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11月6日至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长沙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盛世繁花”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长沙举行。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组织院内外专家和评论员对展演剧目进行系列短评,敬请关注!
安义:
彩调剧《木匠哥的钢琴梦》以清新明快的音乐节奏、优美动听的唱腔旋律、独具风韵的戏剧风格呈现在我们眼前,新主题、新舞台、新演绎,将木匠出身的乡村青年阿德带领乡亲们“造钢琴”的故事娓娓道来,演绎得栩栩如生。剧目聚焦当代农村生活,励志青年怀抱梦想、勇于拼搏、坚定信念、奋斗不息的精神深入人心,用自己的努力书写人生的精彩篇章。剧目以平凡的小人物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逐梦新征程的精神风貌。
彩调剧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剧种,《木匠哥的钢琴梦》在题材内容、舞美设计、唱腔、音乐配器、艺术表演等形式上都做了大胆的创新,博采众长又融会贯通,令观众耳目一新。题材选择上有新意,“农民造钢琴”虽是来源于生活的素材,但颇具传奇性;反复运用旋转舞台将时空与场景进行自然切换,情景交融,虚实相间,使剧情衔接紧凑、自然而流畅,演员的表演更加生动自如;古韵新唱,中西合璧,不同角色、不同情绪伴以不同唱腔,唱腔融入山歌、小调等,演唱形式汇集独唱、对唱、齐唱、伴唱、合唱等,衬词衬腔的灵活运用也是恰到好处,多种唱腔穿插进行,堪称一场听觉盛宴;音乐以密集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切分节奏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连续进行,层层递进,轻快欢脱。配器上各类乐器音色对比完美融合,通过和声、对位和协调的演奏,赋予了音乐独特的情感和表现力,有力地推动剧目故事情节发展,升华人物情感;剧目中演员借助道具花扇、彩带、绢花交替表演,轻松活跃的歌舞贯穿始终,更好地烘托氛围,渲染情绪,使人物的刻画更加深刻。
被称为“快乐的剧种”的彩调剧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彩调剧《木匠哥的钢琴梦》展现新风新事,清新喜乐,雅俗共赏可谓当之无愧!
李蕾:
彩调剧《木匠哥的钢琴梦》排得挺有意思,也极具特色。该剧不同于一般观念的戏曲,舞台呈现很有音乐剧的样式感,但又保留了彩调剧的韵味,舞美设计和服装,包括人物造型,色彩非常丰富,舞台支点也很多,目不暇接,特别是在音乐布局和导演构思上有奇妙的地方。小人物,大梦想,一个木匠造钢琴,跳出了常人的思维,自然引起观众的好奇心。除主要人物外,还有很多评价似的舞台形象也贯穿始终,且个个性格鲜明。可以看得出,创作者是花了很多心思的。感到不足的是,舞台转台的运用有些频繁,让观者不能集中注意力看戏,如能稍微减弱一点,该剧将会更具诗意。
彭小娟:
彩调剧《木匠哥的钢琴梦》讲述木匠出身的乡村能人阿德在爱情受挫后萌生造钢琴的梦,并带领乡亲们造钢琴的故事。追梦路上,阿德历尽坎坷,但他的梦想越来越坚实,他那彩云钢琴响彻中国大地、响遍千城万乡的梦想,最终成真。该剧聚焦当代农村生活,取材现实中“农民造钢琴”的传奇故事,反映这火红新时代里的山乡巨变、人间沧桑、人生价值与思想碰撞,表现了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该剧情景交融,虚实相间,别具一格,既有浓郁的广西艺术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木匠哥的钢琴梦》的表演生动有趣、诙谐幽默。演员们在舞台上通过夸张的形体动作、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生动的语言表达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演员们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广西当地的方言俚语来增强舞台表现力,使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还能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剧中的舞蹈设计也是一大亮点,各种舞蹈形式的运用使得整台戏剧更加丰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剧中高潮部分的一段双人舞,表现出了主人公对于音乐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戏曲化方面,彩调戏是极具民间特色的地方戏,善于挖掘民间生活,表现小人物的悲喜人生。《木匠哥的钢琴梦》正是以彩调戏表现当下农村生活,表现当代草根小人物的新探索。
最后,这部戏的导演手法独特新颖,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倒叙的方式,从主人公实现梦想后的生活场景开始讲起,再慢慢回顾他追求梦想的整个过程。这种叙事方式使得剧情更加吸引人,也更好地突出了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品质。同时,导演还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来表达主题思想,如将主角阿德的木工工作台设置为一张巨大的黑白琴键图案,以此来象征他在音乐道路上的努力与追求。《木匠哥的钢琴梦》是一部极具特色的彩调剧,它以民间文化为素材,通过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向观众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品质。
戴会林:
隔壁省份广西的剧种彩调,我六年前第一次接触到其演出本时,就有两点感悟:一是我国浩瀚的三百多个剧种不能简单地归为一个体系,业已发展成熟、高度程式化的大剧种与“两小戏”“三小戏”类的小剧种以及新兴剧种有显著不同;二是后人对王国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的完善,将之改为“以程式化的歌舞演故事”,可能是画蛇添足,包括彩调在内的很多小剧种,其歌舞,即做、唱的程式化并不明显。昨晚看《木匠哥的钢琴梦》,是我第一次看彩调演出,观看演出后加深了我此前的认识。
《木匠哥的钢琴梦》是三小戏类的彩调,与常见的大剧种不同,我们不能用惯常的“戏曲”思维定势来看,而应欣赏它如何用观众能接受的歌舞形式来演绎具当代意义、现实价值的故事。显然,彩调剧《木匠哥的钢琴梦》符合王国维定义的戏曲“以歌舞演故事”,通过歌舞或叙述、或展现的形式,演绎了一个草根木匠的追梦之旅。草根木匠阿德的爱情梦受挫后,萌生出要造钢琴的疯狂梦想,继而鼓动一群草根青年参与共同追梦,尽管他们的追梦之旅历经坎坷,但疯狂的钢琴梦在他们身上得以实现,在追梦的路上,木匠阿德也收获了爱情。写平凡的小人物怀揣梦想、追逐梦想,坚持奋力前行,星光不负赶路人,最终咸鱼翻身,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彩调剧《木匠哥的钢琴梦》在用以演故事的歌舞上,充分利用其剧种程式化程度不高的特色,不拘泥于惯常的“戏曲”思维定势,无门户之见大胆借鉴,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如群众演员以歌队的形式叙述剧情,歌剧形式、美声唱法的融入,符号化人物的小丑装扮,甚至非人物装扮,等等,大量非戏曲、非民族的艺术元素充斥其间。这些元素的融入,样式感发生了变化,但又严格遵循了王国维提出的“以歌舞演故事”原则,而且是以彩调固有歌舞样式为主体,如此,整台演出样式感更时尚,更灵动,也更易于为年轻观众所接受。当然,它也有不足,譬如叙事手法上的努力无法掩饰剧情发展的平淡无奇,剧情碎片化分成阿德与爱恋对象、与造琴工程师、与叔叔的三节戏,没有推动出戏剧高潮;再譬如过多依赖的转台,大转台套小转台,场景是不断流动的,转台在演出中就几乎没有多少停留,前几排的观众就有反映说被转得头晕。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期图片由演出剧团提供】
来源: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