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协原分党组书记、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在“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建院70周年现代戏艺术成就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三十三届年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理事、艺术家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热烈祝贺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成立70年!
湖南花鼓戏是全国地方戏中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剧种,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保护传承中心)成立七十年来,传承发展,守正创新,好戏连台,硕果累累,特别了在戏曲现代戏的创作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推动了花鼓戏艺术的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被戏剧界赞誉的“省花路子”。剧院还是四十三年前发起成立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的八个单位之一。
十年前,剧院成立60年时召开了花鼓戏传承发展研讨会,出版文集,也表明了剧院重视花鼓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的探讨。我很荣幸,写过一篇题为《“湖南省花”和戏曲喜剧的美学精神》的文章,用为论文集的前言。转眼间,十年过去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进入了新时代。可贵的是,新时代的十年,在有关文艺的重要指示指引下,在省文旅厅的正确领导下,从罗维到陈争光前后两任院长,还有一位协助院长抓剧目创作的银铮铮,领带剧院不断发展前行,成果显著。大致可从两方面来看。
一是好戏频出,硕果累累。
十年间,仅曹禺剧本奖就连续荣获了三次,以创作新剧目为代表,全面显现了剧院的发展和成果。《桃花烟雨》《蔡坤山耕田》《夫子正传》获曹禺剧本奖是很不容易的,曹禺剧本奖两年一届,每届只评5个,“湖南省花”连续获得了3个,而且是连续三届,可喜可贺。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有了优秀剧本,就为优秀剧目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优秀剧目的创作,需要有优秀演员领衔,同时又培养了新生代花鼓戏演员,促进了他们的成长。这些剧目还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蔡坤山耕田》还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滚动项目。在刚刚在昆山结束的全国戏曲演员会演上,黄涓涓以其出色的表现,荣获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的“新时代中国戏剧(旦行)领军人才”称号。
二是守正创新,风格鲜明。
应该说,新时代以来,守正创新已经成为戏曲界同仁的自觉行动,“湖南省花”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
我在《“湖南省花”和戏曲喜剧的美学精神》一文中说过,对剧院有两点印象最为深刻,一是自觉地传承着湖南花鼓戏浓烈的乡土特色和喜剧风格,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我国戏曲喜剧的美学精神;二是重视戏曲现代戏的创作,不论是小戏还是大戏,擅长表现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和精神风貌,特别是以喜剧的风格和样式来表现,取得过突出的成就。——这两点大概也就是戏剧界所说“省花路子”的主要内涵吧。从新时代十年剧院的新创作剧目来看,在保持着花鼓戏剧种和省花剧院传统、特点、优势的同时,又有着鲜明的进步和发展,时代性更鲜明,内涵更深刻,既有对传统经典的传承和创新,又有当下生活的生动的时代性的呈现,拓展了省花创作题材的领域,发展了花鼓戏艺术。
就以三部荣获曹禺剧本奖的剧目为例,有表现脱贫致富、三农题材的《桃花烟雨》,有表现人性真善美的《蔡坤山耕田》,有塑造小人物、折射大时代的《夫子正传》,在保持剧种优势和现代戏创作的同时,在题材和风格上有了新的发展和创造;而《蔡坤山耕田》和《夫子正传》两出戏,都是在传统小戏基础上一次全新的脱胎换骨的创造,推陈出新,内涵深刻,悲喜交加,形象生动,是传承创新的典范之作,对于花鼓戏的喜剧精神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开拓。
因为时间的原因,在此我就不作具体的分析和阐释了,接下来的研讨会专家们将会有更为精彩的发言。在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成立70周年之际,我更期待剧院在今后的发展中,奋发有为,守正创新,为湖南花鼓戏事业的发展尽职尽力,创作更多更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为中华文化现代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