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29日,文化部召开促进文化消费工作会,长沙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曾经的“娱乐之都”长沙,正发力文化供给侧,启动文化消费新引擎。
20元听一场音乐会,“文化礼包”阔气
“在那灯明深处,有人早已激动至泪流满面。音乐的力量,言有尽而意无穷。”
5月18日晚,在长沙音乐厅上演的德意志威斯巴赫童声合唱团音乐会,满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让乐团返场数次,乐评人杨松霖观后这样写道。
长沙音乐厅建成之初,曾有人担心高雅音乐在长沙这个“娱乐之都”会“水土不服”。然而,运营半年来,月均演出超过20场,平均上座率达到了90%以上。
高端演出多了,这是长沙市民对于文化消费变化最直接的感受。
近年来,长沙实验剧场投入使用,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开放运营,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年底即将亮相,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备,丰富了文化产品供给,让长沙市民有条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品质的演出、展览。
“长沙音乐厅每年政府补助,购买服务,要求每年至少演出200场,全年平均票价不高于240元/场,真正做到‘高贵不贵,文化惠民’。”长沙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杨长江介绍。
20元钱可以买一张长沙音乐厅的门票;去KTV唱歌送包房券;去看电影送免费场次……
为了引导市民文化消费,长沙市政府送出了“文化礼包”——
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出台了《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目录清单。
先后组建了长沙人艺话剧团、长沙人艺歌舞剧团等10个艺术团体,探索艺术生产和服务的“民办公助”新模式。
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2015年已有6家民办博物馆共获得了242万元的资助。
出台《关于实体书店的扶持办法》,每年政府拿出300万元扶持一批有条件的实体书店。
“月月有节会”,“文化长沙”酷玩到嗨
摇滚青年热爱的“草莓音乐节”刚刚结束,已举办六届的湖南(国际)动漫游戏展7月份又即将袭来。
长沙的文化节会已经成为了拉动文化消费的新增长点。
在实现娱乐、文博、互联网、出版、印刷等多行业的联动互促的同时,市民得到了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消费和服务。
长沙阳光娱乐节、长沙图书交易会、公益电影放映月等以文化市场反哺公共文化,通过发放消费券、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激发民众文化消费兴奋点,吸引市民走进书店、歌厅、影院,培育文化消费市场。
仅2015年,参与长沙阳光娱乐节的企业就超过1500家,给市民、进城务工者赠票5万余张,参与群众达50万人次,拉动消费超过1亿元。
随着“艺术长沙”双年展、洋湖国际艺术雕塑节、国际音乐艺术季、长沙金鹰艺术节、橘洲(国际)音乐节等众多文化节会的成功举办,“月月有节会”的长沙文化品牌蜚声全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化投资者、消费者,外地人专程到长沙来看一场展览,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焰火……“文化长沙”酷玩到嗨。
产品更“拉风”,文化产业成“金主”
当前,文化消费方式正从排浪式逐步走向多样性和个性化。长沙文化产业也正从供给侧发力,提供更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和创新创意的“拉风”产品,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释放市场活力。
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广电湘军”继续引领收视狂澜;
酒吧、KTV、歌厅演艺等长沙“夜”经济在经过市场转型升级后,“午夜汽车不如行人快”的现象依旧;
通过二次创业,善禧文化、永熙动漫、草花互动、华视坐标等为代表的新“动漫湘军”正逆势崛起;
古玩、艺术品市场成为消费增长新亮点,全市仅登记在册的艺术品经营单位就达163家;
“指尖经济”成为文化消费领域新拉力,长沙市移动互联网总产值达3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
“文化+旅游”蔚然成风,湘江古镇群、浏阳河文化旅游带的构建,华强集团“美丽中国·长沙文化产业示范园”、华谊兄弟长沙电影文化城、长沙新华联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三大文化产业项目的相继开工,将成为长沙休闲旅游文化的新地标。
强劲的文化消费拉动了长沙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长沙已经形成了以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让文化产业成为了这座城市的“金主”——
2015年,长沙文化产业总产值达2799亿元,增加值774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9.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熊远帆 彭文 肖晓运
编辑:盛学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