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丝路,缘起铜官”, 铜官窑又称长沙窑,是指唐代出现在长沙石渚、铜官一带的陶瓷作坊,被考古学家称为“千年前的世界工厂” ;这里也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因此其生产的陶瓷被称为长沙彩瓷。一千多年前,长沙彩瓷是如何绵亘万里,成为名誉海内外的“中国制造”?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参与者与见证者,长沙彩瓷又能给当下的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带来怎样的启迪与思考?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纪红建的新作——长篇报告文学《彩瓷帆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古达今的大门,探秘长沙彩瓷背后的故事。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网红长沙的浪漫早在上千年前就跟随长沙彩瓷沿着丝绸之路播撒到了世界各地。在长篇报告文学《彩瓷帆影》的开篇,作者纪红建便介绍了与长沙彩瓷密不可分的“黑石号”的故事。1998年一艘唐朝沉船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被打捞出水,因附近有一块巨大的黑色礁石,该沉船被命名为“黑石号”。与“黑石号”一同打捞出水的六万七千多件文物,重达25吨,其中有五万六千五百多件,都是长沙铜官窑瓷器,一时间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长沙彩瓷。即便如此,人们对长沙窑的认识非常有限,作为长沙彩瓷的娘家人,纪红建也不例外。
纪红建:我家住在湘江边上,和古铜官窑是河相望,但是我这个时候对于唐朝的这个窑址印象不是很深。实际上,在80年代、90年代到21世纪,就已经有很多考古学家、陶瓷学家、文博专家,为长沙铜官窑鼓与呼,但也没有被很多人所认识。真正一个比较大的契机,是1998年在勿里洞岛发现了这个“黑石号”。2017年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说到“黑石号”,说到的我们的传统文化,从更高层次来启发更多的人。我就慢慢的就认识到了我们长沙窑,所以2017年年底我就开始写长沙彩瓷,长沙铜官窑的这部作品。
之后的五年时间,纪红建查阅了他能找到的所有关于长沙彩瓷的文献资料,采访了近200位国内外文博专家、陶瓷收藏家、“黑石号”沉船打捞公司负责人等等相关人士,并沿湘江出发,经长江、东海、南海、印度洋、阿拉伯海等,实地探寻长沙彩瓷一千多年前出江、出海,打拼海外市场,走向世界的光辉历程。
纪红建:最远的地方到了埃及。它就靠近地中海了嘛,地中海是中东和欧洲文化交流的一个地方,当时我们长沙窑的这种文化已经辐射到了欧洲,就是东方和西方已经有碰撞了。当时我们在唐朝的时候,我们长沙、我们湖南,还属于南蛮之地。你不要说那个时候,就包括现在到了我们新时代,湖南它也是一个中部地区,前些年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它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在唐朝的时候,不要说走向世界,走向全国都很难。就是我们长沙窑的东西运出去要经过湘江到扬州的话,十船至少会要沉掉一半。基本上每一次出行都可能是和家里最后一次道别。那么在海上就更是这样了。后来我采访了一个考古专家,研究南海的,他说南海上他们看到的船只,唐明清那几代的就有2000多艘。“黑石号”是比较完整的,就是瓷器比较完整的,船是没有了。“黑石号”不完全是南海上,它已经到了印度尼西亚,到了勿里洞岛。就是在我们中国的南海区就有2000多艘。你想有多少已经没有了残骸,没有了痕迹(的沉船),可以说数以万计。所以都是一种探索,所以我觉得这是一部苦难史,是湖南人的这种拼搏精神,因为这种拼搏精神,走向了世界。
从“黑石号”出海的艰辛历程中,我们看到了湖南人的一种文化传承,这就是湖湘文化。湖湘文化是什么?纪红建说,长沙彩瓷就是湖湘文化,这种拼搏精神就是湖湘文化。面对风浪,长沙铜官窑没有气馁,而是迎难而上,乘风破浪。更为可贵的是,为了在当时“南青北白”的格局中赢得市场,长沙铜官窑发扬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创新,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对此,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馆长瞿伟介绍说:
瞿伟:它是把握了那个时代的契机,找到了这些人的审美点。比如到日本的、韩国的,就说东亚的,它的器型就比较饱满圆润一些。去西亚那一边的、非洲那一边的,就很直接一些,和那边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它还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生产不同的器物,你像我们那个椰枣纹,波斯人肯定是到了我们长沙窑,他与窑工之间去交流,产生了他那种元素的东西。唐朝因为万国来朝,是个很开放的一个国度,它也像我们今天一样的,可以走出去和引进来。你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你做不出对方喜欢的这些走进内心的那些器物的。所以说湖南人就是敢为人先,包括现在,现在一个企业走出去,走到29个国家还是很难的,所以说不管在过去还是在现在,还是在今后们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沙窑的这种精神还是有很大的借鉴的现实意义。还有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铜红釉的一个出现。我们一直以为是宋代的钧窑,但是长沙窑出了很多。把这个历史向前推进了将近200年。
