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罗丽媛:不该忘却的记忆
2024-07-05 16:25:13 字号:

罗丽媛:不该忘却的记忆

不该忘却的记忆

谨以此文献给成立120周年的湖南图书馆

文/罗丽媛

图片2.png

1929年,中山图书馆同仁合照

前言

今年是湖南图书馆成立120周年,或许在很多人心目中,图书馆的工作是干净轻松和惬意的,鲜有人知道,在湖南图书馆历史上,曾有过的战火、汗水和泪水的记忆。

良好的开局,多舛的命运

清朝末年,国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一群怀有强烈爱国之心的仁人志士迫切寻求强国救国的良方,强调启迪民智,提出“教育兴邦、科学救国”。

“改良社会不一术,而效果莫捷于图书馆。”1904年3月15日,梁焕奎、龙绂瑞等十二位湖南文化教育界名士在《湖南官报》整版刊登《创设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募捐启》,发出“信乎图书馆之不可一日缓也”的呼喊,决心让图书馆成为“输入文明、实验教育、坚其信心、富其能力”的强力阵地。

图片1.png

官报刊登《创设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募捐启》

在梁焕奎、龙绂瑞等人的积极倡导和努力筹办下,时任湖南巡抚赵尔巽也给予大力支持并批准成立,维修改造府学管理的古定王台建筑为馆舍,由民间士绅捐置图书和资金,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自此正式诞生。

创建之初,接连的几位巡抚如陆元鼎、端方、庞鸿书等,极为重视图书馆事业,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忱和心血,在人、财、物等方面都给予了帮助支持。比如,思想开明的端方,不仅委派历史学家陈庆年担任湖南图书馆监督,委托赴日游学的黄嗣艾“就便将图书馆办法详细考察”、从日本订购书籍,还拨发开办经费和常年经费,保障运转。也正是在端方的决策之下,湖南图书馆由民办转为公办,成为推进湖南新式教育的摇篮,肩负起“保存国粹”“造就通才”的时代重任。

从藏书楼到图书馆,从私人收藏到对外开放,在朝廷和志士的共同努力之下,以“输入文明,开通智识”为宗旨的湖南图书馆,成为了中国最早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在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开创性的一笔,开启了启迪民众智慧、传承湖湘文化的璀璨序幕。

然而,历史的长河总是曲折向前。列强虎视眈眈,内部争斗不断。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国力衰微,动荡不安,湖南政权无休止地更迭,馆长也如转盘似的频繁变动。

从最初的监督陈庆年,到首派馆长仇道南,从军阀混战时期的易培基、何叔衡到经历抗战硝烟的黄淑范、周立松,1949年之前,共有二十余任馆长曾掌舵湖南图书馆,最短的任期仅仅两个月。

在战火无情的肆虐和摧残之下,馆舍也几度搬迁与重建,不断寻求安身之地。1930年,并入湖南图书馆的省教育会馆舍因战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1938年,创设之初的定王台馆舍被日机轰炸夷为了平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辗转多地的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从沅陵迁回长沙,原馆舍被政府占用,荒废已久的乐古道巷原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成为了临时馆舍,在一片破败与狼藉之间,文化坚守的点点星光顽强地闪烁着。

混乱的时局,文献的噩梦

战火连绵,时局动荡,是百姓的苦难,更是文化的灾难。那些承载着人类智慧和文化记忆的文献和珍品,被焚毁、被掠夺、被遗失,成为了湖南图书馆发展历程中难以抚平的痛楚。

自1913年起,湖南处于南北军阀混战之中,其经济、文化遭到极大破坏。湖南图书馆业务日趋萎缩,图书设备折卖散失严重,并几度停办。

“因受政潮影响,馆长迭易,书目屡更。每值一度交代,以赝本易真本者有之,以今椠易古椠者有之。即或昔有今无、潜为窃去者有之。”到1920年,失书数量竟达到一楼之多。期间,多支军队驻扎图书馆,秩序散乱,器具书版也颇有损失。

此后,因战事,湖南图书馆屡开屡闭,藏书损失严重。

1927年,湖南图书馆与省教育会图书馆二馆合一,组建新的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定王台馆舍用于储存原思贤书局书版,书籍则交由教育会图书馆主馆舍保存。

图片3.png

图片4.png

定王台馆舍

图片5.png

教育会坪馆舍

1930年7月,长沙城烽火连天,省教育会馆舍建筑及所储存的95724册藏书、器具、文卷等竟在战乱中被焚毁,数百年先哲所遗留、珍为秘宝之旧籍及多方搜罗晚近出版之新书,荡然无复遗存。

战乱纷飞之中的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刚刚有所起色,便遭此重创,元气大伤。废墟之上,湘图人流着泪筹备恢复工作,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之下修复馆舍、征集文献……1932年9月,经历两年闭馆修复之后,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终于再度开馆,缓步前行。

本以为风雨已过,却不料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爆发,日寇铁蹄开始疯狂践踏中华国土,给正在兴起的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即使是内陆城市的长沙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战火纷飞中。

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再一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狼烟四起,马蹄声碎,馆藏的十余万文献、版片等珍品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该如何妥善保护?

