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中篇小说)
文/津子围
我想象不出五千年前西辽河的红山人是什么样的,好在考古工作成效显著,还有分子人类学,就是那个研究人类DNA中所蕴藏的遗传信息来揭示人类形成与演化过程的分子生物学与人类学交叉的学科,近年来,发现和复原了很多东西。在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我依稀见到了四表哥——东方女神的玉工,他从历史的迷雾中缓缓向我走来,越来越清晰。他笑吟吟,热情地跟我打招呼,他的智力水平和所处环境的文明程度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
在河床外的草滩上,四表哥对那只有些苍老的孤狼蛮有信心,觉得对付它绰绰有余。狼的苍老不仅在于它脸颊上灰白杂乱的毛发,还在于它不再敏捷的体态,它与四表哥对视了好几次,他们相互不服气,都在寻找干掉对方的机会。
狼有狼的基因记忆,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猎物最直接有效,而人也有人的思考和经验,四表哥知道,与狼遭遇时可以用盐巴和火把把它逼退。狼怕盐,可能眯眼睛、呛鼻子,只是盐太贵重了,浪费不起。火把不贵重,可如果用不好会引起火灾。初春的草有些干燥,不小心着了火,在草丛中连起了片儿,难免会让自己置身于火海之中。好在四表哥心里有底气——他身上还有武器,肩上背着已经使用熟练了的弓箭。四表哥麻利地取下长弓,搭上箭,向那只老狼瞄准……四表哥的动作全在老狼监视之内,好汉不吃眼前亏,老狼做了一个下蹲的动作,侧身就跑,瞬间消失在穗尖摇动的草丛里。
草丛里呼啦啦飞起了乌鸦。
四表哥向乌鸦起飞的地方摸索过去,闻到了一股血腥味道儿。拨开蒿草,四表哥看到一个被啃食过的动物尸体,像是土麝,四表哥可以分辨驼鹿、马鹿、麋鹿以及体形更小的麂,龇着两颗“小虎牙”而且没有角的家伙应该是土麝,这只土麝会不会难产而死?四表哥看到,血污中还残留着更小的动物的胎毛。
四表哥明白了,那只孤狼一定把他视为竞争者,它也许根本没有走远,就徘徊在附近,或许就隐藏在身边的草丛里,伺机向他发起攻击。当然,这个发现也让四表哥的心情放松下来,独狼争夺的是食物,他并不是狼攻击的对象。
四表哥吹了一个响亮的口哨儿,慢悠悠地向台地方向走去。
此时此刻,大意的四表哥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以为把食物让给那只独狼就没事了,可他没有想到,那具血腥的尸体会引来狼群,而那具残缺的尸体还不够一群饥饿的狼打牙祭!
太阳西沉了。
走到河滩台地上的四表哥发现了狼群,发现狼群时,他已经被眼睛发出幽暗绿光的家伙们包围了。四表哥点上了松明火把,摇动着,向台地上的一株老榆树跑去。七匹狼形成一个口袋阵,将老榆树围拢起来。
四表哥将火把插到地上,拽着树枝爬到树上。上到树当央,四表哥知道自己安全了,他斜倚在一个树枝上,平息着自己的呼吸。由于树下燃烧的火把,狼群不敢靠得太近,不过,它们聚集在树下不远,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儿,齐刷刷地盯着四表哥看,饥渴的眼神像盯着唾手可得的鲜肉。
就那样,四表哥得到短暂的喘息机会,他摸了摸皮囊里的箭,皮囊里一共五支箭,摸出的居然是唯一一支玉石箭镞的箭,每一支箭都十分珍贵,玉石箭镞那支就更珍贵了,现在还不到用箭的时候,四表哥斜倚在树杈上,和狼群彼此对视,僵持起来。
四表哥想起师父跟他讲过玉箭镞的事儿,师父说,他十五岁那年,也就是和四表哥一样大的年纪,年轻气盛,什么都不管不顾。那时,他打磨了一个非常锋利的玉箭镞,安在最直溜的箭杆上。在没有人的旷野里,他向天空射了一箭,奇怪的是,他觉得那支箭消失了,后来在箭发射的方向找了许久,怎么都没找到。
四表哥问师父,那周边有人或者有别的动物吗?