长沙铜官窑的出现是中国瓷器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打破了当时“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瓷器装饰格局,为中国陶瓷业带来了一个绚丽多姿的彩色世界,这被业内专家们誉为“陶瓷史上的里程碑”。聊到长沙窑这些辉煌历程,瞿伟热血沸腾,满脸的骄傲。从2006年开始在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工作,十几年的潜移默化中,铜官窑早已变成了瞿伟的一种信仰与使命。2017年,在多方协商配合之下,瞿伟经历了重重困难将“黑石号”上的162件(套)长沙彩瓷从新西兰接回了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对这次文物回家之旅瞿伟记忆犹新。
瞿伟:去看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激动,这东西能回到我们博物馆,能回到我们自己的博物馆来,觉得肯定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是这个过程中呢,有很多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想象那么简单。别看就是一个文物征集,其实我们真正谈下来以后,就是一个国际贸易,差一点谈崩了。他的理念跟我们不同,我们在国内叫文物,在国外叫工艺美术品。国外他是私人,在国内我们是公,国际条约付款就是只公对公,或者是私对私,所以我们公对私怎么付呢?后面想了很多办法,找了我们湖南省望城区的人民银行,就以我们望城区的这个中国银行担保,在法国的法兰克福中国银行担保进行支付,为了这个事情,我们办了全国第一张即期信用证,搞好了,所以才签合约。
沉寂一千多年以后,这批文物终于重归故里,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在之后不久后正式对外开放,长沙彩瓷的神秘面纱进一步被世人揭开。
一千多年前,无数船只乘风破浪,航行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交流日夜不停。长沙彩瓷更是远销海外29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由湘江经长江通往亚洲各地及东北非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了迎合异域市场的需求,长沙彩瓷不但大胆吸取西亚、波斯的艺术风格,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绘画、谚语、产品广告和独特的模印贴花等融入到瓷器之上,开辟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先河。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何人可说:
何人可:长沙窑也是最早开创了陶瓷史上的模印贴花技术,这种印贴花技术现在也在广泛的应用,就像我们现在做中秋节的月饼,就是模印技术,进行批量化的生产,用在陶瓷上面,长沙窑是最早的。这在陶瓷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从商业模式上来说,长沙窑也是非常特别的,它是最早的股份制的合作方式来进行生产,陶工们分工明确,制泥成型销售,合伙集中烧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呢,长沙窑也是最先涉足商业的广告语,在长沙窑的这个表面上面,就写有各种各样的文字作为它的广告语,比如说“绝上”“美酒”“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等等,可以想象当时的商业繁荣。也就是说在长沙窑那个时代已经有了品牌的意识在里面。而且长沙窑是最早创造了釉下彩诗文奇迹。可以这么说,长沙窑开创了用书法,用中国文字作为陶瓷装饰的全新的方式,这个充分表现了当时民间文化的繁荣,因为这些文字,它并不是写那些非常知名的诗人或者作家的这个文字,而是他们即兴发挥的。
唐长沙窑“孤竹生南岭”诗文壶
主持人:不管是文字,诗词,还是绘画,广告语,都不仅仅是长沙彩瓷的一种装饰,而是盛唐时期经济、思想、文化的表达。打开历史深处的长沙彩瓷,里面是一个可以走出去,更能够引进来的开放包容的故事,纪红建说:
纪红建:实际上在当时的波斯就是阿拉伯世界里面,有很多我们中国的这种能工巧匠在那边工作,也在那边扎根,就相当于很多波斯人在我们扬州和广州一样的,但是没有人家到我们这多。这说明了一个什么呢?就是文化软实力的吸引力。其实我觉得我们彩瓷,我们制造业走出去,它有强大的吸引力,我们瓷器物美价廉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文化的辐射,就是我们当时是一个文化思想精神的一个高地。为什么说我们国家倡导这种文化自信呢?实际上这就是文化自信。长沙窑的瓷器它的背后就是文化和思想。
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山峦纹壶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院刊上刊登的一篇文章称“长沙窑是中世纪全球化的一个样板”。它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商品的贸易,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交流。通过陶瓷这种物质产品,中西方在商品、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密切的联系,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何人可说:
