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欢乐潇湘•品质活力新永州”一场味道纯正的艺术盛宴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凌鹰 韩立军 彭雯 编辑:周蒙 2017-09-06 10:56:1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综合讯(通讯员 凌鹰 韩立军 摄影 彭雯)8月27日、28日晚上8点,2017“欢乐潇湘•品质活力新永州”大型群众文艺汇演复赛在永州会堂成功举行。今年的“欢乐潇湘”文艺汇演复赛,聚集了本地的文化特质和鲜明的艺术品质,充分彰显出“品质活力新永州”这一恢宏的人文主题。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复赛更明显地强化了永州多元的地域人文气韵,呈现给观众的是永州地方文化历史传承、永州各地自然山水的秀美景象、永州乡村人民对脱贫致富的追求向往、永州广大百姓对道德情操的坚守和精神品格的呵护以及永州大地日新月异的新气象新活力新品质。纵观全场复赛节目,无论是题材的选取,表演形式的呈现,还是其艺术格调、艺术品味、艺术高度,都较以往有了更纯正的艺术品性和文化品质。

  一、紧贴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

  2017年的“欢乐潇湘•品质活力新永州”大型群众文艺汇演,绝大多数节目都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演绎的都是现实生活中最令群众关注的事件和场景。

情景剧《风雨同舟》。

  开场节目情景剧《风雨同舟》,选取的是2017年6月持续几天的大暴雨,洪水暴涨湘江,漫溢祁阳县一些乡镇,祁阳人民不畏突然降临的自然灾难,同心协力风雨同舟抗击洪灾保卫家园的英勇场景。透过舞台上的背景画面,那些抗洪抢险的党员干部和部队官兵,用一种不屈的抗争精神,让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从洪水中脱险的一个个场面,就像一股温暖的热流,深重地撞击着观众的情感,具有一种令人震撼令人落泪的艺术力量。

小品《精准迎检》。

  小品《精准迎检》、《我们是一家人》选取的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精准扶贫这一话题,诙谐幽默地再现了贫困百姓在扶贫工作人员的引导、扶助下从麻木的消沉走向觉醒,立志脱贫走向美好生活的温馨片段。

戏剧小品《阿贵的婚事》。

  戏剧小品《阿贵的婚事》、小品《扶贫风波》、小戏《一杆称》都艺术地表达了一种道德情操的认知观念。《阿贵的婚事》通过勤劳致富后的阿贵同时被两个女人爱恋,一个爱他的钱财,一个帮助他一起走上致富,前者受到谴责,后者得到真爱。从两个女人身上,观众感悟到的是道德与人格的沉思;《扶贫风波》中的父亲从最初因为儿子是扶贫工作人员而得不到自以为应得的“扶贫”优惠,到后来认识到自己的自私,主动跟儿子帮助真正需要扶助的村民这一思想转变,再现了儿子对原则的坚守。

小戏《一杆称》。

  《一杆称》从一个喜欢克扣斤两的卖西瓜女人与正是买她西瓜、上门为女儿相亲的、从没见过面的亲家母之间的一场尴尬相见,认识到自己贪图小利差点错失了儿子一段姻缘,从中看到了自己心里的一杆道德倾斜的称。这一轻喜剧,给予人的是严慎的道德启迪。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演绎

  永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可谓是本土文化品质的精华所在。2017“欢乐潇湘•品质活力新永州”大型群众文艺汇演自然不会遗漏这一文化瑰宝。

