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艺评丨杨金:与命运顽强抗争的青年力量
2023-04-06 10:35:22 字号:

艺评丨杨金:与命运顽强抗争的青年力量

与命运顽强抗争的青年力量

——《人生之路》剧评

文丨杨金

近日,电视剧《人生之路》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爱奇艺同步播出。该剧根据路遥的小说《人生》改编,通过对原著的故事肌理和时空纵深加以延展,在保留原著内核的基础上,对高加林、刘巧珍等年轻群体在时代浪潮中追逐梦想的励志过往进行了续写。

图片

原著《人生》于1982年首发于《收获》,《文汇报》在当年10月发起关于《人生》的大讨论,在全国引起很大轰动。积累着《人生》的好感,加上《人生之路》经过六年的筹备、打磨和拍摄,剧集可圈可点。

立意表现上,传递了积极的人生观

《人生之路》主要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陕北农村青年高加林为了改变命运不断努力奋进,却又经历了高考意外落榜、小学教师编制被挤走等坎坷的故事。即使屡遭挫折,高加林却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如何将苦难化作动力,不断重启自己的人生之路。该剧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教给了我们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人生中的遗憾与挫折,也给处于迷茫中的年轻人以安慰和力量。如,高加林就算高考“落榜”,也没有怨天尤人,还将自己喜欢的钢笔作为临别礼物送给了高双星;因为学生梁满囤乱跑,高加林被剥夺转正资格,可是当他听到被撞断腿的梁满囤还要帮父亲干农活时,他顾不上自己的憋闷委屈跑去替孩子干活等等,从中折射出的是人性的温暖。

图片

随着剧情发展,高加林在现实的无常和残酷中错失了如金子一般的刘巧珍。虽然这个爱情悲剧确实让我们有些意不平,但是如果我们能从高加林精神上的饥饿、苦闷和挣扎上去理解之后,我们就会知道,在高加林看来,相比爱情,“走出去”的理想才是比爱情更重要的东西,因为“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可见,我们不能简单把他看成是一个一心向上爬的负心汉,这是特定年代背景的局限性:在当时环境下,那些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年轻人,他有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异产生的落差感,也有不断寻求出路的勇气;在面对时代机遇时,如何选择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被眼前困顿的生活一时蒙蔽了心灵甚至可以说是“忘恩负义自私自利”。然而,高加林始终用自己的良心待人接物,并以对未来的希冀来化解命运的坎坷,燃起的是观众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艺术呈现上,实现了现实主义的突围

《人生之路》从剧本打磨、制作方式等环节入手,在普通平凡中发现闪光点,给人一种更契合现实生活的代入感。

图片

为了让文学名著在以影视化方式呈现出来后引起观众共鸣,制作团队在耗时6年的筹拍过程中,大部分时间花在剧本的打磨上。同时,为适应观众审美心理的变化,编剧对原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了调整。如,村主任高明楼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自己的儿子顶替高加林上大学的名额,给高加林带来人生中的第一个沉重的打击。那么,高加林是在打击中一蹶不振还是愈挫愈勇,这是第一大看点。高双星顶替高加林上大学,如果他不承认这个错误,良心的谴责会始终伴随他。高双星的何时醒悟,是第二大看点。高楼明为了避免自己阴谋败露会千方百计阻止高加林走出大山,高加林会面临接二连三的打击,他会如何应对,成为第三大看点。改编的情节紧紧围绕“作为青年人自己来说,重要的是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在恪守着原著人生命题的同时,营造出了深度沉浸感。

图片

整部剧的质感也不错,在场景和氛围营造上基本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生活风貌。该剧主要取景地在路遥的家乡清涧县,编剧为了实现实景拍摄,特意从农户家租了窑洞,还专门收集了旧衣服、旧家具,并搭建了剧中的许多窑洞,对当年的陕北县城和农村进行了还原。通过将年代剧的浓厚氛围与时代审美进行毫无违和感的黏连,《人生之路》成功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人物塑造上,演员表演自然真实

《人生之路》从首播成功破1以来,一直是观众热议的焦点。当然,该剧的出圈与演员演技是分不开的。剧中演员表演到位,又各有特点,演技代入感强。

图片

如,陈晓饰演的高加林,是一个思想上的“城市人”,身份上的“农村人”,这种价值观和身份认同造成了他心里最大的矛盾。作为剧中的核心人物,高加林其实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一心想通过读书走出山村,所以在跟同学聚餐时展现的是一个对未来充满自信的青年。陈晓在剧中通过坚定的眼神等细节把控,将高加林的坚定和不屈的品质展现了出来。另一方面,高加林又是一个屡遭命运打击的倒霉蛋。剧中对他有一个特写的镜头:当他与梦想失之交臂那一刻,他大口嚼着馍,眼中隐隐泛着泪光,虽然没有任何语言,但是那种失落无助以及骨子里的倔强不服输却牵动了观众的心。可见,陈晓富有层次感的演技将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冲劲的青年演活了。

小人物高明楼扮演者林永健,在剧中是一个不讨喜的角色,看着就让人恨得牙痒痒。林永健对人物的诠释非常到位,他在演自私、狭隘、精于算计的小人物时,完全是信手拈来、收放自如。剧中那段截留高加林录取通知书的戏,将良心底线与自私贪婪之间的纠缠争斗演得栩栩如生:当他截留了邮递员给高加林的信后,先是心虚想看信被吓得把信丢在了地上,接着被电话铃声又吓得差点跳起来,然后左右张望确定没人躲到树后偷偷查看信的内容,那狡诈的眼神一看就是想打录取通知书的主意;到后来走到高加林家门口,慌慌张张藏信,还为自己的心虚找借口……把他被声响吓到心虚的神色、被高加林喊住时的失措以及偷藏录取通知书的慌乱淋漓尽致演绎了出来。

图片

不过,也有观众对于剧中主角使用的骑行工具和方言颇有微词,一是认为自行车品牌不是当时背景下的产物,二是觉得剧中语言不一,村里人讲的是陕北方言,而高加林和刘巧珍同是村里人讲的是普通话。如果能抛开这些“细节细扣”,《人生之路》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讨还是挺不错的,是一部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好作品。

来源:湖南文艺网

作者:杨金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