何人可:全球化可不是今天才有的概念。我们的祖先在1000多年前,这个文化的交流互鉴就已经做到了相当的规模,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想想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文化交流的一个结果,我们今天比如说吃的这个面食,小麦最早发源地就是伊朗高原。我们到了伊朗,发现他们天天吃的叫做什么,叫做馕。我们到新疆去不是也叫吃馕吗?从食物上来说,我们今天的食物80%以上是这个文化交流的结果,我们湖南人,长沙人,我们说是无辣不欢,但是辣椒从哪里来?新大陆发现之后从南美过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全球化的概念。文化的交流互鉴,才是我们这个国家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最最重要的一个战略。
唐长沙窑“一别行千里”诗文壶
如果说,创新是长沙彩瓷一千年前在世界各地走向繁荣的根,那么盛唐时期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则是一块沃土,让长沙彩瓷得以根深叶茂。长沙铜官窑传承人,著名陶艺大师刘坤庭说:
刘坤庭:在我懂事的时候就知道铜官窑这个地方关注度很高,但是普通的人一般关注不多,十年前,这个一带一路的提出呢,这个热度炒起来了,政府对这块也比较重视,还是拿出来一些东西,准备重新挖掘。搞了一个三年扶持政策,你进来就有一点钱给你,每年补贴一点,是平均的基本上,这里搞得热闹,那是对的,因为当时没人嘛,你鼓励这些人进来,给一些政策给你奖励,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把这个产区的这个气氛搞起来了。包括现在街上的那些工作室时间都不长,都是这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以前没有这种工作室,我因为那时候单位倒闭以后呢,我们都下海了嘛,特别是技术人员都下海了。我是回来得最早的。
唐长沙窑“买人心惆怅”诗文壶
刘坤庭出生在铜官窑一个陶艺世家,刚学会走路便跟着爷爷捏泥巴,耳濡目染中也展现出不一样的陶艺天赋。作为长沙铜官窑传承人,刘坤庭心系故乡,并在铜官窑最冷清的时候,回到了家乡。他的坚守,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也迎来了转机。
刘坤庭:当时回来还是想法蛮多的,想把这个外资的一些客户,引到内地来,但是不成功。因为这个内地工厂还是以前那种国营工厂,他这种理念,出货的理念,产品质量,你很难和他配合,我做了几批订单都是亏的。我还是准备自己搞,自己搞又没人,我就招了一批人培训,准备自己来做这个事。搞了一两年培训了,这些学徒成熟了以后呢也很难,因为这个产业已经断了,材料什么东西你要自己去搞,这成本太高。我回来那几年基本上把在外面的积累搞了一大半,我老婆就不让我搞了。这几年还是变化蛮快的,还有一个通过学习,互相交流,每一年的陶瓷展,过去参这个展,参展的意图是什么呢?一个是互相看到全国的这个陶瓷是个什么样子,每年还评一个奖,主要是一种交流,互相学习的一个平台,所以这几年通过这样子学习,十多年走下来,还是变化好大,基本上和这个市场还是接轨的。其实这两年,特别是今年这个疫情一放开,市场真的相当不错,每一家工作室自己做的都搞不赢,不得货出来。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莲花童子纹壶
这些年,随着市场的复苏,刘坤庭一边潜心研制高端陶艺,一边大量培养年轻学徒。望城区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从产业布局、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铜官古镇建设和陶瓷产业复兴以强力支持,鼓励陶瓷艺人走出望城,走出湖南,甚至走出国门。
刘坤庭:其实陶瓷做文创这块是个最好的东西,最容易上手、最容易解决这些大学生就业。我儿子不是在景德镇搞了一个(工作室)嘛。后面又在宜兴又搞了一个。比如我儿子去年搞的一个工作室在那里,整个按你的要求,你要搞得什么样子,你设计好他帮你做好。还派了两个人,你自己有时候没在那里不,他派两个人帮你做下手,这个工资归他们出,不要你出,就是带你上路。他这个平台就很低,特别是我们在这个圈子里面有一点知名度了,我过去他就还给两个人给你,进去了客人,他帮你介绍,你有时候没在那里这两个人有一个解说的,有一个就帮你服务的。装修房子都是他搞的,政府搞的。我也在外面跑的多了,你看这景德镇陶院的学生,有些做的好的他好潇洒,一年几十万块钱,那是很容易的。
和陶艺打了一辈子交道,刘坤庭对铜官窑的情感早已刻在了骨子里,之前他最担心的是,不要让这样一门手艺在自己这一辈销声匿迹了。欣慰的是,儿子刘嘉豪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铜官,并和儿媳妇选择一起传承陶瓷艺术。他也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年轻人能加入其中。让铜官窑的星星窑火,生生不息。
作家纪红建形容长沙彩瓷走向世界的过程,是一个苦苦求索、颠沛流离、风雨飘摇的过程。放眼当下,长沙市工程机械、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等4个湖南产业集群进入“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池”,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纪红建说:
