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国
在邵阳市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校的宝庆竹刻研究所内,石建华手握雕刻刀,灵活地扭动手腕,锋利的刀头在竹簧上刻画出古韵山水,浸染了岁月风霜……“80后”竹刻匠人石建华,是宝庆竹雕国家级传承人。2014年他被评为工艺美术师,2017年获评湖南省“湘字号”传统工匠。
1986年出生的石建华性格开朗乐观,热衷于年轻人喜欢的活动,可不是一名耐得住“寂寞”的人,在高中时突生一场大病,致使右腿残疾,从此他的人生轨道发生改变。2008年,22岁的石建华到邵阳市特教职业学校求学。当时,在学校给出的美发师、服装设计师、竹刻师这三种专业选择时,他选择了竹刻,从此与宝庆竹刻结下不解之缘。
宝庆竹刻是邵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有着300多年的传承史,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宝庆竹刻是一门非常精细的手工艺,其形式图案丰富而绚丽,所用的工具也五花八门、品种繁多,其中光是用于雕刻的工具就有11个种类。为尽快掌握技法,石建华每天刻刀、画笔不离手地练习,克服身体的不适,经常一坐下来就是三四个小时。刚开始学竹简书,他的手经常被刻刀划伤,至今手上仍留下不少大大小小的伤疤。一部《孙子兵法》6000多字,是石建华刚开始学习竹刻基本功的入门功课。学习大半年,他才雕完整部《孙子兵法》。而这部《孙子兵法》,他重复雕刻了几十版,“虽然重复刻字很枯燥无聊,但雕刻的基本功也得到极大的锻炼。”
2011年毕业后,他跑到广东去打拼,2年多时间他找了几份工作,都是流水线作业,他觉得没有意义。2013年,他决定回来跟师傅张宗凡继续学习,提高技艺。重新回到师傅张宗凡身边后,石建华彻底沉下心来,专心钻研竹刻技艺。多年来的竹刻工作,让他把一把崭新的20厘米的刻刀磨成了7.8厘米的短刀。“刻刀是雕刻师的灵魂,用惯了一把刀就会一直用,哪怕磨短了也舍不得换新刀,所以刀也会越磨越短。”
在名师的指点和传授下,石建华创作的作品注重在疏密有致的线条中,营造出极具山水韵味的古典中国画风,形成了典雅秀美、明快飘逸的艺术特点,逐渐形成了本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2014年石建华被评为工艺美术师,并任邵阳市宝庆竹刻研究所雕刻师。作品竹簧花瓶《古韵》获2014年“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金奖。尽管已获得多项大奖,但石建华始终相信艺无止境,在宝庆竹刻这条艺术道路上,他希望不断挑战自己,精进技艺,脚踏实地做好雕刻职业里的朴实工匠,当好传统宝庆竹刻技艺的优秀传承人。
2016年10月,邵阳市特殊学校学员罗练成和石建华分别从2016国际“竹天下”杯竹工艺品现场雕刻、编织技艺大赛上捧回一个银奖和一个优秀奖,标志着邵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庆竹刻告别了民间松散相传的时代,开始拥有通过正规培训的“学院派”传人。他们聪颖勤奋,比较全面和熟练地掌握了宝庆竹刻的各种技法,在参加此次大赛之前,他们已分别获得省以上多项大奖,成为邵阳市特殊学校的带薪学员,进一步推动了宝庆竹刻传承工作的发展。
2017中国(深圳)“金凤凰”工艺品创新设计奖评比活动上,邵阳市宝庆竹刻6件作品喜获2017“深圳·金凤凰”大赛3银2铜1优,再次在工艺美术界赛事活动中展现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宝庆竹刻的强大实力与独特魅力。其中张宗凡、石建华创作的竹簧雕《溪山清韵》获银奖。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尹建国
编辑:宋沛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