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吉狄马加:诗歌语言的透明与微暗

来源:红网 作者:吉狄马加 编辑:袁思蕾 2018-11-30 11:06:43
时刻新闻
—分享—

  与日常的语言相比较,毫无疑问,诗歌的语言属于另一个语言的范畴,当然需要声明的是,我并不是说日常的语言与诗歌的语言存在着泾渭分明的不同,而是指诗歌的语言具有某种抽象性、象征性、暗示性以及模糊性。

  诗歌的语言它是通过一个一个的词所构成的,从某种意义而言,诗歌语言所构成的多维度的语言世界,就如同那些古老的石头建筑,它们是用一块一块的石头构建而成的,这些石头每一块似乎都有着特殊的记忆,哪怕就是有一天这个建筑倒塌了,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石头,当你用手抚摸它的时候,你也会发现它会给你一种强烈的暗示,那就是它仍然在用一种特殊的密码和方式告诉你它生命中的一切,很多时候如果把一首诗拆散,其实它的每一个词就像这些石头。

  在我们古老的彝族典籍和史诗中,诗歌的语言就如同一条隐秘的河流,当然,这条河流从一开始就有着一个伟大的源头,它是所有民族哺育精神的最纯洁的乳汁,也可以说它是这个世界上一切具有创造力的生物的肚脐,无一例外,诗歌都是这个世界上生活在不同地域族群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古代史诗的吟唱过程中,吟唱者往往具有双重的身份,他们既是现实生活中的智者,又是人类社会与天地冥界联系的通灵人。也可以说人类有语言以来,诗歌就成为了我们赞颂祖先、歌唱自然、哭诉亡灵、抚慰生命、倾诉爱情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如果从世界诗歌史的角度来看,口头的诗歌一定要比人类有文字以来的诗歌久远得多,在今天一些非常边远的地方,那些没有原生文字的民族,他们的口头诗歌的传统仍然还在延续,最为可贵的是他们的诗歌语言也是对日常生活用语的精炼和提升,在我们彝族古老的谚语中就把诗歌称为“语言中的盐巴”,直到今天在婚丧嫁娶集会的场所,能即兴吟诵诗歌的人还要进行一问一答的博弈对唱。

  而从有文字以来留存下来的人类诗歌文本来看,在任何一个民族文字书写的诗歌中,语言都是构建诗歌最重要的要素和神奇的材料,也可以说在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创造中诗歌都是最精华的那个部分,难怪在许多民族和国度都有这样的比喻“诗歌是人类艺术皇冠上最亮的明珠”,而诗歌语言所富有的创造力和神秘性就越发显得珍贵和重要。诗歌通过语言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的丰富性、象征性、抽象性、多义性、复杂性都是语言带来的,也就是说语言通过诗人或者说诗人通过语言给我们所有的倾听者、阅读者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正因为语言在诗歌中的特殊作用,它就像魔术师手中的一个道具,它可能在一个瞬间变成一只会飞的鸽子,同样,它还会在另一个不同的时空里变成了鱼缸中一条红色的鱼。

  在任何一个语言世界中,我以为只有诗人通过诗的语言能给我们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甚至在不同的诗人之间,他们各自通过语言所创造的世界也将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像伟大的作曲家勋伯格的无调音乐,它是即兴的、感性的、直觉的、毫无规律的,但它又是整体的和不可分割的,很多时候诗歌也是这样,特别是当诗人把不同的词置放在不同的地方,这个词就将会在不同的语境中呈现出新的无法预知的意义。

  为什么说有一部分诗歌在阅读时会产生障碍,有的作品甚至是世界诗歌史上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比如伟大的德语诗人策兰,比如说伟大的西班牙语诗人塞萨尔·巴列霍,比如说伟大的俄语诗人赫列勃尼科夫等等,他们的诗歌通过语言都构建了一个需要破译的密码系统,他们很多时候还在自己的写作中即兴创造一些只有他们才知道的词,许多诗人都认为从本质意义上来讲诗歌的确是无法翻译的,而我们翻译的仅仅是一首诗所要告诉我们的最基本的需要传达的内容。

  诗歌的语言或者说诗歌中的词语,它们就像黑色的夜空中闪烁的星光,就像大海的深处漂浮不定的鲸的影子,当然它们很多时候更像光滑坚硬的卵石,更像雨后晶莹透明的水珠,这就是我们阅读诗歌时,每一首诗歌都会用不同的声音和节奏告诉我们的原因。对于每一位真正的诗人来讲,一生都将与语言和词语做迷藏,这样的迷藏当然有赢家也会有输家,当胜利属于诗人时,也就是一首好诗诞生的时候。

  语言和词语在诗歌中有时候是清晰的,同样很多时候它们又是模糊的,语言和词语的神秘性,不是今天在我们的文本中才有,就是在原始人类的童年期,我们的祭司面对永恒的群山和太阳,吟诵赞词的时候,那些通过火焰和光明抵达神界的声音,就释放着一种足以让人肃穆的力量,毫无疑问,这种力量包含的神秘性就是今天也很难让我们破译。

  在我的故乡四川大凉山彝族腹心地带,就是在现在我们的原始宗教掌握者毕摩,他们诵读的任何一段经文,可以说都是百分之百的最好的诗歌,这些诗歌由大量的排比句构成,而每一句都具有神灵附体的力量,作为诗歌的语言此刻已经成为了现实与虚无的媒介,而语言和词语在它的吟诵中也成为了这个世界不可分割的部分。我以为这个世界最伟大的诗篇都是清晰的、模糊的、透明的、复杂的、具象的、形而上的、一目了然的、不可解的、先念的、超现实的、伸手可及的、飘忽不定的等等一切的总和。

  吉狄马加简介

  吉狄马加,彝族,1961年6月生于中国西南部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诗人,其诗歌已被翻译成近三十种文字,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出版了六十余种版本的翻译诗集。曾获中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郭沫若文学奖荣誉奖、庄重文文学奖、肖洛霍夫文学纪念奖、柔刚诗歌荣誉奖、国际华人诗人笔会中国诗魂奖、南非姆基瓦人道主义奖、欧洲诗歌与艺术荷马奖、罗马尼亚《当代人》杂志卓越诗歌奖、布加勒斯特城市诗歌奖、波兰雅尼茨基文学奖、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银柳叶诗歌终身成就奖、波兰塔德乌什·米钦斯基表现主义凤凰奖。创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青海国际诗人帐篷圆桌会议、凉山西昌邛海国际诗歌周以及成都国际诗歌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来源:红网

作者:吉狄马加

编辑:袁思蕾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2018/11/30/478475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