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聚焦扶贫精准发力 文化脱贫攻坚在行动

来源:文化部网站 编辑:袁思蕾 2017-02-03 11:25:45
时刻新闻
—分享—

  1月10日晚,由湖南省文化厅主办,省湘剧院、永州市委宣传部、永州市文体广新局承办的全省“精准扶贫”专题文艺晚会永州专场在永州市委礼堂举行。整场文艺晚会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的主题精心组织编排,通过不同的表演形式,再现了湖南省各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反映出现代农村的发展和扶贫政策对农村面貌产生的巨大变化,在给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视听享受的同时,也向观众描绘了精准扶贫工作的艰难历程及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展现了湖南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努力奋斗、实现全面小康的精神风貌。为把党和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送到贫困山区人民群众身边,湖南省文化厅组织实施“精准扶贫”专题文艺晚会,计划于2017年春节前后在全省巡演27场。

  坚持高位推动,全面明确扶贫目标与责任

  2016年,湖南省文化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部署要求,把全面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列为厅党组重点工作,作为全省文化系统“一把手”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挖掘行业潜力,落实攻坚措施,把文化扶贫工作真正扶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厅党组对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厅党组会议、厅务会,研究部署文化精准扶贫相关工作,做到以上率下,传导压力,逐级落实。及时印发了《湖南省文化厅关于成立文化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以厅长为组长,所有厅级领导为副组长,机关各处室、省文物局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明确相关工作职能和要求。二是做好顶层设计。积极争取将文化扶贫内容列入《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联合省扶贫办等7个省直部门出台《“十三五”时期湖南省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为“十三五”时期全省文化系统打赢脱贫攻坚战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针对2016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制定了《湖南省文化精准扶贫九大举措实施方案》,明确了提质建设文化设施、加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举措,每项举措均按照目标任务、进度安排、政策支持、经费投入、责任落实五个方面予以明确设定,全面统筹稳步推进文化精准扶贫。三是畅通工作机制。实行“三联一建”工作机制,即:明确省级领导联县指导、省直文化单位联县帮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城市联县援助和在贫困地区建立一批文艺创作基地。同时,建立健全了主体责任落实机制、政策资源整合机制、文化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扶贫投入机制、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切实保障扶贫攻坚任务、政策等逐项落到实处。全年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平面媒体等平台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共计300余篇。四是加强工作研究。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列入“2016年度文化改革发展重大研究课题”内容,高质量形成《湖南省文化精准脱贫的路径探索》《湖南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研究》《湖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并组织了以文化自信助推精准脱贫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共征集26例典型案例为全省文化精准扶贫提供借鉴。五是加强调研督查。修订全省文化工作管理与绩效考核办法,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年度重点督查工作内容,对照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层层明确责任,严格督查考核。从2016年年初开始,厅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基层密集调研,摸清扶贫对象,摸实困难家底,核准致贫原因,探讨施策途径。同时,开展了经常性的督查活动,发动市、县文化部门,每季一督查,半年一总结;多次参加省直有关部门的联合督查,对各地文化精准扶贫进度跟踪问效。

  全面精准发力,九大举措聚焦文化脱贫攻坚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湘发〔2016〕7号)文件等要求,全面启动了文化脱贫攻坚九大举措。

  抓好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以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全省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一是出台规范性政策文件。2016年6月,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列为重点内容,确定了“七个一”建设标准。8月,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名义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湖南省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对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的责任主体、经费来源、人员保障等关键问题明确具体要求,并提出了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家园”的服务理念。二是着力补齐贫困县村级文化设施短板。除积极争取中央文化专项资金并将下拨资金尽可能向大湘西、武陵山片区等老少边贫地区倾斜外,还多方引导省市县各级财政等资源加大文化帮扶力度。如:2016年,由省级主导在贫困地区建设679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纳入全省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首批400个示范点基本建成。为湖南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888个乡镇每两个月配送一场演出,每场演出补助3000元;将中央补助湖南省的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专项资金全部安排下达给贫困县。三是积极引导各地常态化开展文化服务活动。2016年,相继在慈利县、隆回县召开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探索基层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展模式,重点总结推广村级文化家园“建、管、用”模式机制。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涌现出“项目带动、多方募集、建整扶助”的“慈利模式”,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的“隆回模式”,集中统一建设的“怀化模式”、“益阳模式”。目前,村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引起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有力推进工作落实。

