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清江江畔飞出的土家山歌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张潼 编辑:周蒙 2017-09-29 11:34:41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青年网宜昌9月27日电(见习记者 张潼)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古称“夷陵”便因此得名。这座有着“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之名的江城,在其2400年的悠久历史中,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近日,中国青年网记者跟随“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主题活动走入宜昌,探寻这座古老城市的“非遗”痕迹。图为当地土家族人吹响长号欢迎客人。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潼 摄


[NextPage]

  宜昌沿长江支流清江而建,这一地区自古就是长阳人的栖居之地,是土家族的摇篮。悠久的历史孕育出土家族丰富的艺术形式,长阳吹打乐、长阳南曲、土家族撒叶儿嗬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土家族自治县毕兹卡民俗文化村的演员们正在表演长阳吹打乐,这种吹打乐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毕兹卡在土家语中就是“土生土长的人”之意。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潼 摄


[NextPage]

  长阳南曲在明代传入长阳,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委婉细腻,优美抒情。在长期的传袭过程中,长阳南曲不断吸收土家民歌小调的旋律,表现力强,情趣多样,兼具轻松活泼、激情热烈。2008年,南曲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为土家族演员们正在表演长阳南曲《渔家乐》。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潼 摄


[NextPage]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世代生活智慧的结晶,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土家族的不少“非遗”项目都与婚丧嫁娶、田间劳作有关。撒叶儿嗬就是土家人死后的祭祀舞蹈,通常在灵堂进行,于亡者灵柩旁置牛皮鼓击鼓叫歌,男人们闻鼓点起舞。这一仪式体现了土家人的生死观:享尽天年的老人辞世,是顺应自然规律,乃“喜事”。长阳土家族撒叶儿嗬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潼 摄


[NextPage]

  死是喜,嫁要悲,这是土家人特有的风俗特点。土家姑娘出嫁,要陪十姊妹唱姊妹歌。嫂嫂为妹妹穿上她亲手做的路水鞋,由哥哥背上花轿送到婆家。俗话说:“不哭不发、越哭越发。” 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潼 摄


[NextPage]

  尽管工资不高,为了传播土家族文化、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文化村的演员们,在此一演就是30年。不少演员刚进团时是小伙子,如今都当上了爷爷。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潼 摄


[NextPage]

  目前,该中心的演员们不仅担负日常的演出工作,还为旅游专业学生教授土家族山歌,将土家族山歌带进校园中、带到景点中,传播给更多的人群。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潼 摄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张潼

编辑:周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