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爷孙接力 传承创新 湘潭纸影戏 映出新天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荣 曾佰龙 编辑:施文 2020-06-19 10:22:09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19日,吴升平和吴渊爷孙在同台表演。 周立春 摄

纸影戏人物——关羽

2019年5月18日,吴渊在和小观众互动演出。 欧阳勇 摄

2017年5月19日,外国友人体验湘潭纸影戏。 陈旭东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徐荣 曾佰龙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湘潭窑湾纸影戏台热闹起来,铜锣声声,鼓点阵阵,白布帷幔上,“人”影绰绰,“将军不必太惆怅,军家胜败古之常。先帝老王把业创,桃园结义刘关张……”湘剧的曲调,从吴升平老人的口中娓娓唱出,浑厚的老生唱腔,如珠落玉盘般,掷地有声。他手中的纸影人物时而跳跃,时而翻滚,时而扬眉眨眼,时而低头沉思,配合着唱段,演绎着古老的故事。传统纸影艺术的魅力,引得游客驻足观看。

15分钟表演过后,84岁高龄的吴升平见“好”就收,下半场交给孙子吴渊。传统纸影表演偃旗息鼓,儿童音乐《学猫叫》响起,火影忍者、蜘蛛侠、钢铁侠等纸影人偶粉墨登场,随着音乐节拍,跳起了现代舞蹈。新颖的现代纸影造型引起了躁动,台下十几个小观众用力挤向舞台中央。跑得快的,已经趴在戏台下,探身往里瞧着。吴渊邀请他们一同上台,体验纸影表演。

坐在戏台旁的吴升平,认真地瞧着,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爷孙俩长达多年的争论终于有了答案——纸影戏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

升平所愿

“老祖宗的好东西,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吴升平7岁入行,随爷爷吴作霖学习纸影表演技艺,制作纸影人偶,传承吴氏“异形刀法”。吴升平11岁时,爷爷吴作霖病危,临终前留下遗言:“不要让老吴家的手艺失传了。”吴升平14岁开始靠演纸影戏谋生,后来又组建纸影戏班子,走村入户演出,在当地小有名气。

改革开放后,群众文化活动更加活跃,纸影戏跟着“火”了。“那些年,戏班参加各种婚丧嫁娶、庆典庙会,每年能有200多场。中元节的时候,更是通宵达旦演出。”吴升平回忆道。

吴渊还记得小时候爷爷表演纸影戏的情景:乡村的夜晚,漆黑一片,一盏桐油灯照亮了纸影舞台。影子戏开演了,左邻右舍摸黑也要来捧场。有些“追星族”,自带干粮,纸影戏演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

随着纸影戏老年票友相继离世,加之电影、电视等普及,纸影戏演出场次逐年减少。吴升平的戏班子除了在中元节有邀约外,一年里头少有演出,戏班经营惨淡。吴升平在家耕地种菜,闲时雕刻纸影人偶,吹拉弹唱,自娱自乐。

在苦闷和无奈中,吴升平坚持着剪纸、刻纸偶、做乐器,每日沉浸在自己心爱的传统技艺中。农闲的时候,他走出家门,寻访民间纸影剧本,去过长沙、株洲、浏阳以及江西等地。他没有因为纸影艺术的没落,而让吴家祖传的技艺失传,反而以一己之力积聚着能量。吴升平参加各类邀请赛,借机会传播湘潭纸影文化。他先后荣获“湖南省民间文艺奖·民间艺术表演奖”一等奖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民间皮影大汇演“最佳操纵奖”。

2009年,吴升平接到邀请,前往中国台湾开展纸影戏艺术交流。行至花莲县,吴升平遭遇车祸,伤到肋骨。躺在病床上,他又想起了爷爷临终前的遗言,没等身体完全康复,便急匆匆返回湘潭老家。

回到家中,吴升平立即给远在深圳工作的孙子吴渊写信,邮寄剪纸、纸影作品,希望借此“勾”起吴渊小时候的记忆,信中少不了“家学无人继之”的种种叹息。收到信后,吴渊心知肚明。

