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剧照(刘海栋 摄)
作者丨罗宗宇
《大地颂歌》有着自觉的文艺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追求,是体现了这两种意识的精准扶贫颂歌。作为文艺湘军在新时代打造的史诗性歌舞剧,在这中间,从原初的立意到艰苦的创作再到最后的舞台表演呈现,我个人倾向于把《大地颂歌》定位于一个有强烈创新意识的文艺佳作,体现了文艺湘军在大时代的担当。
作为一曲嘹亮的精准扶贫颂歌, 《大地颂歌》揭示了扶贫工作、扶贫事业的中国经验和核心主题,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群众的集体奋斗才能全面脱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也对重大现实题材创作进行了强调。 《大地颂歌》以十八洞村为对象讲述中国脱贫故事,既是对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中以村庄讲述中国传统的延续,同时又具有新时代的特征。讲述中国脱贫故事,十八洞村具有典型性,不必说地域偏远、基础条件差以及是少数民族村,最主要的是这里是“精准扶贫首倡地” 。 《大地颂歌》以十八洞村来讲述中国脱贫,总结提炼了中国扶贫工作的经验和主题。其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主要人物形象的设置来看,龙书记是核心,他是十八洞村扶贫书记,他和村党支部吴书记等人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这是新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对习近平总书记、县委书记、村书记多层级领导干部的呈现也始终体现共产党的领导这一主题。剧中的背景设置、标语,也都紧紧扣住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并使之具象化、符号化。再一个就是音乐的运用,歌曲《我们共产党人》 《浏阳河》 《苗岭连北京》等都始终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扶贫经验的首要体现。其二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奋斗,观众可以看到十八洞村扶贫脱贫绝对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一群人的集体奋斗。从情节内容与形式结合来看,开山、引水、修路、产业扶贫,都通过集体舞蹈来展现,还包括一群人集体外出打工,一群人回到家乡,浩浩荡荡的搬迁,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此外通过合唱等舞台元素表现了脱贫是老百姓的集体梦想,这是他们的集体奋斗,反映了新时代的又一次集体创业史。
作为一曲嘹亮的精准扶贫颂歌, 《大地颂歌》在反映新时代扶贫工作的经验和主题时,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完成的。 《大地颂歌》比较典型地体现了经典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塑造了以龙书记为代表的基层扶贫干部形象,他们讲政治、讲奉献、讲行动,真实感人,他是党的领导的符号浓缩和艺术表达,也是几百万扶贫干部的艺术结晶和呈现,是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统一。这种人物的真实性直接体现在来源于生活,有生活原型,如龙书记的原型为三任十八洞村扶贫书记。“大地赤子”一幕更是用图片和新闻纪实形式呈现黄诗燕和蒙汉等中国共产党扶贫干部无私奉献甚至奉献生命的崇高品质。这让人想起上世纪50年代农村题材创作里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们之所以有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大地颂歌》中得到了延续。与此同时,又在原型基础上遵循现实主义美学的典型化原则,对多个方面有进一步艺术提升。比如突显人物的心理冲突,有艺术感染力的典型人物绝对不是简单化、静态的高大形象,这个剧比较好地借用独白、独唱和舞蹈等艺术元素呈现了人物的心理波澜。以龙书记为例,在由于缺钱买电泵大家找刘经理说情的时候,龙书记一个人坐在边上的手车上埋头沉思,没有做声,后来他决定拿多年的积蓄、原本准备给老婆买房子的钱垫付十万元。此时的沉默正是龙书记在经历一次巨大的心理冲突,其效果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又如他去北京前的独唱,也是个人心迹的表白,是人物在抒发心理,讲自己多年扶贫的感受,一头黑发变成白发的心理。
除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之外,还有在扶贫路上渴望脱贫的普通百姓,如小雅的父亲,故土难离又不得不离,特别是要放下多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女儿,他当时唱了一首歌叫《故土难离》 ,也展现了人物巨大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张力。
此外田二毛这个形象,也是一个有艺术感染力的典型。田二毛这个人物有生活原型,现实生活中并不缺乏他这样有“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户。但他这个形象又高于生活,如田二毛编顺口溜来讽刺龙书记,后来又在实现脱贫后主动涂抹掉,显示了观念意识的转变。通过他的转变,揭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党的领导下自觉融入到集体脱贫道路上的行动。这其中不只是行为的变化,还有心理的变化、情感的变化,尤其是表现了脱单以后人物新的风貌。田二毛从首先跟龙书记对着干,到后来跟着干,这种变化是巨大的,贫困群众的精神风貌也是焕然一新。
作为一曲嘹亮的精准扶贫颂歌, 《大地颂歌》有鲜明的艺术创新,该剧是一部综合创新的作品,这种综合创新集中体现在多种艺术形式和要素的融合。 《大地颂歌》作为主旋律创作,在艺术上有着大胆创新,让观众感受到了作品里面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张力。该剧是一个多种艺术形式相融的时空体,其中可以看到歌、舞、戏剧、摄影、电视等艺术的结合。综合创新还体现在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剧中传统的因素很多,歌舞音乐中都有地域风格和少数民族风格。如《幸福山歌》中的民歌,田二毛在歌唱龙书记的时候出现了Rap。舞蹈方面,有救小雅的独舞现代味浓,也有大量民族舞蹈。融合创新还体现在纪实与虚构的融合,剧中有多样化的纪实,也有虚构的成分,它更偏向写意和浪漫表达,第三幕《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典型的虚化浪漫表达,特别是小雅指着舞台两边说看流星,表演里有很大的想象性和心理性的空间,达到了抒情化的效果。
(作者系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罗宗宇
编辑:韩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