师父十分坚定地摇了摇头。
于是,那支消失的玉箭镞之箭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一直徘徊在四表哥的脑前脑后。
四表哥弓箭的弓臂是槭木的,弓弦是麻丝的,箭羽是三枚鸭毛,属于最一般的或者说比较低的配置了。据师父讲,最好的弓箭是犀牛角弓臂,水牛筋弓弦,箭镞是石砮或者玉石打磨,但令四表哥自豪的是,他有一支好的玉箭镞的箭。毕竟,四表哥是玉工,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四表哥在一个叫“辛”的聚落里做玉工,那时的聚落还是比较封闭的,除了一般的农耕之外,大家都被封闭在两丈多深、三丈多宽的壕沟围起的聚落里,尤其是玉工,没有极特殊情况是不能离开聚落的,可四表哥为什么到了荒郊野外?
四表哥是逃跑,没错,他要逃离“辛”,想投奔到另一个叫“戊”的聚落。
说起来,四表哥是个制玉小工,他从心里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属于让师父操碎了心的徒弟。跟师父学了整整五年,更多的时候都是做辅助工的活儿,比如切割玉料、钻孔以及抛光打磨。雕刻成形有别的师父完成,他们属于初加工,下一级的“小工”。其实,雕刻玉石使用的工具算不上太复杂,主要是木竹器、骨器和解玉砂,原理也算不上太深奥。比如切割玉器,就用一把藤弓和一根麻绳,四表哥手握藤弓在玉石上反复拉锯,师父往麻绳上放解玉砂、滴水流儿。解玉砂就是岩砂,那些岩砂大概含有现代人分类的金刚砂、石英、石榴石什么的,硬度应该比玉石高。当时没人分辨那些岩砂的成分,没能力分辨,也无须分辨,只要好用就行。所谓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吧,玉石被整齐地切割开来,再进一步切割成需要的几何形状。四表哥拉弓拉累了,师父就跟他交换一下位置,师父拉弓,四表哥往麻绳上放解玉砂、滴水流儿。钻孔和切割的方法差不多,就是用的工具有所区别,也是以石攻玉的方法,放解玉砂、滴水流儿。抛光主要是用麻线和兽皮,反反复复地打磨,要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师父累了,他蹲在地上歇息,一边喝水一边跟四表哥唠叨以前的事儿。师父说他以前也曾雕过玉,结果他失去了做“大工”的机会,失去机会不是因为他下的功夫不够,恰恰相反,是他用力过猛、过大,因为师父太想做好了,太过用心了,凸弦纹和瓦沟纹都磨得僵硬了。师父说,雕琢玉件不仅需要大把的时间,更需要才能和技巧,要想雕得自然生动,光熟练是不够的,有的玉工一辈子也达不到那个境界。
那个境界是什么呢?问题只在四表哥的脑海里飘浮了一下,他懒得往下追问。
师父暗示四表哥,活着不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吗?做“小工”也是不错的职业,不用去森林里冒着生命危险,跟野兽打交道,不用风吹日晒,在农地里春种秋收,玉工与陶工一样,属于技术活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家的尊敬。师父对四表哥说,命运早就安排好了,这辈子该做什么都是神明的谕旨,做初级玉工,是他也是四表哥一辈子的宿命。
四表哥点了点头,反正他也不喜欢整天重复那个枯燥、乏味的工作,大工小工都一样,他无所谓。
师父以为四表哥听进去了,他的心情也好,提出要看一看四表哥的脚指甲。这样的情况反复过若干次,每每师父心情好的时候,都要看四表哥的脚指甲。四表哥有些不耐烦,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师父过来拉四表哥,拉了胳膊又拉了腿,看到四表哥分瓣儿的指甲,他有些心满意足地笑了。
四表哥看着师父黄褐色残缺的牙齿,心里升起了厌恶感。
然而,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一定是四表哥第一次见到戊母之后。
(节选自2025年第2期《芙蓉》津子围的中篇小说《琢玉》)
津子围,辽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出版有长篇小说《童年书》《十月的土地》等18部、中篇小说集《大戏》等7部。小说刊发于《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近百篇小说被选刊及各类年度选本选载和入选中国小说排行榜。获年度“中国好书”、首届鲁艺文艺奖、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等。担任编剧的电视剧获得第25届、第2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和第11届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 奖。电影剧本获2019中宣部电影局“夏衍优秀剧本奖”,话剧《北上》获第17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五届华语戏剧盛典十佳作品、第36届“田汉戏剧奖”。长篇小说《大辽河》获第17届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来源:《芙蓉》
作者:津子围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