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舸:《三千奇峰图》——摄影长卷的东方时空维度

来源:湖南省摄影家协会 编辑:施文 2025-07-29 20:28:41
时刻新闻
—分享—

640.jpg

图片

HPA/覃文乐跨越三十载创作的摄影长卷,以张家界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为对象,融合实景、古韵、水墨等多元视觉语言,在自然景观的物质呈现与人文思考的抽象表达之间,构建了一个多维的对话空间。该作品是对地质奇观的系统性影像记录,也承载着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持续性哲学省思。

长卷摒弃了西方焦点透视的单一视点限制,转而采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特有的散点透视结构。这种视觉组织方式使观者视线得以在峰峦叠嶂间自由流转,形成一种动态的空间体验,暗合了中国美学中“游观”的核心理念:强调身临其境的、流动的观赏方式。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总结的“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作为传统空间营造法则,在此被覃文乐以摄影媒介进行了探索性的当代转译。

这种转译的效果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一,它以摄影的纪实性为基础,为观众提供了感知作品内部氛围的通道;其二,通过水墨风格中对云雾山体的虚化处理等写意性手法,营造了意境;其三,画面中的留白处理,主动传递着中国哲学“有无相生”的自然观:实体的有与虚空的无相互依存、转化,共同构成完整的意境世界,为观者的视觉经验和想象力预留了充分的参与空间。

《三千奇峰图》对时间的处理,体现为作者对线性历史观的解构。作品通过并置不同晨昏、季节的光影切片,将张家界亿万年缓慢的地质演化过程与瞬息万变的气象景观编织为一种共时性的存在。天子山砂岩所代表的地质时间之恒久,与云海翻腾所体现的气象时间之流动,在画面中形成对比又相互依存。这种处理可视作对柏格森“绵延”概念的回应,即时间并非均匀流逝的刻度,而是性质各异、相互渗透的持续流动。

覃乐文长卷作品选登

图片

◎黄石寨实景卷局部《画意峰韵》。

图片

◎天子山实景卷局部《云雾仙境》。

图片

◎袁家界卷局部《秋染峰林》。

文字|李舸

图片|覃文乐

来源:湖南省摄影家协会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文化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