纪红建:一家很有名的企业老总,为了学一个东西,看看国外的人家怎么做的,他们就趴在那个栏杆上看,人家不可能让他近距离的去看。他就看我们生产的这种机械跟人家有什么区别。我记得当时有个细节是,当时天很冷,下着大雪,他带着他的助手趴在那看,观察那种性能,那种机器怎么运作,怎么做的,然后再想想他自己,他们公司研究的这个机械,那个老总是搞工程机械研究的,因为他非常懂。这还不是很久的事,这就是2016年的事。包括我也采访了很多像中联、三一啊,基本上就24小时,没有白天黑夜。很多我们湖南的这些公司派出去的这些技术人员,确实是很艰辛的。前几年疫情他们要自己做饭,还要防止各种疫情,然后有各种各样的情况,语言的问题,沟通的问题,理解的问题。有的时候我们工程机械走在外面,说的很豪迈,说的很辉煌,就像我们长沙彩瓷一样,走向了那个北非,那个波斯,是很辉煌的,但它具体的过程,具体运过去的过程,具体生产的过程,具体出问题的时候,这些东西都需要你来解决。所以这些制造业走向全国,它一样是艰辛的。包括我们有很多全国的劳模、时代楷模、大国工匠们。你看着他很辉煌。比如说像我们艾爱国艾老,七一勋章获得者,几十年如一日,一二十岁就搞电焊焊接工作,一直到现在70多岁还在那个焊接工里面研究。我们只看到了他的辉煌,不知道他一年四季就站在那个焊接的那个作坊里面,或者原来他是野外焊接,基本上就是这种状态。
唐长沙窑异国情侣图碗残片
不管是一千多年以前,还是一千多年以后,湖南人这种吃得苦、霸得蛮的拼搏精神,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当中。近年来,湖南省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长沙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目前湖南与22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湘字号”企业走进109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一季度,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达720.5亿元,同比增长93.1%,占全省外贸总额四成以上。
纪红建:这些年我们湖南的工程机械,它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在这里,那么真正发展的比较好应该是2010年前后,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很多标志性的东西了,这个时候,我们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很多指标就已经慢慢的突出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它恰恰映射的就是我们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它和唐朝我们长彩瓷是一样的。因为有“一带一路“的倡议,世界所有的国家互相交流沟通融合,高度繁荣,我觉得就是一种抱团取暖,他不是为了某一国的利益,而是为了促进整个人类的发展。
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摩羯纹碗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一带一路”成为了深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纪红建:我们湖南的这种工程机械,还有轨道交通,基本上走在了一带一路的这条线上。并且对每一个国家的促进都是很大的,对他们的帮助也很大,但也是互相的,他们这种支持也是我们的一种动力。它是促进了全世界的一个拥抱和融合,比如说还有欧洲国家一带一路也是一样的,欧洲国家原来做这种工程机械也好,轨道交通也好,有的国家之前是比较发达,但是因为它发展过了之后,有的方面慢慢的又发展比较缓慢了。而我们国家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探索说明之前有的方面我们是落后了,但是慢慢的我们上来之后,慢慢又带动了人家。原来可能我们是跟跑人家,但后来发现,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标准,比如说我们中联重科制造这种工程机械的国标,那原来人家有偏见,就觉得这个国标只有我们发达国家我们做过才能做得到,这些年就发现我们中国做得非常好,专家一看,中国制造的标准更好。慢慢改变了人家的理念,并且有的东西慢慢地在引领,我觉得这是我们倡导一带一路做出的一个巨大的贡献,不光是帮助了人家,不光是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融合,也改变了人家的理解和认识。
唐长沙窑青釉褐斑模印贴花壶
作为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长沙彩瓷则是我们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切口。根植历史,面向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共同记忆,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正如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罗伦斯·库恩所说:“‘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人类文明贡献的真正的、原创的、开拓的方案。它将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来源:893湖南音乐之声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