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湖南作家湘西行:采撷湘西故事 赋能乡村振兴
2023-06-06 16:52:46 字号:

湖南作家湘西行:采撷湘西故事 赋能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30606153316.jpg

作家们走进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

红网时刻新闻6月6日讯(通讯员 伍珊珊)感受神秘文化,行走诗意山水,采撷湘西故事,赋能乡村振兴。5月29日至6月4日,谭谈、凌宇、颜家文、水运宪、蔡测海、梁瑞郴、田瑛、阎真、沈念等作家齐聚一堂,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山水里,一路探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湘西故事,汇聚笔端纸间,用文学的力量,为湘西经济社会发展添加动力。

采风第一站,作家们来到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穿梭在结满猕猴桃和柚子的果园中,详细了解菖蒲塘村的变化情况。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菖蒲塘村视察,叮嘱乡亲们“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如今的菖蒲塘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9万元,是2013年的70倍。

从永顺县芙蓉古镇的瀑布下穿行而过,走在青石板街上,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省文联原主席谭谈感触颇深。当晚,他即写下散文《又到湘西看王村》,文中他讲述着他多次来湘西来芙蓉镇的点点滴滴:“湖南,原本就没有一个地方叫芙蓉镇、叫乌龙山。芙蓉镇,乌龙山,只不过是作家古华、水运宪创作的文学作品。被机智的湘西人适时地借用过来,推动了自己的旅游开发。”

微信图片_20230606153337.jpg

作家们在保靖县碗米坡镇白云山村体验保靖黄金茶文化盛宴。

任时光煮雨,烹香茗一盏。在保靖县酉水河畔茶香氤氲的碗米坡镇白云山村,作家们与茶艺师一起泡茶品茶,体验了一场精彩纷呈、淋漓酣畅的保靖黄金茶文化盛宴。

微信图片_20230606153326.jpg

湖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湖南散文协会会长梁瑞郴为白云山村题词“枫林里 云哆哩”。

枫树下,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湖南散文协会会长梁瑞郴挥毫泼墨为其写下“枫林里,云哆哩”。“我写湘西散文的数量要多于写自己故乡散文的数量。”他说每一次来湘西,依然会充满新鲜感与创作激情,湘西这片山水,是产生作家的地方。

在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梨子寨,作家们实地参观了精准扶贫展览馆、“大姐”石拔三家、苗绣示范基地、精准坪广场等地,与当地村民亲切攀谈、体验乡风民俗,聆听精准扶贫的精彩故事,实地感悟十八洞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十八洞村一直起着示范引领作用,这一次来,我感觉他们对未来的追求变得更加阳光。”省作协副主席沈念曾多次来到十八洞村,目前他正在创作一部以十八洞村为原点辐射整个南方乡村、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微信图片_20230606153330.jpg

作家们在十八洞村精准坪广场合影。

作家的足迹还到达古丈县红石林镇、龙山县桂塘镇乌龙山村、龙山县里耶镇、吉首市矮寨大桥等地方。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行走在湘西的山水之间,人民中间,切身体验湘西的“山乡巨变”,近距离观察湘西儿女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奋进的姿态,并随时记录着时刻迸发出的灵感。

这是湘西与文学的一次近距离拥抱,也是湖南作家与创作源泉的一次双向奔赴。“湘西这一片土地,我曾经匍匐过,曾经躬耕过笔耕过,这里就是我文学创作的根据地。”《芙蓉》杂志原主编颜家文生在湘西,长在湘西,对湘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非常熟悉,此次重回湘西,他如此感慨。

微信图片_20230606153322.jpg

作家们表示,会一直用文学力量助力湘西,书写时代变迁的故事。

38年前,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全委、湖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水运宪曾来湘西采风,创作了小说《乌龙山剿匪记》,拍成电视剧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热播三十余年。今天,当他走进湘西这片土地,依然随处可以碰到《乌龙山剿匪记》的观众,只要一说起这部剧,“榜爷”“四丫头”就从他们嘴里呼出,唤起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他说:“我的人生中有几座高峰,最高的这座就是在湘西完成,感谢生活,感谢湘西。”

6月4日,“湖南作家湘西行”采风行动行程结束。湘西强大感染力的变化,激起作家新的灵感和创作热情,他们表示,会一直用文学力量助力湘西,书写时代变迁的故事……

来源:红网

作者:伍珊珊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