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梦境与现实 ——读王永成新作

来源:逸画刊 编辑:周蒙 2017-07-07 10:56:00
时刻新闻
—分享—

  王永成,1984年生于山东莱芜。2002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2010年6月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讲师,湖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漂移社会员。

  艺文品评

灵光 96×139cm 纸本水墨 2016年

  梦境与现实

  ——读王永成新作

  文/张文亮

  近一段时间,王永成画面中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那些孤独、扭曲、神经质的女性形象逐渐走出了画面,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处于仿佛梦境之中的动物形象。这一改变使得他的画面有了更多可能性,所能触及的思绪以及所思考的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随着生活上的更加平静与安宁,画家开始将大量的时间放在阅读传统经典之上,比如《红楼梦》及其里面的诗词,又如《楚辞》等等,他读宋代的平话小说,也从极其细节性的问题上梳理美术史的问题,相信这些画家每日必做的功课是其创作的感受来源和思考的问题所在。

秘境 136×136cm 纸本水墨 2016年

  王永成似乎逐渐“厌倦”了那些所谓属于“当代艺术”的华丽辞藻与新鲜猎奇,独愿在这洞庭湖畔赏日出日落,感受日复一日的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极其强烈的避世情节萦绕着王永成的整个画面。

  回到梦这一主题本身的视觉呈现,我们可以想到达利天马行空的“白日梦”,夏加尔一味因痛苦而渴望逃离现实的梦,还有黑泽明一个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梦,而艺术家王永成所呈现出的更多的是从自身体验出发,沉浸在传统情节之中的梦。

白月光系列之二 59×100cm 纸本水墨 2015年

  每一场梦,就好像是流星划破天际的一瞬间,转瞬而来,转瞬而去,所留下的痕迹也就好像是脑海深处鲜为人问津的一段记忆,显得似乎不那么真实。虽然渺小、孤寂,但当他偶然顽皮的逃出来一小会时,他的光彩夺目不亚于科学家脑海里闪烁着的思维火花。与后者不同的在于这沉浸着的梦的痕迹更加神秘,更加难以捉摸,也更加难以得到系统化的归纳与呈现。

  同样王永成的创作并没有试图给予虚幻的梦一个科学的解释,而是进入梦里面,做一个时空的旅行者,在旅行的途中,一件件记录下梦的美好,不为歌颂和了解,更不为所谓的方法论,只是感悟。

皓月 145.5×242cm 纸本水墨 2014年

  王永成在画面中似乎更加习惯于用颇具传统文化意义符号的动物形象为我们呈现一个个梦,一个个混沌初开杂草丛生的洪荒时代,这一场场梦境的勾勒,除了竭尽所能的与传统的思绪靠近外,没有附加任何当代艺术的华丽辞藻。仅仅希望通过画面唤醒人们对于传统、对于文化、对于我们生活本身的重视与思考。画面中鸟、马、鹿的形象都若影若现地笼罩在一个仿佛是太湖石一样的光带之中,安静而神秘。作为一个观者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理解画面当中的动物究竟都在干什么,可是这重要吗?唯一能够确定的是,画面中的所有动物都仿佛噤若寒蝉,让观者觉得随时都会有危险过来跟他们打招呼。或许无论是动物亦或是人,都拥有一种来自于原始生命体验的一种不安全感,也许我们随时都可以成为其他人的猎物。无奈梦境本身就是无法捉摸的一个个毫无逻辑性的片段,又何苦在这样的梦里读出一个个完整的故事。藏在艺术家潜意识里的是对生活的渴望也是对生命的不确定。

寒塘 138×138cm 纸本水墨 2014年

  王永成画面中传达出强烈的对于梦境与现实,传统与生活的关怀,他将这些关怀以一个艺术家敏感而细腻的视角,熔铸在自己的画面之中。或许我们时常会问:艺术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是欢愉、是思考、是争论亦或是一种观点,总之艺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样梦给也给人带来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即便有弗洛伊德那样的哲学家,有《梦的解析》那样伟大的哲学著作,对于梦,每个人都还是愿意在自己的世界里充当福尔摩斯。艺术家王永成也一样,除了对于梦的认知以外,他还要不断的梳理对于艺术的感觉,唤起观者对于传统文化基因的共鸣,也为观者提供从自身经验审视生活的视角。当他把梦打碎了和艺术掺杂到一起,梦想就应运而生了,或许这才是一个艺术家的梦。

夜奔 143×159cm 纸本水墨 2014年

流光系列之五 67.5×101cm 纸本水墨 2014年

白月光系列之一 59×100cm 纸本水墨 2015年

来源:逸画刊

编辑:周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