祁剧《不忘初心往前行》。

少儿舞蹈《女书习》。

男子群舞《雕·龙船》。

  为此,音乐小品《瑶歌不老唱千年》、祁剧《不忘初心往前行》、少儿舞蹈《女书习》、男子群舞《雕•龙船》都从不同角度再现了非遗文化的精神传承。

  《瑶歌不老唱千年》让观众切实的领悟到古老瑶族歌谣的无穷魅力。这种瑶歌所蕴含的瑶族人民的深厚历史文化,所承载的瑶族人民丰厚的文化习俗,所沉淀的瑶族人民的生活底蕴,永远具有其经久不衰的精神力量,永远值得瑶族后裔们去继承和传唱。《不忘初心往前行》以现代祁剧内容,表达人们的思想初衷和精神高地。《女儿习》截取的是对女书文化的传授。一群孩子们带着他们的童真天性和他们对女书这一古老文化的热爱,用他们可爱的肢体语言向观众传递了一种女书文化后继有人永不断流的精神信息。《雕•龙船》再现的是道州龙船的历史文化,演绎的是全国独有的龙头文化特征,预示道州龙船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和谐力量的内在精神实质。

  三、民间习俗文化的逼真呈现

  永州各地的民间风俗习性,经过岁月的沉淀,早已成为一种地方文化风尚。在这一届的“欢乐潇湘”节目中,有关这类题材的作品,都以不同的视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逼真传神地再现了它们不同的审美品质。

  女声小组唱《瑶山追梦》以轻快活跃的女声唱出了大瑶山青年对自己的家园厚土的真挚热爱和他们对家园由衷的赞美以及对于自己爱情的浪漫怀想。其中的吊脚楼、其中的瑶歌、其中的情感交流方式,都具有江华瑶族山区特有的风味。民族表演《婚嫁》将瑶族的婚嫁习俗演绎得如临其境,其中的婚嫁歌谣和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出瑶族婚嫁现场中蕴含的地域特色与审美情趣。

古典舞《采薇》。

舞蹈《女儿浴》。

群舞《瑶山人龙》。

民族表演《八角花•君子女》。

  古典舞《采薇》虽然选取的是《诗经》中的《小雅•采薇》这一经典题材,但通过一群现代女孩对其全新的演绎,让观众看到了源于古典的采薇女人们另一种劳作的浪漫场景和审美意境,同样具有现代民族文化风尚。舞蹈《女儿浴》透过瑶族木桶浴的纯美风俗,让观众看到一群青春少女花朵一样娇艳的青春活力,看到一个民族的生态魅力和特有的风情。群舞《瑶山人龙》是瑶族同胞力与美的凝结,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链接。舞蹈《咔嚓梭》将观众带到日渐远去的纺纱织布的旧时光。民族表演《八角花•君子女》让观众感受到地域风情的妩媚、柔美与典雅。

  四、人文历史的回望与怀想

  对岁月的回望,对历史的回眸,让这一届的“欢乐潇湘”活动更加增添了艺术思想的厚重感。

三人舞《半床被子》。

  三人舞《半床被子》将观众带到遥远的红军长征苦旅。这个舞蹈就取材于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真实故事。舞蹈中的故事是两个红军女战士寄宿在一个乡村女孩家里,大雪纷飞的夜晚,三人盖着一床单薄的棉被,乡村女孩为了不冻着两个女红军,半夜悄悄爬起来卷缩在地上度过了异常寒冷的夜晚,直到第二天早晨才被两个女红军发现。临走时,两个女红军撕下半床被子留给乡村女孩,其情其景催人泪下,让我们从中感知、领悟到军民鱼水情的博大情感。

舞蹈《潇湘雨》。

歌舞《清莲》。

  舞蹈《潇湘雨》再现的是潇湘大地的人文时光,青石板上洒落的雨水,淋湿着一段历史,冲洗着一段旧事,覆盖着一段永恒的人文遗迹,带给我们一段怀旧的情感。歌舞《清莲》让观众再一次感知到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让观众不由对伟大的理学家周敦颐身怀敬重之情。这些历史所预示的人文内涵,正是永州大地的活力与品质,它将与永州本土独有的文化汇聚交融,成为永州永远的的活力与血液。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凌鹰 韩立军 彭雯

编辑:周蒙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7/09/06/441711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