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初夏(组诗)
杨家岭的下午
比夏天早一步到达延安,带来细雨
五月的黄土高坡,满山干涸得无泪
湖南的春雨,落在杨家岭的下午
七十多年前早晨的模样,清晰可见
比山厚重的窑洞,比光明亮的纸窗
一笔一划的思考与书写,让夜清醒
做一个纯粹的人,不仅是白求恩
学习,掀起四万万同胞的头脑风暴
谈文艺,让群众成为原型和主角
每一个字词篇章,每一个曲和唱
每一幅画和影,滋生出灵魂和梦想
韶山口音,经受了人民和时间检验
被听懂和传颂,纸老虎般的反动派
望而生畏,斯特朗一笑惊呆了世界
宝塔山的石马
目光坦然,看延河水不歇地东南流
千百年来不曾休憩,将自己站成山
像嘉岭山屹立于延安,站成宝塔山
石马缄口不言,内心的波澜静悄悄
满身伤痕,一个个弹孔流着浊泪
细雨中,溢出曾经真实的痛和隐忍
疯狂的侵略,在每寸脆弱的肌肤上
划出血痕,划破的历史也难以愈合
捍卫一座城的尊严,不被阴谋凌辱
需要热血和智慧,需要如山的恒心
如水的韧性,需要冲锋陷阵的信念
沁香的槐花沿山怒放,雪白的飘零
是无声的诉说,一孔孔窑洞在聆听
身板笔挺的宝塔,似一块强力磁铁
枣园的蒲公英
枣树在结群,初夏还来不及结果
清晨的微风和阳光,注满枣园角落
嫩叶连根,窃窃私语不断涌入的心
朝圣的步子,穿梭在青石与史话中
枣村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上,木柴
保持着奔跑的初心,催促着张思德
从延安时期继续前行,跑过季节
跑进新时代,跑进无数人的脑垂体
遍地的蒲公英,与枣树悠然地攀谈
从战火中吹来的革命种子,一丝风
跨过岁月,让一棵棵植物毅然怀孕
起伏的黄土,被一层层绿紧紧包裹
像孩子抱住母亲,成熟的蒲公英
果敢撑起伞枝,找寻希望的落脚点
南泥湾的玉米
互联网没有诞生前,网红地便有了
南泥湾,红遍陕北的每一寸土地
黄土高原的好江南,被一遍遍传唱
黄山黄河的激情与斗志,日渐高涨
一代又一代人,循着歌词的发源地
找寻锄头和铁犁,还有战士们的汗
久旱无雨的地,被滋润而开始孕育
庄稼和牛羊在生长,精神也在生长
一条新垦路,几十年越走越宽广
王胡子的霸蛮,是战斗中的刚毅
也是大生产中的柔情,是披荆斩棘
刚冒芽的玉米苗,站立在季节之上
一根根成熟的玉米棒,仍充实着胃
让后来人,同样有了延安那般力量
梁家河的井水
梁家河的河里,住满太阳和茅草
黄土高原的四季,经常干渴得难受
陕北的农村,长出黝黑黑的皮肤
山路上的尘灰,遮掩了内心的明亮
下雨的乞愿,一直横在村民的心头
雨水何时能洗湿每一亩庄稼和羊群
洗涤干涸难熬的双眼,让犁头利索
祖祖辈辈的等待,等不来甘霖沐浴
操起铁锄和簸箕,操起无畏的力量
村民们用斗志挖开那层贫瘠的土
一米一米地深入,大地的心泉绽放
一口井涌出了水,涌出了村的渴望
医治窑洞呼吸的良药,滋润着喉咙
梁家河的阳光,照亮饮水思源的井
也人,本名李镇东,国家二级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理事、迴雁诗社社长、《湖南诗人》主编、衡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著有诗集《稻芒上的蛙鸣》《晴空向南》《向南而立》《乡愁向南》等,有作品评论集《向南是一种温暖——从李镇东的< 向南而立>说开去》。
来源:红网
编辑:施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