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村代表夜话乡村文化振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国斌 何金燕 编辑:袁思蕾 2018-03-15 15:55:28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何金燕

  3月12日晚8时许,谭泽勇、沈昌健、肖又香等9位来自农村的在湘全国人大代表,陆续来到省文化厅副厅长鄢福初代表的房间。谭泽勇代表道出了缘由,“在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讲话后,我们都很激动,也在思考乡村文化振兴的事,就想趁在北京的时候,大家一起议一议乡村文化振兴,希望能碰撞出一点火花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文化需求方面,就是老百姓的需求不断增加且多元化,而供给跟不上。”鄢福初说。

  农村文化建设可以有哪些作为?鄢福初开出了“药方”:一是搭建平台,建设文体广场、戏台、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给老百姓提供享受文化娱乐生活的便利;二是结合当地特点创建乡村文化品牌,如乡村道德讲堂、书香农村、文艺演出等,还可以把节日文化与民风民俗相结合开展活动;三是强化服务,通过送戏下乡,政府购买民间艺术团体的服务,文化志愿者到乡村开展艺术培训等,提升农村百姓的参与感。

  对此,廖仁旺代表深有体会。他是永州市蓝山县毛俊村党支部书记。毛俊村有5100余人,分属103个姓氏,被称为“湘南百家姓第一村”。近些年,该村实现了社会秩序由乱到治、村民由贫到富的蝶变。“我发现,文化建设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廖仁旺说,村里有文艺队、腰鼓队、龙狮队、书画协会、图书室等,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把村里人都凝聚到了一起。

  温暖的灯光下,围坐在一起的代表们有的唰唰记录,有的频频点头,若有所思。

  “乡村文化振兴要有核。”鄢福初继续说,这个“核”就是树立文明民风、村风、家风。他说,推进乡风文明的主体是家庭,如果家家户户懂规矩、睦友邻、乐于助人,每一个小家好了,全村这个大家自然也就好了。好的风气要如何形成?鄢福初说,一方面要弘扬优良传统,那些管用的老规矩不能丢;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地方实际,制订“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以此规范每一个村民的行为举止。

  “好的家风,确实很重要,告诉我们怎么样为人处世。”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勇代表接话说。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鄢福初说,让农村的百姓在文化娱乐中,收获快乐喜悦,升华思想境界,对乡村振兴将起到支撑作用。

  “乡村文化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沈昌健代表所在的常德市临澧县四新岗镇白云村,离县城10多公里,由于交通不便,群众文化生活和县城差距很大。“村里人都很羡慕县城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沈昌健说,要把文化真正送到农村,让农村人享受和市民一样的文化生活。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代表说,实现乡村振兴,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灵魂,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遗产,让乡村文化更有活力、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胜利在望,农村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乡村文化振兴迫在眉睫。”谭泽勇认为,新时代的新农村要以文化为核心,通过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

  (湖南日报北京3月14日电)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国斌 何金燕

编辑:袁思蕾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