勤于观察总结的长者以及乐于传递文明的作者的精神肖像。”这是曾驻亚非美多国的著名学者型外交大使袁南生的评价,也是“驴爸”范良君走读世界,走马不满足于观花的坚守和选择。

向敬之,专栏作家,著名书评人、文史学者。长期为《南方都市报》《经济观察报》《新民周刊》供稿,著有《现场与背后》《历史的深处》等。

来源:红网

作者:向敬之

编辑:夏君香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7/07/17/436093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