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散文丨彭世民:平江县城的浮桥
2022-08-22 10:39:25 字号:

散文丨彭世民:平江县城的浮桥

读永州八记-字-750X420.jpg

图片

平江县的浮桥

文/彭世民

相关链接:征文启事丨读永州八记,约天下文章 2022中国(永州)山水散文征文大赛

群山环抱,一水为带的汨罗江,是平江人的母亲河。常说,一江春水向东流,然而汨罗江却是水往西流。

炎炎夏日,夕阳尚未落山,置身河岸,团团的火烧云把蓝色的河流印染得通红通红,闪耀着细细粼光。心中不由想起《怒潮》中那些手拿出长枪、大刀、手榴弹……怒吼着从浮桥冲向县城的场景,让浮桥有幸见证了这伟大历史性的时刻。

然而,伴随城市的大规模开发,这古老而拙朴的浮桥,早已经在人们的视界中消失了,但曾经的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却一直留在人们的心里。

此时,我想再走一次浮桥,感受百年时光的碾轧。可是,历尽沧桑,浸润了红色基因的浮桥,就像是一首意味隽永的朦胧诗,只能在记忆中延伸,再延伸。

站在河岸,回首浮桥岁月,人们说这条江是蓝色、绿色或者红色的……

诗人余光中说,汨罗江是蓝墨水的上游,想起长眠江畔的两位伟大的诗人:屈原、杜甫——说它是蓝色,你似乎就能感觉到江河的诗意。

说它是绿色的,弯弯曲曲汨罗江流经的192.9公里平江县境内两岸青山,群山叠翠,连绵不断,汨罗江像是一条绿色长廊。

说它是红色的,作为名闻遐迩的尚武之乡和将军故里,曾发生“三月扑城”“平江起义”“平江惨案”等重大革命事件,这里将星璀璨,曾上演着一场场威武雄壮、浸润着鲜血与生命的壮丽画卷。

碧波无横舟,古渡一浮桥。就在这条江面上,浮桥曾是平江县城交通最重要的通道。浮桥不仅为两岸往来提供了便利,它更像是一位长者,跟来往人们拉着家常,叙述着过去的人生和阅历。

随着街灯亮起,河水中霓虹闪烁。平江县城,现在已经可以跟大城市媲美了,平城河上,严家滩大桥、平江大桥等横跨在汨罗江上,把“一江两岸、山水新城、大美平江”打造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原来那座连接着县城与城郊、白天与黑夜和城乡老百姓的心的浮桥,也逐渐成为一段前尘往事,消失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

说起汨罗江,在中国众多河流中,无论长度还是流量,汨罗江都不起眼,但却因为汨罗江上、中、下游分别长眠着黄庭坚、杜甫、屈原,于是让这条江诗魂浩荡,蜚声四海,中国人有谁不知道汨罗江?

因为这条江,这些年,平江的众多独特的山水资源天岳幕阜山、福寿山、连云山山高林密,碧龙峡、沱龙峡谷幽涧深等旅游开发快速开展,平江纪念馆、红军营、杜甫墓祠等也变得热闹起来,但说到平江县城江面上的浮桥,除了一些上了年纪的平江人不会忘记,也就只能在《怒潮》电影或老照片中能见一见了。

我想,如果当时两位诗人经过这座浮桥时,他们会不会灵感喷发,因景生情,因情成诗,只是可惜了,他们的诗意没能在浮桥上延伸。在我看来,这条江是神秘的,这座桥也是古老的。这浮桥横躺在江面上,带着烟雨、风絮、虚幻和诗意,它屡遭洪水袭击,经历生命的轮回,传递给后人的是平江人放不下的牵挂。

汨罗江流域水系发育,水量丰富,水运发达,早年河道可以通航。据《县志》记载,以前往来的军政要员、商人都是靠汨罗江码头运输。后来因大搞水利、水电建设,拦河筑坝,河道淤塞,航运几近停滞。为了更好地保护母亲河,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平江县政府已经通过多项措施对汨水进行整改,对多段河道、河岸进行清淤、禁养、禁排、植树,并取得初步成效。

汨罗江从平江县城穿越,走S型路径,一路向西,挥手间把城区划出了河东与河西两片区域。河西是县城的老城区,这里商贾云集、人文荟萃,是平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河东是县城的近郊,现在是开发区,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原来高矮不等的民宅留给了昨天的记忆。

