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栏丨杨福音:商量名称

来源:红网 编辑:施文 2019-03-29 10:33:16
时刻新闻
—分享—

商量名称

文/杨福音

中国画在中国已经生长了数千年,其高寿,可以称得上是彭祖。前些年,突然对这样一位白胡子老头该叫什么名字有了一说。比如说,是叫姓中、名国画呢?还是复姓中国名画呢?还是干脆重新取个好听又好用的名字呢?为此,当代中国画坛就扎扎实实的热闹了一阵子,但闹来闹去也没闹出个什么名堂,只是搞得中国画坐立不安,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而羞愧满面。我一方面觉得这是呷了饭冒得事做,另一方面又觉得无限制地扩大中国画的定义,到头来,中国画本身的特点,便变会因模糊不清而消失。

世上的事均有因果关系,承上方可启下,推陈才能出新,无缘也就无流。如果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先将最本质的东西抽去,然后再谈,便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比如汽车,虽则与单车与飞机同样是跑路的,但汽车的名字总还是叫汽车。设若有一小群设计家搞出了一辆单车,硬说这是汽车的革新成果,那这种革新就未免显得滑稽而可笑。

世上的事又都是这样,有所限才能无所限。吴昌硕作花卉,用笔取双勾的办法,齐白石学他,改之取单勾的办法。吴道子勾线创兰叶描,一笔中有起伏,也是从以前的高古游丝描脱胎而来。没有工笔便不会写意。没有五言七言,便不会有长短句。总之,没有前人就不会有后人。

如今市面上露脸的水墨画,许多的已经与原来的中国画概念相去甚远。其中至关紧要的,是抽去了笔墨这个本质。我们知道这笔墨二字是何等的重要,它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决定了中国画绵延数千年的生命,成为区分西洋画、区分日本画的最明显的标志。可以说,抽去笔墨,中国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历代的大家毕其一生,其聪明才智、辛苦勤劳无不是为了在笔墨二字上做文章。当然,笔墨的审美观念要扩大,笔墨的技巧也应作新的探索,但这种扩大和探索的目的,是在于使笔墨更笔墨,当代中国画要向前走,其根本问题在此,其难度亦在此。如果绕此而行,避难就易,避实就虚,想走一条捷径,是走不出名堂来的。

与其讨论中国画的名称,不如讨论中国画的笔墨。这样才不至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杨福音,194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广州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艺委会主任。2006年在长沙设立杨福音艺术馆。200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杨福音》,2012年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播放杨福音纪录片《远方的寻找》。美术界认为,杨福音在中国画上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反线描画法,不但继承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同时开拓了中国绘画的新领域,对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而诞生了一种新的中国画的美学风范。

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杨福音》《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选粹·杨福音》《杨福音画集》《杨福音中国画精品》《长岭上》《金枝玉叶》《由红菜薹想起》《日子》《良苗怀新—访谈杨福音》《关于福音》《吾喜吾爱》《福音书话》《无尽藏》等画集、散文集。

来源:红网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化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h.rednet.cn/content/2019/03/29/52853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