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随笔:张娭毑的“鞋展”

来源:红网 作者:肖又铮 编辑:夏君香 2017-11-16 11:02:45
时刻新闻
—分享—

  文/肖又铮

  前几天,天空放晴。我老家邻居,82岁的张娭毑禾坪,远远地看到长短不一的凳子上、矮桌上、篾垫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旧鞋子。我惊异地走近张娭毑,亲切地她说:“请问您老人家,这是办鞋展吗?”

  “哪里什么鞋展?我只是把它们摆出来晒一晒。”红光满面的张娭毑,一边说,一边指着那些鞋子。

  “这是我出嫁时,我娘一针一线,给我做的绣花鞋。

  “这是我外婆那时裹脚,‘三寸金莲’鞋。

  “这是我伯父1945年,被日本鬼子打死在一棵樟树底下,保存下来血染的草鞋……”

  看来,这里每双鞋子,都有着深远的故事。我过细地数了数,一共有46双,其中还有张娭毑丈夫在世时,穿过的草鞋、木屐、木板拖鞋、黄色军鞋、布鞋、瓦口(矮边)套鞋。张娭毑生育三男二女,儿女们穿过(她做的)又收回的布鞋也放在那里晒着。她小女10岁因患急性肠炎,不幸夭折。她指着那双小女穿过的小花布鞋,流下辛酸的眼泪,唉声叹气地说:“哪时乡里如果有个好诊所,她不会出事的。”当即我安慰了她几句话,她才慢慢缓过神来。

  看了张娭毑的“鞋展”,我想到了过去缺吃少穿的年代,一家人共一双鞋子的日子;白天几个人无论到何处,都是打赤脚;晚上洗了脚,轮着穿鞋子上床睡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穿的鞋子发生了很大变化。布鞋、运动鞋、皮鞋,花样越来越多。我记得高小毕业,去地处王十万乡的株洲县四中读初中,妈妈费了好几个晚上,在微弱的煤油灯下,给我做了一双结实的布鞋,让我穿了好几年。进入中专,同学大多十五、六岁了。但在我们班,仍有一个同学打赤脚上课。他说,他母亲有病。他带了母亲做的布鞋,要在冬天才穿。

  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穿皮鞋是在参加工作两年之后。那时工资不高,买一双皮鞋,要省吃俭用好几个月。25元买的黑皮鞋,同事见了,放起了鞭炮,表示祝贺;一走进课堂,学生齐刷刷地盯住了我的鞋,弄得我面红耳赤,有点手脚无措,竟将“北风凛冽”写成了“北风凛洌”。有个高个子学生见了,诙谐地说:“肖老师穿了新皮鞋,应该少冷一点”。(意思是:“洌”比“冽”多了一点。)去年,我到美国,老二花了30美元,买了两双耐克牌运动鞋,给我和妻子穿。我妻子责怪了她好几次。其实,我妻子一直是家里的“补鞋匠”。洗鞋、晒鞋、擦鞋时,她发现鞋不好穿了,或打个补丁,或加个鞋帮。平时,她补鞋用的刀子、钉子、钻子、围裙、针线应有尽有。我每次出门前,她除了看我的衣服齐不齐整外,还要替我擦鞋。

  “张娭毑,您脚上的棉鞋,好漂亮!”

  “这是我大媳妇,在我今年生日时买的,穿了真舒服!如今日子好过了,冬天暖和得很!”

  “那你留下那些旧鞋子、破鞋子……”我指着晒的鞋子,还未说完,张娭毑就搭腔了:

  “留下那些,就为了留下一些回忆和念想。”

  是的,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痛;穿上皮鞋不能忘了穿草鞋的岁月!

  鞋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社会进步的符号。您有多少种鞋呢?多少回忆呢?

来源:红网

作者:肖又铮

编辑:夏君香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7/11/16/447594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