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湘遇非遗│巫家拳:传承与发扬 不做一个人的武林
2019-12-23 17:20:14 字号:

湘遇非遗│巫家拳:传承与发扬 不做一个人的武林

顔亮鸣正在练习巫家拳。熊汉泉/摄

顔亮鸣正在练习巫家拳。熊汉泉/摄

巫家拳众弟子正在习拳。刘应军/摄

巫家拳众弟子。熊汉泉/摄

视频制片 导演 陈鑫 张扬红网时刻记者 杨滋 谢文礼 吴思静 湘潭报道

“我们希望可以让巫家拳被更多的人熟知,让传统武术不再只是武侠小说中的抽象感知。”湘潭市巫家拳协会常务副会长、省级非遗项目巫家拳代表性传承人顔亮鸣坐在巫家拳馆中如是说,他头顶上有块牌匾,"尚武崇德"四个字赫然醒目,习武之人的精神气在顔亮鸣脸上蔓延。

传承:既然不能"文",那就要好好习"武"

1968年,颜亮鸣出生于湘潭一个武术世家,家庭文化的熏陶和祖辈父辈人物的感染,让他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之结伴一生的武侠情结此时也在心底发芽。颜亮鸣从小就跟随当地肖姓武师学习龙家拳、刀、棍、板凳等。天道酬勤,他终于获得了师父的认可,成为了一名"带厂"的小师傅,开始给小师弟们做示范。这段特殊的经历也给他后来的武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是,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何况还是每夜勤习拳术的他呢?上课打盹成了常态,成绩也一落千丈。父母与老师也曾多次劝说他应以学业为重,但天性不羁的他笃信传统文化中的"文武"一说,认为自己既然"文"不行,那就要好好习"武"!

班主任在得知他学武的天赋和毅力后,便将其引荐给自己的爱人――巫家拳第五代传人,周杨斌。巫家拳起源于天地会,是一种秘密习练的武功,用于上阵杀敌,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巫家拳中的七步连针棍法实际上是用于战场搏杀的枪术,为了习练隐秘,特意将枪头去掉,这才有了"棍法"一说。巫家拳的拳法招招制命,力法讲究"惊"、"风"、"弹"、"淬",实战要求"欢"、"趋"、"威"三神贯通。这一年,1983年,顔亮鸣刚好是15岁,他和巫家拳的不解之缘由此而起。由于曾习龙家拳,武术根基扎实,顔亮鸣进步神速,常得师父周扬斌赞赏,但顔亮鸣却未有一丝骄傲,老老实实照着师傅的要求,每天早上拿出一盒火柴,每打完一遍拳,就拿出一根火柴,直到火柴全部拿完才收功。到了晚上,拿出来的火柴又派上了用场,每打完一遍拳,就再放回去一根,火柴一根不少的放回去才休息。就在这来来往往中,顔亮鸣的拳法日益熟练,对于拳理的理解也越来越深。

深造:三年求学少林寺,对比异同出新知

80年代,电影《少林寺》在大江南北的热播掀起一股到少林寺习武的风潮。有志青年都以到少林寺去学习少林功夫为梦想,颜亮鸣也不例外。当学习到了一定瓶颈的时候,想要突破便会异常艰难,就像叶子在痛苦蜷缩中要用力舒展开来一样。为了能够更深刻地去领悟巫家拳的内涵,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到少林去,为己解惑,求得方向。

在求学少林功夫期间,颜亮鸣师从朱天喜师父,期间还得到了沈少三老师、毛景广老师等武术名家的悉心指导。除了少林功夫,同时他还兼学散打、摔跤、搏击等武术项目。三年的系统化训练,虽然学习任务繁重艰巨,于他而言却是最为充实的收获期。几年的磨砺研习,在心理上从当初的稚嫩逐渐蜕变为成熟,能够从更深层次来看待巫家拳与其他拳种的异同。他发现了可与巫家拳相互融会贯通的元素。所谓万法同源,在传统武术渐渐迟滞的时代,他似乎看见了巫家拳更好的发展方向。

发扬:巫家拳栖身省级非遗,“巫家拳操”成功面世

顔亮鸣加入了河南省散打队进行专业培训。已在异乡逐渐站稳脚跟的他却依然忘却不了根植于心中的肩负巫家拳前行的梦想,他决心返回家乡。当时,湖南省并未成立散打队,于是,他加入了拳击队继续深造。离开省拳击队之后,颜亮鸣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游学教学经历,岁月的打磨,让他的武术情怀愈加浓烈而深情。如果说他在年少时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了解还存在于皮毛之上,那么,历经在河南的专业训练,再到后来一次次实战比赛,多年的教学经验,他对于中国传统武术,特别是巫家拳的理解,已经从刚开始的简单技法研究,上升到民族体育产业、养生、技击等方面的研究。一套新生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训练体系已在他的脑海中初具规模。

2015年元月,颜亮鸣经过多年研究创编的"巫家拳操"一面世,就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多位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随后他为巫家拳申请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2016年,巫家拳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他成为巫家拳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巫家拳第六代传人,顔亮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直督促着他,巫家拳是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希望让祖先的智慧更好地造福人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将巫家拳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走进它,不做一个人的武林。

巫家拳是湖南地方名拳,相传为福建人巫必达(1751年—1812年)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湖南特别是湘潭流传较广,该拳风格独特,体系完整,技击性很强,为湖南地方主要拳种之一。

来源:红网

作者:陈鑫 张扬 杨滋 谢文礼 吴思静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