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非遗”亮相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来源:文化湖南 编辑:袁思蕾 2016-09-22 17:10:48
时刻新闻
—分享—

博览会现场

博览会现场

博览会现场

  9月21日上午,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出席活动。湖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帆率湖南展团参加博览会。

  本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通过非遗项目展示、传承人展演、互动体验等六大板块内容形式,全面展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湖南展团派出了侗族芦笙、黑茶制作技艺、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湘绣等湖湘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参展。在湖南展区门口,美丽的侗族服饰,悠扬悦耳的芦笙歌儿,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很多市民对闻名世界的黑茶制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看着制茶师傅娴熟的技艺和展台上丰富的黑茶产品,纷纷赞不绝口。项兆伦饶有兴致地来到了湖南展区,他详细了解了湖南参展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情况,认真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对湖南非遗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鼓励湖南非遗人继续加强与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探索民间技艺的创新路子,让更多的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张帆表示,此次湖南展团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除了充分展示湖南的特色非遗项目,还要认真吸收其他省份的在非遗传承保护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实践,扩大视野,提升水平,不断增强湖南非遗的吸引力和创造力,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本届博览会共设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成果展、非遗精品展、传统工艺项目比赛、民歌大赛、传统工艺振兴论坛、非遗学术成果展、各省区市非遗项目展示、国际及港澳台手工艺产品交易展示、非遗大舞台、手工艺现场体验、美食大集、传统工艺制品、非遗衍生品展示交易等12项活动。展示面积总计45000平方米,展出非遗作品14000件,涉及非遗项目近千项,参展人数3800余人,是历届非遗博览会中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

  【湖南参展项目项目简介】

  侗族芦笙

  侗族芦笙,是侗族民间传统的竹制簧管乐器,主要流传于通道侗族自治县。

  根据芦笙吹奏的形式和表演手法的不同,分为地筒、特大芦笙、大芦笙、中芦笙、小芦笙、最小芦笙6种。芦笙的筒身及吹管均由竹管构成,一筒一音。芦笙从传统的三音芦笙发展到多音芦笙。侗族芦笙曲牌现仅存九首。常用的曲牌有[集合曲]、[进堂曲]、[踩堂曲]、[扫堂曲]、[同去曲]、[上路曲]、[比赛曲]、[走曲]、[圆圈曲]等。

  黑茶制作技艺

  安化有“先有茶,后有县”之说。益阳和安化黑茶制作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黑茶分散茶、紧压茶两大类。散茶类中有引茶、天尖、贡尖、生尖等多种;紧压茶类中有花卷、花砖、茯砖、黑砖茶等。黑毛茶经蒸压装篓后称天尖,蒸压成砖形的是黑砖、花砖或茯砖等。

  安化黑茶色泽油黑,汤色橙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黑茶制作工艺复杂,要将采割下来的鲜叶经过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其独特的加工过程产生微生物,使其具有特殊的中医药理功效。被医学界认为具有防止糖尿病、降血脂、血压、抗血凝、血栓、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

  醴陵釉下五彩技艺在湖南醴陵传承。釉下五彩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有“天下名瓷出醴陵”美誉。

  釉下五彩瓷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将画面溶于釉下,画面平滑光亮,具有饱满的水份感。醴陵釉下五彩瓷器选用优质原料,如高岭土、长石、石英、滑石等,经过科学配方,分别精制而成填料和釉料。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熔剂不含铅镉等有毒物质,并能耐酸碱。为适应手工彩绘或贴花,成型之坯件须经800℃多度素烧,以提高生坯的强度。坯件彩绘完毕后,须经喷釉覆盖其画面,再经过1350—1410℃高温烧成。

  湘绣

  湘绣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就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19世纪,一些优秀画家参与湘绣技艺,将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的独特风格。

  湘绣品种多样,主要有生活实用品和艺术欣赏品两大类。湘绣的传统针法,有两大类近百种,首创掺针绣法和鬅毛针绣法,使湘绣狮、虎作品成为独有的形象标志特征。湘绣是画师和绣工的共同创作,创稿设计为先,画师指导配色。湘绣绣线色彩十分丰富,可称为“有色皆备”。

来源:文化湖南

编辑:袁思蕾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