  加强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一是加强精准扶贫题材艺术创作。认真组织省内48位舞台艺术专家和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家,深入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等贫困山区体验生活,创作出大型花鼓戏《桃花烟雨》、话剧《十八洞》2台大型舞台剧目;湘北大鼓《双拜年》等80多个“精准扶贫”题材小型剧(节)目和一批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同时,加强贫困地区艺术创作扶持,从2016年度文化综合发展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扶持了16个项目500多万元。二是建设文艺创作基地。建立湖南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长效机制,选取了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等23个贫困地区村镇列为湖南首批文艺创作基地。三是全面升级“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活动。组织开展“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全年惠民任务9624场,完成演出11725场,超额完成任务。同时,共组织美术、书法家近120人,先后到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岳阳平江县安定镇等地,为人民群众送出美术作品200多件、书法作品5000余件。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以工艺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门类为重点的特色文化产业,助推精准脱贫。一是推动实施“一地(县、镇、村)一品”战略。推动出台省级园区基地管理办法,开展了全省首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评选命名工作,评出了省级3个示范园区和12个基地,其中大湘西地区有4个园区基地;分别给予100万和50万的资金支持。二是积极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等相关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如,扶持打造的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由乾州古城特色旅游产业园、加工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三块组成,元旦假期共接待游客7000余人次,2016年营业收入3800多万元,实现利润1140万元,该园区正在将湘西非遗文化转化成特色旅游产品,使之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指导扶持新化县有效融合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中的文化要素,开发利用农业文化遗存、历史古村、特色民居等历史文化资源,把传统的农业发展成为文化+农业的新形态,带动当地农民脱贫,全县文化旅游年生产总值达2.4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452个,接待游客310万人次。三是大力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文化创意产品。举办2016年首届湖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针对贫困地区的文物、非遗和旅游资源,征集一批具有湖南特色、极富市场开发价值的文创产品,目前已收集到4023件设计作品。同时,努力把传统的文化资源和产品转化为与当代的消费需求相适应的特色文化产品。如:安化依托本土传统独特的黑茶文化资源,实行科技创新,市场运作调节,进入“卖文化”、“卖标准”的高端营销模式,研发生产饮料、食品、日化、保健、医药等深加工、高技术含量产品和下游产品,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使安化黑茶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

  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撬动扶贫攻坚。结合湖南省贫困地区文物资源总量丰富、特色鲜明的实际,制定《“十三五”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精准扶贫计划》,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利用精准扶贫工作。一是着力加大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共申报中央财政补助重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54个,申报资金总额3.15亿元,占全省申报资金总量的32%;重点安排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项目20个,计划安排资金3000万元,占总量的43%。二是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实施。按照文化遗产园区理念,按照“文物本体保护好、文物内涵展示好、功能设施完善好、周边环境整治好、当地民生改善好”的“五好”标准和文物保护与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旅游发展、民生改善相结合的“四结合”思路,积极推动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侗族村寨申遗项目,永顺老司城、里耶城头山等等文化遗产园区保护建设项目及永顺双凤村、会同高椅村、张家界石堰坪村等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精准脱贫工作。三是实现文物扶贫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一方面引导遗产所在地群众参与文物保护项目建设,直接增加劳务收入;另一方面在高椅村、石堰坪村、板梁村等国保省保集中成片的传统村落依托文化遗产特色资源,开发了公益性岗位,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

