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0年前,湘赣边界地区暴发了举世震惊的秋收起义。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率领起义队伍在湖南浏阳县文家市会师,决定改变战略进攻路线,向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转移,建立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紧随着秋收起义,湖南先后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和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等伟大壮举。
当年的铁血征程和壮怀激烈,如今已被浓缩进了一处处革命文物之中。一件件红军文物犹如一缕缕阳光,照亮着革命队伍来时的路,革命薪火已成为三湘大地不变的精神坐标。红色火种播罗霄,红色文化润三湘,我们新闻工作者日前寻访了这一片红色热土,深切地感受到红军精神正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儿女,阔步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今天,和大家分享老区人民弘扬红军精神,保护、传承、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推进老少边穷地区文化扶贫开发的新成就。
湘南起义纪念馆。
湘南起义纪念馆举行烈士公祭活动。
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免费开放启动仪式。
湘南起义纪念馆举行纪念建军90周年活动。
新老党员在湘南起义旧址重温入党誓词。
群众参观湘南起义纪念馆。
红网综合讯(通讯员 贺华珍 吴同兵)翻开近代血火交融的革命历史,湘南起义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页。1928年1月,由朱德、陈毅和中共湘南特委在湘南地区共同组织发动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农武装起义,历时3个多月,先后建立中共第一个地区级苏维埃政权和8个县级苏维埃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第四师、第七师3个师和3个团的革命武装。革命风暴波及湘南、粤北、赣南20多个县,百万群众奋起打土豪、分田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村武装割据和土地革命运动。从此,红色的种子,在湘南这方热土中扎根发芽,并向神州大地播撒。
革命烈火划破黑暗,红旗烈烈漫卷湘南
行走在古城宜章,沿着南关古街,一座白墙黑瓦极具清代风格的院落格外引人注目。院落的外墙,古中带新,用图画描绘着一幅幅革命场景。这座院落就是宜章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1928年1月湘南起义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
1928年1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进入湘南。1月11日,出生于宜章的富家子弟胡少海,掩盖了自己革命者的身份,打着国民革命军的旗号,以副团长身份回到宜章县城,并放话“王楷团长”(朱德化名)第二天将率大部队进城。次日,朱德与陈毅率部进入宜章,国民党县政府官绅设宴为朱德等人“接风洗尘”。朱德、胡少海领着14名干练的卫士,带着驳壳枪,准时“赴宴”。酒过三巡,大厅里进来一个跑堂的,一声长叫“鱼来啦”!这是约定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的信号。朱德见时机已到,突然起立,掷杯于地。听到响声后,随朱德前来的卫士随即跃上,缴了县府卫兵的武器,宜章县反动统治阶级上层的20多人,瞬间成了俘虏。几乎同时,陈毅、王尔琢指挥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除了挨户团和保安队、警务局的武装,共缴获步枪350支,驳壳枪10支,俘400余人。
“暴动了!胜利了!很快,绣有镰刀、斧头的红旗在县城上空飘扬。当地百姓被国民党反动派压抑许久的心头怒火,像火山岩浆喷涌而出。”讲解员李虹霖每天都向来这里寻找红色足迹的游客们讲述着湘南起义的光荣事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她说:没有先烈们的浴血牺牲,也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很喜欢这项工作,在讲解先烈们英雄事迹的时候,自己也常常被感动。
穿越湘南起义的烽火,迈进光辉的井冈山时代
朱德、陈毅智取宜章,吹响了湘南起义的号角。第二天,朱德庄严宣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正式成立。在朱德、陈毅部队的支持下,宜章地方党组织迅即进入县辖农村,全面点燃暴动烽火。此后,起义部队在湘南农军和群众的配合下,取得坪石大捷,朱德、陈毅率部占领郴州,攻克耒阳,两攻永兴,三战资兴,四打桂阳,挺进安仁,把红旗插遍湘南大地。
宜章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肖建斌介绍,湘南起义后期,为保存革命火种,朱德根据敌强我弱的态势,决定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和各县农军主动撤离湘南,向东转移,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根据地会师。
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红色精神赓续不止
时光流逝,烽火散去,湘南起义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财富,滋养着这片红色土地。在湘南起义纪念馆里,一件件红色文物既有历史的凝重,又包含着对未来的希冀。
为了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湘南起义纪念馆和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等单位广泛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如:红色文化进警(军)营,红色文化进社区、进学校,不定期开展弘扬革命精神讲座等活动。
对湖南百姓而言,红色文化也是一笔宝贵的脱贫致富的资源。据统计,湘南起义纪念馆年均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宜章县红色旅游景点年均接待游客逾50万人次。红色文化也在激励着当地群众创新求变,构筑幸福生活。宜章县在2014年至2016年,共实现46977人脱贫,17个贫困村“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47%,2016年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县”。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贺华珍 吴同兵
编辑:周蒙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