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创作谈丨李梦昭谈《故人庄》: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让我与他们同喜同乐
2019-05-10 09:18:15 字号:

????_20190510091238.jpg

在扶贫文化暨长篇小说《故人庄》

研讨会上的发言

李梦昭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朱熹的这两句诗,正好道出了我此时的心情。

千言万语,汇成三句话: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对我这部稚嫩之作的垂爱,专程来隆回参加这次研讨会;感恩这个壮阔的时代和这片厚重的土地,赐给我斑斓多彩的生活,让我取用不尽;感激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让我与他们同喜同乐,使我感觉从未有过的充实快乐。

借此机会,我简要汇报一下《故人庄》的创写心得。

写透一个字:蛮

记得小时候上山去砍柴,母亲总要叮嘱一句:“少砍点,莫霸蛮。”村里夸人力气大,便竖起大拇指说:“像头蛮牛!”“蛮”这个字,几乎塞满了每一个日子。长大后才明白,这是融入包括梅山人在内的所有湖南人血脉中的一个字。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一段恢宏无比的历史。我有幸亲历了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多年来,总有一种不吐不快之感,于是产生了把这段历史真实记录下来的冲动。

大人物们抒写的历史很壮观,平头百姓演绎的历史更鲜活。而无论伟人凡人,其内心深处所涌动的情愫是共通的,只要写透一个“蛮”字,湖南人推动时代前行的足音便有了归依。

赧水县地处大梅山腹地,是古老神秘的楚巫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更具“蛮”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故人庄》里有几十个人物,每个人的命运不同,性格迥异,但无论何人,都少不了“蛮”这个字。重情守义、坚韧倔强、率真纯朴,构成了大斧头、桃花等一干人的禀性特质,即使是性情柔弱的荷花、刘二妹,以及有着明显人格缺陷的彭石匠、黄桂生等人,也能从其另一面找寻到一些“蛮”的踪影。

同时,梅山人之“蛮”有着独特的表达形式,从而构成了《故人庄》中近乎怪诞的风物人情。吃“爬界肉”,过“尝新节”,喝红薯烧酒,唱呜哇山歌,摆流水席,耍炭花舞,唱傩戏敬神驱鬼……,所有这些民俗活动,将一个“蛮”字渲染得淋漓尽致。或者说,正是这些看似怪异的民俗,滋育了在严酷生存环境下的梅山人豁达乐观而又勇于拼搏的“蛮”品性。

讲好一个故事:寻常

我这大半辈子都守着大梅山,日子过得很平淡。从小读书不用功,很早就参加了工作;天南地北跑了几年江湖,稀里糊涂地当上了公司经理;企业改制下岗后,赶巧考上了公务员。因此,身边发生的都是些极寻常的故事,《故人庄》写的都是这样一些琐碎的日常。

俗话说,画鬼易,画犬难。为此,我力图在故事中还原生活的真实。人生不是戏,眼药水替代不了真眼泪。几乎作品中的所有故事,都能在现实中寻到身影,只不过做了些变形处理。譬如,荷花误入迷途,最后被凌辱而精神失常,便是由两个远房亲戚的遭际揉合而成。

我始终认为,愈贴近生活真实的东西,愈具生命的张力。“陡水坑”“板栗坳”,这些源自现实生活的小地名,何其传神,无须再费笔墨,其地貌特点便凸显眼前。为避免“对号入座”的尴尬,我曾多次想将作品中的赧水河换个别的名儿,但搜肠刮肚也未能如愿。“赧水”两字,真是妙不可言,与作品是如此契合,实在无可替代!

《红楼梦》中有句名言:假作真时真亦假。仅仅讲真故事还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将故事讲真。为此,作品釆用多维立体结构,力图构建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可全方位感知的“故人庄”。

作品以情感和命运两条线纬文,求真但不囿于自然主义的描摹与叙说,场景因情感切换,时空与命运接合,以期达到如行云流水般收纵无痕的效果。塑的是群像,没有绝对的主角,每个人物在各自的情感里纠缠、命运中起伏,都是其中的主角。而邹癞子和孙瞎子,既是两个传统文化元素的象征,又是线索人物,作品以其始,以其终。这样,使之纷繁而不纷乱,每个人物故事既能自然生长,又能各安其位。

说好一句话:本色

我写了大半辈子公文,对语言文字是又爱又恨。我女儿也是从事日语语言学研究的。作品中,我们对此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力求以梅山本色为标尺。

以简素彰显本色。梅山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其共通之处是,无论做人做事,都简单明了。这也正是湖湘文化中“求是”和“笃实”的本源。

用方言俚语勾兑乡土味,自然并无不妥,但过滥则俗,且有碍阅读。不是沙土萝卜,糊再多的沙土也没那味儿。反之,真正的沙土萝卜,洗得越干净,越见其鲜甜清脆。《故人庄》中的方言俚语其实并不多,更不以此为噱头。无论叙说或对白,最用心的,是尽可能简单明了,即便写到热闹处,也以删繁就简为要。这个用语习惯,可能也与我多年从事公文写作有些关系。

以朴拙彰显本色。梅山人性情憨厚,说话时嗓子粗,像跟人吵架似的,但实则纯良敦厚,且不乏诙谐幽默,因而很有喜感。我力求尽可能地把这些形态特点在语言中体现出来,增强人物的鲜活度。但具体到大斧头、黄牛牯、邹癞子等个体人物,又各有差异,同一人物在不同场合,也有所不同,从而使每片树叶呈现不同的形态和情状。

晋人嵇康有两句诗说得好:“仰慕同趣,其馨若兰。”《故人庄》是我们父女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创写中,难免眼高手低,难以做到心手合一。今天,能亲耳聆听这么多的名家大师对拙作进行精妙点评,将为我打开一扇远眺之窗。在此,再一次表示由衷的谢忱!

相关链接:

长篇小说《故人庄》由李梦昭、李凌洁父女俩创作,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近50万字。《故人庄》写的是一曲静水流深的时代壮歌。以古梅山地区的石桥铺村四家三代的况味人生,真实记叙近三十年转型变革的历史浪潮对人性、人情、人心的涤荡、冲刷和激扬。

????_20190510091230.jpg

李梦昭,湖南隆回县人。从小浪迹江湖为商贾,老大考入公门事刀笔,现供职于某党政机关。

来源:红网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