在早年,两岸虽然近在咫尺,却似远在天涯。城里人、乡下人进进出出,浮桥是必经之路。后来,县城有了第一座桥——平江大桥,连通城东城西,也是两岸唯一的一条运输物资的公路桥。但走大桥要绕道,人们习惯了走浮桥,浮桥依然是过客离不开的依靠。

平江大桥上游 “碧潭秋月” 那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曾经是平江有名的八景之一。一艘艘船,浮在河上,聆听杂沓的脚步声,每天迎来送往。九十多年前的一个夏日,勇士们跨过汨罗江上的浮桥,仅用一个半小时,便占领平江县城,解除了反动军警2000多人的武装,活捉了县长刘作柱等反动分子200多人。出卖革命同志的叛徒高岑楼等,在当天就被枭首示众。

翻阅了《县志》,上面写着一段文字:下游“大码头位县城南街尾,上侧有小码头和石碧潭码头,是县内物资集散中心,系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邑人商绅罗务哉捐资倡建。县城万担廒的谷物,各商号进口的食盐、布匹百货和出口的茶、麻、油、纸等土特农副产品大都在此装卸起运,年吞吐量约100万担。1961年,县帆运社将码头修建成水泥码头,三面梯级,延伸至河中,年吞吐量约10万吨。”这两座浮桥,几毁几建几修,是县城地标式的符号,见证着一江的繁华。

历史上石碧潭江面上的浮桥,对方便城里城外的百姓过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记载着平江县城的兴衰嬗变,感受着这座城市历史文化之厚重。浮桥,横跨在“碧潭秋月”的石碧潭,那潭水是蓝色的,陡峭的石岩,碧绿的深潭,相邀千里明月,静观光摇水动。

在我的记忆中,以前过河,很少有公路桥梁,汨罗江面上大多数是阴架桥,阴架桥,一架纯粹原木结构的桥。它的桥架大部分插在水下因此而得名。走在桥上,发出吱吱咚咚作响的声音,就像听一首优美而古老的山歌,全身经受着轻轻地颤动摇晃颠簸着,让人心里恐惧。

我不是县城人,也不住在江边上,第一次到浮桥,是1993年当兵探亲的时候,为了赴一个美丽的约会,我和朋友到石碧潭浮桥上纳凉,浮桥像是一条玉腰带,系在流畅的河水腰间,河水里,身影倒映在水里,令人遐想无限。后来每次到了县城,我都会到浮桥上走一走。在我的记忆中,浮桥是非常热闹的,除了来来往往的行人,匆匆忙忙,擦肩而过,到了夏天,好多游泳者鱼贯入水,置身河水中浑身凉爽,暑气顿消。当夜幕降临,两岸万家灯,穿越大街小巷,沿着河边,来到浮桥,此时,一轮明月悬挂天际,银辉闪烁,凭栏远眺水面,星光碎碎点点,碧潭秋月的景色就会在人们的想象中恣意挥拂。

漫步在小桥之上,笑看桥下悠长而延伸的河水,享凉风跟身体缠绵,赏明月跟桥影交欢,独自品尝着内心的宁静与幽远,感受浮桥、绿水、青山、蓝天完美地融合一起,顿时让疲倦消失,烦恼四散。

在江面上,这两座浮桥,不知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战火硝烟,新桥变旧、旧挢换新、修修补补、历尽沧桑,似一位不屈不挠的老人,昂首屹立在江边,它搁浅了多少难忘的时光,沉淀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感动,又藏匿了多少诉不尽的忧思……谁也不清楚。

如今,跨过江面的有高速,有铁道。防洪大堤坚固美观。淤积的河道,不甘颓废,已经畅通了。狭窄的河床,不甘落伍,已经拓宽了。污染的河水,不甘逊色,清澈透明了。原来生意兴隆,穿夜灯火辉煌,商船密布大码头、小码头,只剩下一座牌坊成了记忆的标志。石碧潭浮桥也早已被观光步行桥替代了,站在桥上,欣赏着沿江的美景时,那是映在两岸画廊现代版的平江新城。

岁月沧桑,时代变迁。浮桥,已不可在时光中再现,曾经承载了多少重量,传承着多少过往……都随着江水起伏,在沉浮中流向了远方。(原载于《岳阳日报》)

来源:红网

作者:彭世民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