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花鼓流派(路子)小戏专场上演 6台小戏展现各地花鼓戏风采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王骁金龙 李健 周晟 编辑:夏君香 2017-10-21 11:05:49
时刻新闻
—分享—

10月19日晚,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湖南花鼓流派(路子)小戏专场在湖南戏曲演出中心上演

登台演出前,演员们在台后认真化妆

长沙花鼓戏《书房调叔》演出现场

岳阳花鼓戏《补背褡》演出现场

常德花鼓戏《打芦花》演出现场

衡阳花鼓戏《小打铁》演出现场

零陵花鼓戏《双盘花》演出现场

邵阳花鼓戏《打鸟》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观众

  红网综合讯(通讯员 王骁金龙 李健 周晟)10月19日晚,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湖南花鼓流派(路子)小戏专场如期上演,《书房调叔》《打鸟》《打铁》《补背褡》《双盘花》《打芦花》6台不同流派的花鼓戏齐聚湖南戏曲演出中心,让观众一览湖南各地的花鼓戏风采。

  由于流行地区不同,湖南花鼓戏分为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六个流派,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演出当晚,既有欢快的载歌载舞,又有浓郁的乡土风味;既有世俗礼教的条框,又有千古流芳的孝道......缤纷多彩,让人目不暇接。“能在家门口一次性把湖南各流派的好戏看个遍,感觉像品了一桌满汉全席,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观看此类演出。”家住湖南戏曲演出中心附近的刘先生兴致勃勃地说。

  挤凳、抢凳、跨凳......在《书房调叔》的演出中,两条凳子的作用被发挥到了极致,一系列生活化的形态动作,将人物微妙的心理揭示无遗,舞台上妙趣横生。演出结束,饰演“嫂嫂”一角的文君卸下厚戏服,汗水已将她后背的衣衫浸透。

  “第一个登场,我感觉还是有一定压力的。虽然是晚上8点开演,但我们下午5点就来现场踩点。”文君说,尽管自己已有这出戏几百场的演出经验,但适逢此次花鼓盛会,就想竭力为观众呈上更精彩的演出。同时,她也表示,和各流派的剧团同台演出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希望能与其他优秀演员在表演技巧等方面多沟通探讨。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当《打芦花》中春秋七十二贤人之一的闵子骞下跪哀求父亲与虐待自己的继母和好时,凝重、苍凉的唱腔让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饰演“闵子骞”这一小生角色的,竟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家——常德花鼓戏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建娥。

  杨建娥介绍,自己出生于梨园世家,7岁学戏随团登台演出,如今已是72岁高龄。她曾经扮演的角色多为闺门旦,但因不注重嗓子保护,唱坏了喉咙,略为嘶哑的嗓音让她与大家闺秀的戏绝了缘。所幸戏路比较宽,丑角、花脸、旦角、小生等都能上手。“我已经演了65个春秋,我想一直演下去。”来到舞台旁,杨建娥说。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何让本土的花鼓戏为更多的观众喜爱,成了老一辈湖南花鼓人思考探索的重点。如在《双盘花》中饰花九崽的永州零陵花鼓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江元就表示,他演花鼓戏已有40多年了,最初从师辈传下来的《双盘花》十分原生态,但在不断演出的过程中,《双盘花》的表演也不断加入现代的舞蹈动作,曲调也更欢快、流畅,内容更诙谐幽默、通俗易懂。“我们每年都会开展‘戏曲进校园’之类的公益性活动,在保护传承花鼓戏的同时,也去了解年轻人的价值观、审美观,不断改进剧目。”李江元说。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王骁金龙 李健 周晟

编辑:夏君香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7/10/21/445333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