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邵东县清云祁剧团:百年戏班下乡忙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贾艳 编辑:周蒙 2018-01-17 09:10:53
时刻新闻
—分享—

清云祁剧团在社区进行惠民演出。

清云祁剧团在夜色下为百姓表演祁剧。

剧团演员在简陋的后台化妆。

清云祁剧团的祖传道具蓑衣斗笠。

剧团演员们。

演出现场观众。

  红网综合讯(通讯员 贾艳)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习总书记的回信在湖南文化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为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要在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鼓舞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近日,《中国文化报》推出“新时代湖南文艺轻骑兵”系列报道,真实记录那些数十年如一日辗转于湖南大山深处、洞庭湖区、民族村寨,迎风雨,冒寒暑,跋山涉水,常年活跃在基层、坚持送演出下乡的文艺团队。今天推出系列报道之三:《百年戏班下乡忙——记邵东县清云祁剧团》。

  在邵东县的4乡18镇及周边的永州、娄底、衡阳等地,活跃着这样一支祁剧团,36人的班底,每年平均演出400余场。他们既是祁剧演员,又是道具搬运工、服装化妆师,全年12个月几乎每天都奔波在送戏下乡的途中,他们就是在有着100余年历史的清云祁剧班基础上恢复成立的邵东县清云祁剧团。

  1月4日,小寒节气过后的湖湘大地寒意正浓,邵东县黑田铺乡高家铺村热闹非凡。64平方米的戏台周围挤满了500多位冒雨赶来看戏的村民。“来一出《穆桂英下山》咯!”在观众热情点戏后,清云祁剧团副团长兼演员李志高马上赶到后台为演出做准备,拍底、描眉、戴头饰、穿戏服,半个小时后,相貌清俊的“杨六郎”便跃然台上,唱念做打,行云流水,戏韵湘音洋溢。

  寒来暑往,驻村演出已成为邵东县清云祁剧团的常态,最长的时候他们下乡一待就是半个月。“为了更好地给村民们送去欢乐与祁剧的魅力,我们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实践。”据邵东县清云祁剧团团长李鲜群介绍,他们专门制作了节目单,《李渊回太原》《穆桂英挂帅》等500余部经典剧目均在名单之列,为观众点戏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与大多数剧团不同的是,清云祁剧团的前身为清云祁剧班,是一个传承百余年的家庭戏班。2015年,第四代传承人李初阳日趋高龄,打理戏班已经力不从心,但仍然有很多戏迷打电话邀请戏班去唱戏,他们希望戏班能一直传承下去。于是,已阔别祁剧舞台经商多年的李鲜群在父亲和戏迷们的期盼中,成了戏班的第五代传承人。她自费投入80万元置办了服装道具、航空舞台、航空箱、电子屏、灯光音响等演出设备,并招纳了一批固定的演职人员,通过半年筹备,终于在原清云班的基础上成立了邵东清云祁剧团。

  “作为基层文艺队伍,不仅要把根扎下去,还要扎稳扎牢。”李鲜群表示,回家办剧团并不是为了经济利益,每次站在老百姓中间演出,虽然苦点累点,但心里觉得舒坦。为提高演出质量,去年3月,李鲜群又投入一笔资金装修了清云祁剧团的传习场和排练厅,还增加了一些舞台设备。

  “年轻的时候我就爱看清云祁剧团的戏,现在也一样,只要听说清云祁剧团有演出,我们一帮戏友都会包车去看,最远跑了几十公里。有时候路程太远,往返不便,剧团的人还免费为我们提供午饭。”年近古稀的李本义表示,看到剧团重新红火起来了,作为戏迷打心底里高兴。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贾艳

编辑:周蒙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8/01/17/453225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