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在教育部公布的首批358名“全国产业导师资源库技能大师”名单中,来自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文化旅游系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青年教师刘冑,作为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的能工巧匠入选——此次全省仅8人入选。这是近年来艺职院弘扬“工匠精神”、提升队伍素质、以“大师”之大成“大学”之大的又一硕果。
围绕培养能工巧匠、创新非遗传承、深化校企合作、扩大开放办学,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亮点的艺术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进入产业导师资源库的部分职业院校、企业技术技能大师名单公示。
弘扬工匠精神,培养能工巧匠
刘冑老师所在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在整个文博行业中都算得上是一个全新的方向,它以传统手艺为基础,同时又顺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需要兼具专业性、规范性和严谨性。如何探索出适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包括刘冑老师在内的教学团队重点关注的问题。
文保专业课堂掠影。
在反复实践中,他们紧跟行业动态并结合学院教学工作实际,自主编写教材、收集业内最新讯息和资料,摸索出适用于本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以师生协同的方式,以“项目”为课程单元,探寻现代文物修复中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师生携手完成了一大批修复项目,其中包括中国黑茶博物馆文物复制项目(三十余幅馆藏书画作品的修复、国家一二级文物数据化整理等),长沙东岳宫大殿的木雕神像修复项目,新型环氧树脂材料应用型实践等。刘胄老师还作为湖南瓷器修复组代表,同时也是全国唯一的高校教师代表,参加了2018年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并获骄人成绩。在课堂教学、实操演练的基础上,他还主动将自有的一大批藏品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整合资源,在全国各地古玩圈中征集了500多件藏品用于学生实习实训。
为进一步办好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学院特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图书馆等文博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广泛调研、制定完善文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门聘请湖南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为客座教授,承担“古籍修复”课程的教学工作;设有“古物研学社”,通过学生社团的模式,开展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并在主动对接市场的过程中,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课余时间,师生一同走进各类博物馆、考古所、专业修复室,直观了解感受高超的修复技法;在每年的文博交流会上,同学们分组分批参观学习,亲身接触本行业,直接获取动态讯息。
业内专家来校研讨。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多次受到媒体采访报道,师生团队的文物修复作品还登上了央视、湖南卫视、今日头条等二十余个平台的专题栏目。
创新非遗传承,助推文旅融合
作为全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基地、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培训基地,学院依托戏剧系、美术系等专业系教学资源并广泛引进校外师资,精心承办了包括“湖南地方戏曲经典剧目传承人群研培班”“花鼓戏表演经典传统剧目传承人研修班”“湖南地方戏曲化妆、服装技术研修班”在内的多期高质量研修班,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为湖南地方戏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力量。
近年来,湖南艺术职院致力于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建设了以戏曲表演专业为核心的表演艺术专业群,挂牌成立了“湖南地方戏曲非遗传承工作室”,专门聘请了包括欧阳觉文、李小嘉、钟宜淳、龚谷音等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在内的15位艺术家为客座教授,谢晓君、庞焕励2位艺术家为特聘教授,涉及花鼓戏、湘剧、湘昆、音乐剧等多个舞台艺术门类,涵盖导演、编剧、作曲、表演等多个领域,开展经典剧目传承、讲座、本专业艺术创作和研究等工作。
“湖南地方戏曲非遗传承工作室”挂牌成立。
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的通知》中,明确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成立传统工艺产品设计提升办公室并设立产品研发中心。这一举措旨在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更好贯彻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有关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湖南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精准助力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下一阶段,学院将在省文旅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的指导下,牵头统筹全省相关高校或企业,组建由设计师、专家、高校师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具体对接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开发设计产品、提升品质,对接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将非遗保护传承相关工作全面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旅强省等重大战略之中,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贡献更多“湖艺力量”。
对接产业行业,深化校企合作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始终紧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键词,各专业“各显神通”,职能部门协调配合,通过联合办学、项目交流、教学研讨、调查研究等方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学院美术系与新迈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新迈尔智慧教室”,通过远程授课、在线互动,着力实现精细化培养、实战型培训、对接行业及专家教育理念,探索“产学一体+创业孵化”教学模式,开展模块化教学,实行线上授课+线下辅导的“双师指导”模式。影视系与时光坐标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广播影视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并顺利通过文化艺术行指委的评审,有望获评全国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相关专业师生凭借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在国内外各大赛事中摘金夺银、为校争光;相关专业更是实现了校企合作招生就业进口旺、出口畅,工作流程不断完善规范,发展形势喜人。
校企双方合影。
学院党委书记王章华表示,校企合作办学带来了资源供给模式、校园治理水平新的提升,师资、课程都有更大的选择面,管理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下阶段,学院将更加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先进做法,进一步修订完善好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同育人”。
整合资源渠道,着力开放办学
每年,在职教宣传周中开放校园,迎接社会各界检阅已成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惯例。受疫情影响,2020年的校园不能大规模对外开放,但学院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广泛地向外辐射、对外输出。
近三年学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共斩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多次在中国戏曲小梅花比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拔得头筹。2020年,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学院先后承办了省市两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文化艺术类赛项,在有序开放校园、全面服务保障的基础上,师生团队积极参赛、奋勇争先、摘金夺银,共获得省级一等奖7个、二等奖6个,市级一等奖5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通过这种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以联合办赛和开放办赛的创新姿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创先争优、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进一步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能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贡献力量。
2020年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艺职院赛点胜利闭幕。
对教师进行业务能力考核已经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坚持了30年的优良传统,2020年共有超过200名教师登台展技、接受检阅。考核总体上分为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两部分,覆盖全部专业和课程。这也是学院坚持教学中心地位,践行“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旅,服务社会”办学理念的有力举措,对于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都有着重大意义。
2020年教师业务能力考核现场评分。
此外,学院还连续两年派出近500人大部队亮相央视春晚舞台,展现曼妙舞姿,与家喻户晓的明星一起为全球华人送上新春祝福;举办“松雅艺术节”,无偿为广大民众提供高水平的精神文化大餐;依托一年一度的毕业展演季、新年音乐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教育教学成果,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公开检阅;积极参与中外文化交流互访,将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艺术带出国门、带向世界……
亮相春晚舞台。
松雅艺术节。
新年音乐会。
中泰文化交流访问演出。
“开放办学是大势所趋,是当代职教发展的必经之路,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王章华介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瞄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在艺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持续发力,着力建设了戏剧、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专业等特色专业群,传承保护非遗曲目,服务基层公共文化等;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政府、企业共建“双师”制教学模式,发挥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全国文化干部培训基地、全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基地等优势,力争实现模块化、项目化人才培养,让学生“零距离”上岗;此外利用戏剧进校园、进社区的机会,让更多市民享受艺术之美,与湖南文化强省战略同频共振,服务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王章华特别呼吁,希望社会和用人单位摘掉有色眼镜,在人才招聘上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素质水平,不拘一格选贤用才,给职教毕业生更多平等就业和出彩的机会。
来源: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编辑:袁思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