初中毕业以前,吴渊随爷爷奶奶生活。他小时候时常趴在桌沿上,看爷爷制作纸影人偶,只是觉得“好玩儿”。溺爱吴渊的爷爷,并没有强求他学。吴渊心里明白,这次爷爷催促他回去,一定事出有因。

“我知道吴渊会听我的,回家继承家学。小时候我喂他饼吃,他总是掰一大半,递到我嘴里,打小就孝顺。”吴升平笑着说。2010年,吴渊辞去了深圳的工作,回到湘潭,开始继承纸影戏技艺。

3年间,吴渊随爷爷走遍了望城、宁乡、益阳、衡山等地,完成了66万字的著作《湘潭地方影子戏》,收录整理出的纸影戏剧目120余部,其中70多部濒临失传。吴渊对纸影戏有了深入研究,渐渐发现了纸影戏没落的原因。“当大家都不‘懂你’(纸影艺术)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吴渊无悔

“有文化自信之火,就会发出奋斗不息之光”

“艺术当随时代,形式与时更张。”创新纸影表演艺术形式,吴升平曾努力过,他改进纸影人物的造型装饰,将每个造型的边框由宽变细,增大装饰面积,使视觉效果更好;他改进提线机关,使其能上下滑动,让传统纸影中静态的眼睛、眉毛和胡须动起来,纸影人偶能“吹胡子瞪眼”,灵活生趣。

吴升平的创新,是在传统纸影戏基础上的创新。吴渊想要的却是颠覆性的改变,他把想法和盘托出,遭到吴升平的反对:“你这些想法要不得,不是传统的东西。”两人因为纸影戏的传承与创新而争论起来。

破解争论的“有缘人”,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一位叫“小白”的自由职业者,从电视节目中看到了湘潭纸影艺术表演,被深深吸引。“小白”专程从北京赶到湘潭,与吴渊见了面,两位“85后”交流了很久,“小白”建议策划一些更适合年轻人看的纸影戏节目,并商定由她安排湘潭纸影戏进京演出。

2015年1月,北京,中国美术馆后街,一场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正在举行。吴升平、吴渊在“小白”的安排下,表演湘潭传统纸影戏,现场观众络绎不绝,场场爆满。德国友人上官蓝,非洲友人帕美拉·穆瑞成了湘潭纸影戏的忠实“粉丝”。交流活动结束后,湘潭纸影戏又走进了北京耀中国际教育学校,吴渊用纸影技艺制作的卡通动物,首次亮相校园,因为时新又“好玩儿”,大受欢迎。

北京演出,圆满成功。吴升平对纸影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有了深刻认识。回来的路上,吴升平语重心长地对吴渊说:“传统纸影艺术还得你们年轻人去继承和发扬,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有了爷爷的支持,吴渊开始大胆创新纸影技艺表现形式,他将漫威英雄、游戏人物制作成现代纸影人偶,配上现代音乐或Rap说唱,又设计一些纸影手工课件,让学生们制作简单的纸影人偶,增强对传统纸影戏的体验感,这让湘潭纸影戏收获不少“小粉丝”,每年进校园演出达40多场。

吴升平、吴渊现在的工作重心,是让湘潭纸影艺术“上网触电”,进入移动客户端,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爷孙俩以抗疫前线医护人员为原型,创作纸影人偶作品,附上正能量的唱段,制作成微视频,在网上传播开来,点击量过百万。吴渊和湘潭大学的学生又共同设计了两组“湘潭纸影戏表情包”,在微信聊天时使用,成为小众传播产品。吴升平还收了30多位徒弟,有曲艺爱好者、大学教授、国际友人、留学博士等,组成了一个“湘潭纸影戏大家族”。

2014年5月,吴升平被省文化厅认定为非遗皮(纸)影戏省级传承人。2018年9月,吴渊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非遗代表性项目(纸影戏影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爷孙俩接续奋斗,经常同台演出,传播湘潭纸影戏文化。吴渊说:“继承家学,是我无怨无悔的选择,推广‘非遗’,将是我一生的追求。”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徐荣 曾佰龙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