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艺评丨陈洪武:对传统核心精神的挖掘与传承

来源:湖南文艺网 作者:陈洪武 编辑:施文 2022-07-19 16:10:58
时刻新闻
—分享—

对传统核心精神的挖掘与传承

——评薛永年书法

文丨陈洪武

薛永年先生是我心目中十分敬重的书画理论大家。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工作期间,曾在各类大型美术活动中多次聆听永年先生对当代书画艺术发展的高论,他富有创见的学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5年我调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后,有更多的工作机缘接触先生,并深受其学术思想的影响。

自2014年起,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系列“国学与书法”高研班,永年先生曾亲临“首届当代书坛青年书法理论家高研班”面授,受到青年学子们的一致称誉。他的授课,真诚而坦率,直面当代书家重技轻文的现状与问题,针砭时弊,为构建当代书法艺术的批评精神和评价标准贡献了智慧,为我们提出了文化至于当代书法的意义这一时代课题。

微信图片_20220718100402.png

薛永年先生的书学思想熔文、史、哲、艺于一炉,根底坚实,学养丰厚, 独到而全面。在数十年的治艺生涯中,他以自己的方式不断拓展着传统书学的理念。

行楷书少作雨中登麦积山,138厘米×70厘米1993年.jpg

行楷书少作雨中登麦积山,138厘米×70厘米1993年

他非常重视书法实践,强调在实践中思考与总结,再回到实践中去印证与提升,从不作矜异玄虚之语。他以极大的兴趣和毅力深入研索书艺,以古为新,融古入今,用心领悟笔法、文化和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开阔的视野和维度去洞穿书法艺术的本质,坚持把书法的审美筑基在博大渊深的传统文化之上,而不拘泥于点画形式之间。

微信图片_202207181004021.jpg

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突出表现为对传统核心精神的挖掘与传承上,认为一个有成就的书家不能仅仅是个写字匠,还要有胸襟、品德以及史论、诗文、绘画、篆刻等全面修养。作为一名理论家,薛永年先生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用在学术研究上,将书艺视为自己学术之余事。他虽非专门工书,但他的书法却不失传统法度,功力深厚,特别是他的行书古雅秀润,字里行间流溢出浓郁的书卷气,非胸罗万卷、腹有诗书者难臻此境。这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路径,而是自觉地把自己的书艺生涯置放在传统文人书家的历史逻辑中去定位,为当下的书法实践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学者型范式。

微信图片_202207181004022.jpg

薛永年先生强调书艺为余事,并不是不注重笔墨技法的锤炼,恰恰相反,我们从他的学书历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退笔如山的临池工夫。他早岁临习欧褚与二王,中年又游弋于汉魏石刻之间,近年来更是醉心于米南宫及宋人墨迹,反复玩味古人法帖,俯窥仰察,涵泳沉潜。元代盛熙明云:“翰墨之妙,通于神明,故必积学累功,心手相忘;当其挥运之际,自有成书于胸中,乃能精神融会,悉寓于书;或迟或速,动合规矩,变化无常,而风神超逸。”以此观之,永年先生的行书以二王、老米为筋,以魏碑为骨,圆中寓方,柔中含刚,行云流水,焕然成章。其用笔可谓深得古人三昧,既能随手调运,磊落自然,寓心神于潇逸之中, 又能精气内凝,如锥画沙,寄平和于衄挫之外。

微信图片_202207181004023.jpg

他还特别注重书写的自然性,能很好地控制情绪,淡去形式笔墨上的浮华与夸张。我们透过他笔下线条的节奏与力度,能够感受到他的生命张力,犹如老树深春,看似平淡寻常,然则沧桑挺拔之气塞乎天地之间。

微信图片_202207181004024.jpg

总之,永年先生的书法积学至深,合自天成,呈现出典雅中和、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质,而其中自有一种骨力清雄、气韵清逸的风神溢于纸上。这股清气,使他的书法洗尽铅华,秀而不俗,在潇洒出尘中尽显超然孤标的学者本色。

微信图片_202207181004025.jpg

本文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第六、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来源:湖南文艺网

作者:陈洪武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