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坤庭:把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传承好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黄能 编辑:宋沛珊 2018-05-18 14:18:21
时刻新闻
—分享—


刘坤庭在工作中。长沙晚报记者 黄能 摄

  编者按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厚,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许多有趣、生动、令人神往的长沙故事。为了展示、保护、传承、发展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时代增光,为当代人们的生活添彩,本报联合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推出“非遗里的长沙故事”专栏,我们将通过记者的笔触挖掘非遗里精彩的长沙故事,用非遗的传奇和神韵,见证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

  长沙晚报记者 黄能

  “三天不做手生,拉坯也是一样。”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望城区铜官镇的“泥人刘”陶艺工作室采访刘坤庭时,他正在指导徒弟拉坯。随着托盘的转动,一个陶罐逐渐成型,刘坤庭并不着急动手,而是看准之后,双手迅速在陶坯上跳动,保证陶坯通体厚度均匀。

  刘坤庭是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传承人,在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他的名字入列。

  家学——幼时跟祖父搓“鸡蛋”

  “这当然是一种肯定,要说心情,酸甜苦辣都有吧。”刘坤庭告诉记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对传承谱系、行业影响力、带徒弟的情况要求都很高。

  刘坤庭1963年出生,成长于陶艺世家,祖父刘子振是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传承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在陶瓷雕塑艺术上有很高造诣,有“泥人刘”之称。他继承发扬了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再现了唐代釉下彩风格和雕塑艺术。

  “泥人刘”传到刘坤庭手上已经是第三代,但要说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却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家学。刘坤庭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跟祖父初学陶艺的情况。“我们小时候没什么好玩的玩具,就跟着大人搓泥巴。”刘坤庭回忆道,他的祖父有意引导幼时的他搓“鸡蛋”,所谓的“鸡蛋”其实是人物雕塑的头部,搓得好能获得祖父的奖励,就这样,在祖父的熏陶下,刘坤庭一步步走上了陶艺之路。能搓好“鸡蛋”之后,刘坤庭开始捏人物雕塑的五官,然后是喜怒哀乐各种表情和高矮胖瘦各种形态,整个过程一步步深入,持续的时间也很长。

  传承——不谈创新先练基本功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刘坤庭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用品和摆件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市场有了需求,刘坤庭的一身本事自然大有用武之地,前来学艺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然而,传承也一度成为让刘坤庭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他一开始带徒弟也像当年祖父刘子振带他时那样,从最简单的基本功开始,一步一步做起,耗时非常长。结果,很多学徒学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收获不大,就沉不下心继续学了。

  时代变了,刘坤庭不得不改变传承方式。他慢慢琢磨出了更简单也更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每个学徒先专心学一个项目,比如拉坯的就专门学拉坯,做茶壶的就一心做茶壶。“一项技艺熟练了,接着学第二项技艺,这样的话,学的人才多起来。”刘坤庭说。

  “作为国家级传承人,我有义务、有责任把这个技艺传承好,我的工作室已经不接大订单,现在首先考虑的就是传承。”刘坤庭说,希望将来能把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做成一定规模的产业,但是当务之急还是要把这门技艺完完整整地传承下去,“没有完完整整地传承之前,不谈创新,先把基本功练好。”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黄能

编辑:宋沛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