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花鼓戏为何火爆千龙湖?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兆红 编辑:夏君香 实习生 施文 2018-06-07 10:55:01
时刻新闻
—分享—

首届“千龙湖杯”湖南花鼓戏艺术节上演众多精彩剧目,引发戏迷观剧热。均为资料图片

首届“千龙湖杯”湖南花鼓戏艺术节上演众多精彩剧目,引发戏迷观剧热。均为资料图片

  设剧场、建剧团、造节会……长沙望城戏乡添花鼓戏传承新基地

  长沙晚报记者 胡兆红

  从今年1月开始,每个周末,位于长沙望城区的千龙湖旅游度假区剧院,成为花鼓戏迷们频繁光顾的地方。由湖南千龙湖投资集团投资成立的花鼓戏剧团定期在此演出。上个月,为期13天的首届“千龙湖杯”湖南花鼓戏艺术节在这里举行,湖光水色之中,鼓乐声声,让千龙湖别添一份韵致。

  设剧场、建剧团、打造艺术节——千龙湖正在打造一张花鼓戏名片。花鼓戏为何在千龙湖火了?千龙湖究竟唱了一出什么戏?

  搭平台

  整合民间花鼓戏资源打造全新剧团

  湖南人爱花鼓戏,是个湖南人都能哼唱几句花鼓戏的调子。但在乡下想好好看场花鼓戏,并不容易。虽然偶尔有人婚庆寿诞请来民间剧团在家门口搭台唱戏,但剧院里唱戏近乎绝迹。

  民间剧团一般组织松散、演出粗放,很多剧团其实只有几个人甚至一个人,有戏唱时,根据角色行当喊来各个艺人,凑成一个“草台班”。

  “能不能在乡下成立一个剧院,把这些演员聚集起来成立一个专业的剧团,让他们更好地唱戏?”喜爱花鼓戏的湖南千龙湖投资集团董事长陈杏华,脑海中一旦冒出这个念头,实实在在的动作便开始了。先是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和改造剧场,然后在2017年7月成立千龙湖文化演艺公司,从今年开始又推出花鼓戏艺术节,声势一个比一个大。

  被陈杏华请来当花鼓戏剧团团长的郑志勇,此前已在国有花鼓戏剧团担任团长多年。

  郑志勇是带着一种创业般的激动心情开始工作的,“除了体制内的国有花鼓戏剧团,在民间还有很多老百姓真正喜欢的名伶名角。有了这样一个剧团实体,为民间演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有条件把花鼓戏做得更经典一点。”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剧团已经成为一个行当比较齐全,包括舞美、音响、灯光、乐队等都比较完善的剧团,并排演出了一大批优秀经典传统花鼓戏剧目。“我们的目的,就是打造一个专业的一流剧团。”郑志勇说。

  剧团的运作模式很正规也很严格,周五周六演戏,周一到周四排练。“不需要为生活到处奔波了,就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琢磨戏,演员们也有了更多相互提高的机会。”对于陈杏华在花鼓戏上的一系列投入,郑志勇深表感动,“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没有一份社会责任和担当,这个剧团成立不起来。”

  惠民生

  在家门口看名角唱大戏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批优秀的花鼓戏艺人纷纷加入千龙湖文化演艺公司。

  戴瑛是久负盛名的花鼓名伶,唱腔优美,表演精细、有韵味,是不少戏迷心中“女神”级的人物。在去年举行的湖南花鼓戏春晚上,戴瑛便受邀登台。家住千龙湖附近的刘先生是戴瑛的粉丝,得知戴瑛“扎根”千龙湖,欣喜不已,剧院不时推出的免费场,更是让他过足戏瘾。

  盛名在外,戴瑛并不缺少演出的机会。在去年受邀到长沙实验剧场演出时,记者曾采访过她,当时谈及民间花鼓戏的处境,她颇多忧虑,因为自负盈亏的民间职业剧团限于实力弱小以及生存的艰难,一般不会很好地排戏,也不会花太大代价培养新人,由于管理松散,很多年轻演员对自身要求也不高,德艺难以兼顾。

  “来到千龙湖以后,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非常稳定,收入也不错。这些民间艺人像漂泊在外的游子找到了一个家!”戴瑛说。

  戴瑛的这番话,得到剧团编导曹正军的赞同,这个从1995年便开始演戏的汉子,曾经在国有剧团工作,后来国有剧团解散,在草根剧团演戏多年。“以前的草台班子,没有凝聚力,也较少有团队精神;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尊严感。”他说。

  对于演员来说,最大的尊严是在舞台上。5月17日到29日,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千龙湖文化演艺公司、益阳赫山区花鼓戏剧团、汨罗市花鼓戏剧团、屈原花鼓戏剧团等7家花鼓戏剧团齐聚千龙湖。《皮秀英四告》《泪洒相思地》《状元与乞丐》《清明案》等传统剧目,吸引粉丝趋之若鹜,每晚演出,剧场几乎座无虚席,有观众特意从广州过来,一连看了4晚戏。作为主场演出,千龙湖文化演艺公司在艺术节上共唱了6台大戏,收获掌声如潮,直播平台上观众的留言更是闹翻了天。

  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湖南花鼓戏艺术研究会会长刘赵黔看了演出后,接受记者采访时点评道:“他们的演出,保留着花鼓戏更多的野性味道,很受观众欢迎。虽然在动作等细节方面还可完善,但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开新路

  走一条既有口碑又有市场的路

  刘胜飞是千龙湖文化演艺公司的青年演员,艺术节期间,她一有时间便坐在台下看戏,同时用手机记录名角的精彩演绎。在她看来,参加花鼓戏艺术节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更好的学习,收获了更多的自信。

  “花鼓戏艺术节不是简单的唱唱戏。每一场演出完毕,都会邀请专家、戏迷、各院团主创人员参与剧目点评,从导演手法、舞美运用、灯光设计、音乐设计、演员表演等方面进行总结,这让每一个人都实实在在受益。”刘胜飞说。

  对郑志勇来说,主办花鼓戏艺术节最大的收获,是更加明晰了千龙湖剧团要走的一条路。

  本次花鼓戏艺术节设置了门票,50元一张,卖得很火。网上推出的同步直播,虽然需要付费,但点击量也达到近10万次。

  在郑志勇看来,付费观看是对演员和观众的双重检验,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既尊重了演员,也能淘洗演员,同时能保证观众看到好戏。“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文化消费方面,要让居民有更多选择。”

  郑志勇在国有剧团当过多年团长,谈到目前一些剧团的剧目创排,他直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剧目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不少创新,但没有照顾到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口味,导致一些花鼓戏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人们不喜欢看,“一些新戏,只能收在仓库里,拿不出来。”

  “我们是想走一条新路,我们的戏,既要适合群众口味,又要有较高演出水平,既让专家说好,又让群众爱看。我们这个剧院,就是要打造一个固定的可花钱看到好戏的地方。”郑志勇说,按照这样的方向,在把传统经典剧目发扬光大的基础上,他们将会创排新剧,包括现代戏。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兆红

编辑:夏君香 实习生 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