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预告 | 翰光心蕴——崔向君书法作品展

来源:湖南文艺网 作者:薛元明 编辑:施文 2023-03-29 15:23:21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00.jpg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04.jpg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06.jpg

展标题字:王 镛

主 办

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

展 览 时 间

2023年4月14日—25日

地 址

河北美术学院北区四号教学楼一层展厅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09.jpg

崔向君

别署汉庐,1963年7月出生,祖籍湖南宁乡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硕士研究生班毕业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书委员会主任

湖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

湖南省文化与旅游厅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2002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全国“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

1994年10月入展《全国第一届楹联书法作品大展》

1998年05月获《全国第四届书坛新人作品展》“十优奖”

1999年07月获《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奖”

2001年05月入展《首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

2002年07月入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篆刻作品展》

2005年12月入展《首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作品展》

2010年04月入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人作品展》

2017年03月入展《全国第四届草书作品展暨全国草书名家邀请展》

2019年08月入展《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

2020年01月入展《国家博物馆“瑞彩平安”2020新春展》

2022年08月入展《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


朴拙沉雄 气厚神和

——观崔向君书法新作

文丨薛元明

向君兄约我对他的书法新作发表一些看法,我却一直未能应约,拖了两三年,实在抱歉。因为我对当代人物的评论越来越谨慎,“并世不评”确实是一个铁律,或许会因为特殊的人而“破例”——对于品评对象的选择非常关键。要知道,所谓的“书法热”其实并不存在。书法是一种非常内化的艺术形式,应该回到个案。真正对于书法的热爱,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差别在于,有的人只能热一阵子,有的人则热了一辈子。更大的差别在于,有的人热了一辈子,却始终可能只是个门外汉,与书法真谛极其隔膜,却不自知。远的不用说,自书协成立的四十年来说,一批又一批的参展者,几十年下来,已经是大浪淘沙,能够坚持到今时今日,而且仍然还可以再进步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对此表示担忧,但我一直认为,这才是书法史的常态——绝大多数所谓的书家是要被淘汰的,不管有没有心理准备。

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人,坚持到现在的书家,非常不容易。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已是烈士暮年,基本可以“盖棺定论”。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则已经“奔六”。人生过了大半,可以基本看出端倪。是否有后劲,非常关键。向君兄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我从他的近期作品,仍可以看出他还在法古、探索、积累、求变,还能不断发力,着实不易。多年前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到了六十岁还能进步,则不可小觑。书法就是一场马拉松,但凡在任何一个领域,坚持到最后的,也只有极少数。坚持到最后的极少数,当然也就成了“代表人物”。

毫无疑问,向君兄的成功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

至于天时,不过多解释,简而言之,即时代的各种便利条件。当人们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面对的却是一个文化真空状态。各自努力追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能量,最终结果却未可期。不过,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展览活动,时至今日,仍然是有一定含金量的,是立得住的。向君兄生逢其时。

所谓地利,自然要说到湖湘文化。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有两句话:一是“湘人不倒,华夏不倾”,可以看出湖南人的血性刚烈,二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别的不用多说,即以书法而论,自楚简文字到唐代欧阳询父子,从李邕、怀素再到何绍基乃至谭延闿昆仲的书法传统,这种底蕴的厚度,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向君兄取斋号为“楚风堂”,当有深意。

关键在于人和。“人和”并非只是讲人情关系,这无疑是一种庸俗化的理解。“人和”的本意应该是与个人直接相关的氛围,面对各种条件,有利的、不利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化解,最终变成一种动力。与向君兄接触,了解到他走上书法之路,来自一种特殊的“家学”氛围,说歪打正着也好,无心插柳也罢,总之,冥冥中注定了与翰墨有着不解之缘。登堂入室之后,赴京拜王镛为师,各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王镛先生对向君兄书法评价:“若不经意而变化天成,屈折老重而从容中道”。

如前所述,书法是一种非常内化的艺术形式,归根结底来自于自身的努力,追求内心的修为。这一点,是决定个人成就高低的主导性力量。向君兄显然有许多过人之处。比如他的取法方式,做到了“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勤奋临习古人法帖自是不用赘述,关键是独到的方法,正如启功先生所说:“功夫不是盲目的时间加数量,而是准确的重复以达到熟练。”尤其要说明,取法借鉴王镛先生,并不是直接拿过来,学一些皮毛,而是注重方法,师其心,师其思,而非师其形貌,最主要的是学习书画印兼修的方式,相互促进和启发。不能不说,很多人的成功得力于此,也失败在兹,短期内看似成功,长期来看则是一败涂地,徒似疲癃。归根结底,理念要做到全面落实,绝非易事,书画印全面发展可遇不可求,不为全而求全,以个人才力而定,最主要是适合自己。

我一直强调,真正的书法家,除了勤奋之外,不仅要有正确的方法,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说到本质,书法家是用自己的思想来写字。向君兄除了转益多师外,善于总结和思考,探索属于自己的方法和路径,以此为基点来塑造自己的风格,其作品总体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厚拙、沉雄、奇肆。他更着意追求神韵,强调“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强调不同书体的融会贯通,相互促进,以篆入草,以草入篆,但不同书体的界限,又非常明确。最难能可贵的是对待传统与流行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前文说过“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已经涉及到一些,更明确的表达则是如何兼顾和融通。目前太多的人将二者对立起来,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能够兼得,方可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向君兄与同时代的很多书法家一样,都在探索,走一条有我有古的艺术之路,谁能沉得住气,坚持到最后,将成为一个时期的代言人。

展览作品选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13.jpg

鸿飞鹤舞 凤翥龙翔

行书对联

138cm×30cm×2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17.jpg

风雅颂为百家诗祖

周秦汉有万世经师

篆书对联

246cm×33cm×2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21.jpg

李白 丹阳湖

行书中堂

246cm×124cm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25.jpg

曹操 《观沧海》

行书中堂

78cm×40cm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30.jpg

节临颜真卿裴将军帖

行书中堂

175cm×96cm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35.jpg

鲁公气节本忠烈

太白天姿亦风流

行书对联

246cm×34cm×2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39.jpg

载酒寻山宿

吟诗带雪归

行书对联

78cm×15cm×2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42.jpg

乘长风月宫索酒

得好梦水国盗鱼

甲骨文对联

235cm×27cm×2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46.jpg

养成大拙方为巧

学到真愚始知贤

行书对联

139cm×23cm×2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51.jpg

赵摅《南歌子》

行书斗方

68cm×68cm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54.jpg

节临秦诏版铭文

篆书中堂

176cm×97cm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458.jpg

张乔《终南山》

篆书条幅

246cm×126cm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502.jpg

试墨书新竹

张琴和古松

行书对联

80cm×17cm×2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505.jpg

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

篆书对联

436cm×53cm×2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508.jpg

节临郃盌簋铭文

篆书中堂

78cm×40cm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511.jpg

客游图画里

僧语水云间

篆书对联

83cm×18cm×2

微信图片_20230327132514.jpg

黄庭坚《题花光画》

行书中堂

78cm×40cm

来源丨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

来源:湖南文艺网

作者:薛元明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