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剧评丨郑莉:《夫子正传》的反转手法
2023-11-15 14:37:38 字号:

剧评丨郑莉:《夫子正传》的反转手法

编者按:2023年11月6日至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长沙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盛世繁花”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长沙举行。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组织院内外专家和评论员现场观看展演剧目,推出系列短评。

微信图片_20231110202456.jpg

640 (2).jpg

《夫子正传》剧照/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

《夫子正传》的反转手法

文/郑莉

《夫子正传》是由传统戏曲衍生而来。

原剧中的张先生是历史变革时期的悲剧人物,人生失意,生活所迫,收徒教学,闭上眼睛乱应付,典型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儿,讨要学钱似讨饭般,居然被一个大字不识的乡野村妇耻笑嘲弄,还挨了顿打;新剧里的张先生前面几场延续原剧里穷酸迂腐的书生形象,后围绕开学堂、关学堂的故事,重点塑造出具有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的人物形象。

陈大嫂大字不识,能言善辩,尖刻泼辣,不仅狠狠羞辱上门讨要学俸的张先生,而且还将他扫地出门,分文未付;新剧里的陈大嫂独立自强,深明大义,感动于张先生的“真”“善”“痴”,大胆示爱。

巧用反转手法将价值差异聚于一人之上,在观众眼中,张先生既是迂腐愚钝的穷秀才形象,又是非常看重气节和操守的文化人,陈大嫂虽蛮横不讲道理,但也有温柔善良的一面。种种设计避开极端人物设定掣肘,前后巨大的反差甚至可以看作是两个拥有独立性格的人物。

也正是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反衬出社会环境动荡造成的人物的性格变化,无形中使观众对张先生和陈大嫂两个角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接受新剧中对于张先生知识分子文人身份的确认。

新剧与原剧相互映衬,张先生、陈大嫂由分庭抗礼转为干戈玉帛,尽释前嫌,还根据需要,增设了督学、陈富贵、陈胡子、毛伢子等角色,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弧度,个性化特征和符号方式使戏剧故事富有层次感,摆脱了僵硬的脸谱化叙事模式,与全剧主旨完整统一,让人信服。

郑莉,任职湖南省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档案馆副主任,中级职称。

来源:红网

作者:郑莉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