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探索非遗传承新模式 增强传统戏剧存续力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肖轲 2018-03-08 16:31:56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8日上午,湖南省传统戏剧传承发展座谈会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召开。

  红网时刻3月8日讯(记者 袁思蕾)湖南是传统戏剧大省,19个地方剧种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出又一出流传下来的戏剧中蕴藏着湖湘文化的精髓,但如今它们却面临着如何传承的问题。

  3月8日,湖南省传统戏剧传承发展座谈会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召开,来自湖南省文化厅、部分市州文化主管部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省直各传统戏剧类项目保护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代表,以及传统戏剧领域的非遗专家和媒体代表参加会议,共同探讨湖南省传统戏剧的传承与发展。

  湖南省的传统戏剧资源特色鲜明、得天独厚,19个地方剧种,每一个地方剧种都具备与众不同的声腔体系、独具特色的伴奏乐器、风格鲜明的代表性剧目和影响力十足的代表性演员。但是客观来看,当下传统戏剧的传承水平还远远不足。

  “中国传统戏剧中有句老话:宁穿破,不穿错。”湖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帆在讲话中几次提及这句话,他认为,目前传统戏剧表演当中的一些精髓没有得到有效继承,比如戏剧脸谱,许多脸谱的画法已经失传;戏服、道具的穿戴,从前这是十分讲究的事情,现在部分演员却随意而为。在传统戏剧传承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小戏学大戏、大戏学歌剧;少数民族戏剧学汉族传统戏剧,汉族传统戏剧学洋戏的现象。有时候过度追求所谓“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把大乐队和“声光电”的舞美作为追求的重点,导致不同剧种迅速同质化,许多优秀传统表现形式和特色丧失。

  今年,湖南将探索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实行精准施策、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还要探索研究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等方面非遗项目的新模式,传统戏剧将是切入点和突破口。湖南将以传统戏剧当中的经典折子戏为重点,研究措施支持传统戏剧类项目开展培训、编排剧目和演出,实现“以戏带功、以戏带培、以戏带传”的效果,增强传统戏剧的生命力和存续力。

  “非遗既是一道光环,又是一份责任。”与会代表表示,传统戏剧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传统戏剧人才的培养上要遵循艺术传承的规律,保证传统戏剧传承的原汁原味;要关注地方剧团,重视对濒危剧种的传承;抓重点剧种的群体传承人;在传承的同时也需要做好传统戏剧的传播普及,划分受众群体创新传播。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肖轲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8/03/08/457213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