  合力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进区域脱贫。一是启动“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使贫困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状态更加良好,当地群众的文化认同与参与保护的自觉性、积极性有所上升,保护水平不断提高,非遗活动蓬勃开展。目前,已组织完成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请、推选、专家论证、专家考察工作。二是加大对贫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为精准扶贫地区38项(次)国家级项目争取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3168万元,90项(次)省级非遗项目安排非遗保护专项资金1083万元。三是加大贫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保护力度。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122项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贫困地区新增项目有43项。同时,扎实推进传统工艺振兴,指导知名服饰品牌木真了在湘西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运行不到一年,创立了1个品牌“一善荷音”,启动了1个计划“让妈妈回家”,促进苗族妇女就业增收,回归家园。

  加快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结合各贫困地区实际,积极推进贫困地区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截至2016年12月,湖南省贫困地区共有225家网吧完成转型,基本完成年度扶贫既定目标,转型网吧企业整体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经营业态多样,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一是放宽贫困地区网吧准入条件。针对贫困地区放宽上网服务场所审批,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地区上网服务行业长期存在的市场准入难题,使上网服务行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二是鼓励上网服务行业典型企业参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一年来,全省贫困地区建立绿色上网场所180家,电脑终端达1850余台,共有37家上网服务企业参与了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三是加强贫困地区协会组织建设和行业交流培训。由网吧协会组织在全省贫困地区集中的湘西、怀化等地举办了4期经验交流研讨会。同时充分发挥协会培训平台作用,全年分别在吉首市、慈利县、张家界等贫困地区与当地的网吧经营者联合开展员工整体培训。

  加强贫困地区文化人才培养。一是落实“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2016年共选派三批共计2720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到“三区”工作,其中大部分深入到受援县乡镇及村开展文化工作。二是举办受援县文化馆长、图书馆长、文化局长培训班,共培训各类文化工作者123名。从2016年起,计划用5年的时间,将“三区”县所有乡镇文化站站长轮训一遍。2016年已经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乡镇文化站长328名。三是启动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试点,招募60名农村文化志愿者,配备到60个贫困县行政村,开展为期一年的文化志愿服务。

  促进贫困地区对外文化交流。一方面,加强业务指导。重点从如何挖掘本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如何包装、宣传本地区特色文化产品,如何对外推广本地区特色文化等方面予以指导、培训。全年举办两期对外文化交流培训班,培训对外文化交流骨干93人。另一方面,加大对外推广力度。组织怀化、张家界地区民族特色浓郁的艺术团队赴南非、约旦等国访演;组织隆回滩头年画、安化黑茶、邵阳瑶族挑花、湘西土家织锦等项目赴国外展览、交流。邀请驻华外交官、港澳文化人士赴张家界、湘西等地区,亲身感受、体验当地特色文化,为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对外文化交流搭建平台,拓宽渠道。

  完成流动文化服务车配送。2016年投入资金504万元,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21个县级文化馆配送了流动文化车,为3个县级公共图书馆统一配送了流动图书车。

  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以超常规举措实现文化精准脱贫

  湖南省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禹新荣介绍:2016年,全省文化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啃硬骨头”的决心和举措,加快推进文化脱贫攻坚工作,文化扶贫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现有2个贫困县、1100多个贫困村的文化建设各项指标达标,实现整体脱贫。有1.05万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建成,覆盖率为43.57%;其中达到“七个一”标准的合格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6863个。

  2017年湖南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将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纲,进一步加大文化帮扶工作力度,推动工程项目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文化发展动力,全力打好文化精准扶贫攻坚战。一是因地制宜,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十三五”时期湖南省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推进文化精准扶贫的落实措施。二是突出重点,补齐短板。以贫困地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开展“两馆一站”达标建设,建立灵活机动、覆盖广泛的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网络,推动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大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四是强化效能,对接需求。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机构服务能力,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需对接。五是利用资源,发挥优势。培育一批能带动群众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文化产业,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来源:湖南省文化厅)

来源:文化部网站

编辑:袁思蕾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