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黄隆根:千年古山造纸手艺不能丢

来源:红网 作者:肖轲 汤红辉 王进文 编辑:王嫣 2017-10-05 09:22:1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今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启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对如何在新形势下传承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作出具体部署。

  为此,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组织开展“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9月26日起,湖南省委网信办、长沙市文广新局联合红网文化频道,以图文、视频、H5等形式,推出长沙非遗系列报道,全面展示非遗之美、非遗传承人和保护工作者的精气神。

蓝天白云下,黄隆根站在造纸原料加工的大木甑前,对老祖宗手艺的坚守,显得非常执着。

浏阳手工造纸制作技艺传承人黄隆根说,手工造纸工序复杂,大大小小工序有120项。

当古山贡纸从烤炉上撕揭下来,一张经历过120道工序的手工造纸才算完工。

古山贡纸作坊内,四处可见原生态的木制工具,这根原木“机器”上,还生长着菌菇。

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黄隆根和父亲都会祭拜造纸祖师爷蔡伦。他认为,“这是对千年造纸手艺的传承和敬畏”。

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造纸,小部分时间干农活。这是黄隆根一家人一年生活的主要内容。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轲 汤红辉 王进文 长沙报道

  黄隆根从收割稻子的田地里归来,蹲在造纸作坊旁的小溪边,匆忙洗了手和脸。沾着溪水的十根手指,明显泛着黄色。他说:“这是长年造纸染成的!”

  黄隆根是湖南浏阳市张坊镇古山造纸坊的主人,也是造纸坊的第五代传承人,自17岁师从父亲以来,继承这门手艺已经33年了。

  “我现在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制纸,其余时间用来做农活。”由古山造纸坊申报的浏阳手工造纸制作技艺,已入选了长沙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传承人的黄隆根,大部分时间仍在坚持造纸。

  千年古山造纸业起起落落

  我国是造纸术的发源地,古法造纸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史料记载,浏阳张坊镇的竹纸生产历史可追溯至宋元以前。清朝乾隆年间,浏阳纸被朝廷官府纳用,始有“贡纸”之称。而整个张坊镇,古法造纸的多达300余家。

  上世纪80年代,在新机器纸的冲击下,纸坊衰落,张坊镇的手工艺人多出去闯荡,黄隆根也去了沿海跑运输打工。2014年,朋友的偶然求购加上忧心祖传手艺的荒废,黄隆根开始重操旧业。

  如今,古山贡纸只剩下他一家,传承古老的手工做法,生产高等级贡纸。

  黄隆根介绍,手工造纸工序复杂,从砍伐笋竹到成品,需要大大小小120项工序,其中主要工序30多项。

  每年小满前将笋竹砍下来,经过归堆浸制后,洗出丝、壳,晾干挑回家里。将丝壳浸上石灰,漂净石灰,再用碱蒸制成纸料,再用脚磨擦成竹蔴,而后手工做成水纸,烘干后方为成品。

  “每天早上五点开工,一天连续十一二个小时,也只能制作700张左右。全家人齐上阵,累一年也才赚个三四万元。”黄隆根认为,年轻人不再学习这门手艺,也是基于现实上的考虑。

  多方关注让古山贡纸焕发新机

  古山贡纸再迎发展的春天,始于去年。

  “古山贡纸,纯竹质原料,环保无污染,质地细密结实,纤维长褙力大,宜书宜画,果然是老字号。”2016年6月,湘籍著名书画名家、散文家杨福音寻访到浏阳张坊镇的古山贡纸坊。

  半个月后,杨福音带领张锡良、周少剑、刘建军等80余位书画家、非遗专家、作家、热心非遗保护的企业家,第二次深入浏阳市张坊镇。

  2016年7月23日,由长沙市文广新局主办的《纸上春秋——古山贡纸非遗抢救特展》在长沙市图书馆开展,持续展览两个月,让古山贡纸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注,也随之而来。

  “现在好的贡纸能卖到2元一张,每年大概能生产8万张,差不多有十四五万的收入。”黄隆根介绍,虽然价格比起展览之前增长了不少,仍然供不应求。

  计划成立展览馆,带村民一起传承

  目前,黄隆根成立了浏阳市古山造纸有限公司,古山贡纸非遗传习所也已成立。他带的4个徒弟,其中3个已经能独立造纸。

  女儿通过微信帮助父亲推广古山贡纸,在读大学的儿子也萌生了毕业之后学习造纸的想法。在年轻一代的加入后,古山贡纸走上了“互联网+”的发展模式。

  在今年长沙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推荐名单中,黄隆根作为浏阳手工造纸制作技艺传承人,也在其列。

  如今,黄隆根有了更多的打算。

  “我想成立一个古山贡纸的展览馆,展示和传授手工造纸,同时让更多的村民重新拾起造纸技艺,一起致富,将老祖宗的手艺传下去。”黄隆根对古山贡纸的传承发展充满期望。

来源:红网

作者:肖轲 汤红辉 王进文

编辑:王嫣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7/10/05/444158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