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发布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成就数据 “诗和远方”未来可期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施文 2018-11-21 13:48:19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21日上午,“改革开放4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

  红网时刻11月21日讯(记者 袁思蕾)今天上午,“改革开放40年全省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王超祥,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凌之,新宁县委副书记佘芝云发布新闻并答记者问。

  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湖南文化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昔日的文化奢侈品变成如今的日常必需品,文化大餐接踵而来:风靡城乡的广场舞、精彩纷呈的民俗节庆、不同风格的展演展览、群众自办的乐队春晚、随手可得的网络文化……”肖凌之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湖南文化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明显提升,文化产业贡献度不断增强,文化市场更加繁荣健康,对外文化交流推广深入开展,文化人才队伍得到加强。

  数据资料显示,40年来,湖南举办了六届湖南艺术节、湘戏晋京展演、湖南戏曲春晚、全国花鼓戏展演、全国草书展等重大艺术活动,《边城》《马陵道》《老表轶事》3个剧目获得中国文华大奖,15人荣获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全省文化事业费从1980年的0.2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7.8亿元,增长111.2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3处增至183处,位居全国第九位;颁布实施《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正在实施湖湘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文化产业总量规模稳步扩大,2017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196亿元,占GDP比重6.35%;“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取消下放90%的文化市场行政审批事项;成功举办“悉尼·湖南文化季”“欢乐春节·锦绣潇湘”等重大交流活动;文艺队伍人数从1989年的5万人增长至2016年的114573人;老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长沙荣获“媒体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称号,入选国家首批文化出口基地。

  旅游资源大省转变为旅游产业大省 湖南旅游实现历史性跨越

  “我省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王超祥介绍,过去40年,湖南旅游业的地位不断提升,旅游经济总量和效益迈上新台阶,入境旅游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旅游业供给体系逐步健全,旅游市场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锦绣潇湘”旅游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

  数据资料显示,40年来湖南旅游业经历起步、转型发展、快速发展、提质发展4个阶段,贯彻落实了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大省的决定》《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正在实施《湖南省建设全域旅游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从1988年的626.5万人次,上升至2017年的6.69亿人次,增长107倍,全国排名第6位,201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172.62亿元,旅游业增加值2036.21亿元,占GDP的5.89%,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15%;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省有张家界、崀山、老司城3处世界遗产,有A级景区393家,其中5A级景区9家、4A级100家、3A级252家;出台全国贯彻实施《旅游法》的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湖南省实施<旅游法>办法》,推动张家界市出台全国第一部全域旅游地方性法规《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提出旅游精品建设工程,连续举办“三节”(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岳阳国际龙舟节、长沙浏阳国际烟花节)、“两会”(南岳庙会、常德桃花源游园会)、“一漂流”(湘西永顺猛洞河漂流),连续举办16届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和9届湖南旅游产业博览会;大力实施“锦绣潇湘”旅游品牌建设工程,推动14个市州建立与“锦绣潇湘”旅游品牌相协调的旅游形象口号,并开展“锦绣潇湘”旅游品牌新媒体宣传推广活动。

  未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着力文化旅游融合,突出为民惠民重点,以提升质量效益为目标,大力实施“两个工程五大体系”,推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的建设发展再上新台阶。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8/11/21/477864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