为躲避战火,众多文化机构和教育机构纷纷计划迁往湘西地区,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也积极筹备着西迁事宜。

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1938年10月19日,日机第三次疯狂轰炸了长沙,定王台馆舍被毁,所藏思贤书局的珍贵版片也没能躲过日本敌机的袭击,三十多种古籍书的雕版,共计26494块书版,在这场浩劫中全部化为乌有,包括全套的《曾文正公全集》9566块和何键捐赠的《十发居士全集》等珍贵版片。

罹此浩劫后,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加快了西迁进程,立即闭馆,除少量复本报纸、陈旧杂志外,所有书籍杂志及珍品都装箱打包,开启了数千里的迂回转移。

在此期间,长沙遭遇了惨无人性的文夕大火,教育会馆舍严重受损,寄存于长沙营盘街36号的剩余报刊、什物器具也全部付之一炬。

八年间,图书馆先贤们携十余万册文献,辗转7个市州9个县区,经历6次会战,时局不济,险恶频发,经费不继,难以维生。直到1946年,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才终于奉令迁回了长沙。

图片6.png

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长沙乐古道巷馆舍,照片误作“乐道古巷”

之后又经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财政崩溃,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再次陷入萎缩之中。万般无奈之下,靠出租定王台和乐古道巷馆内空地供人搭建临时住房弥补经费不足,而许多职员则靠养猪种菜维持生计。

直到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才得以绝处逢生。

柔弱的肩膀,艰难的历程

文化是民族的根脉,只要图书馆还在,人类的文明就还在。

为抢救和保护珍贵文献,湖南图书馆在抗日战争期间进行了艰难的西迁转移,图书馆先贤们舍身护书的壮举,在百余年历史留下了厚重的一笔。而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在峥嵘岁月承担转移馆藏重任的黄淑范先生了。

抗日战争的火焰迅速蔓延,1937年11月,日机轰炸了长沙城,时任馆长黄济果断行动,立刻呈请省教育厅迁馆零陵。后因斟酌迁馆地点及馆长人事变动而不得不搁置。

1938年2月,黄淑范接任馆长,成为了湖南图书馆历史上唯一一任女馆长。黄淑范先生,毕业于全国女子最高学府——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曾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她在北京、河北、湖南等地担任过教员、校长,才智卓越,书香气质。

受命于危难之时,面对残酷的战争、转移的重任,这位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女馆长,却丝毫没有逃避,心怀壮志,满腔热血,毅然决然地带领职员们踏上西迁的道路,誓要拼尽全力守护文献。然而,这趟护书之路,却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更加曲折。

日军的侵犯步步紧逼,不仅烧杀抢掠,还野蛮地进行文化屠杀。1938年4月10日,日军的27架飞机对长沙的主要教育机构和学校实施轰炸,湖南大学图书馆全部焚毁,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也岌岌可危。

黄淑范紧急将一批重要图书存放在长沙南郊豹子岭,并计划将它们及馆内的珍贵版片运往辰溪。然而,战局的紧张让这一计划变得异常艰难。

华东、华北沦陷后,长沙难民突增,读者也剧增,图书馆一边延长开馆时间,购置人力图书流动车在各街道巡回开放,一边积极地筹备着西迁。即使环境如此艰苦险恶,15名馆员仍从微薄薪金中扣除部分作为募捐款支援前线,黄淑范馆长更是以身作则,从每月实发的70元工资中,积极募捐13.56元。

图片7.png

1938年,长沙街头的流动书车

这一年的10月,原定王台馆舍及所贮版片被日机摧毁殆尽。突如其来的当头一棒,让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箭在弦上,立即闭馆,将书籍报刊及古籍全部清理,打包了整整300余箱,一行人租赁民船,于10月26日开始西迁,由湘江顺流而下,入洞庭,再转沅水,溯流而上。

在行船途中,风吹日晒是家常便饭,生活艰苦也无所畏惧,对图书馆人而言,只要书籍在,希望就还在。然而,西迁之路荆棘丛生,敌机疯狂轰炸,落弹犹如雨下,有时炮弹距离运书船仅隔一丈之余,一行人殚智竭力、小心翼翼。

5个月后,历经千难万险,全部藏书终于运抵辰溪。黄淑范等人在辰溪县城附近的山上寻得一处天王庙,马不停蹄地将三百箱文献珍品运送存放。

图片8.png

湖南图书馆馆藏西迁线路

战争时局愈发混乱,图书馆各项工作都处于停顿状态,经费发放也难以为继,所有职员都遣散回家,仅留馆长黄淑范改称保管员,与干事黄人刚驻守辰溪。一座破烂的天王庙,一盏煤油灯,两位图书馆人就这样凭着一股子执念,默默守护着馆藏书籍近两年时间,直到1942年完璧交给新任馆长。

挥手自兹去,深藏功与名

从湖南图书馆离任后,黄淑范赶赴重庆,受聘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育学系教授。为减少敌伪“检查”,避免日机按迹循踪的无差别轰炸,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以“白苍山庄”代称,深藏于条件简陋的江津白沙镇。黄淑范等一众爱国教育学者驻扎此地,为破除日占时期的奴化教育,培养民族崛起之英才立下汗马功劳。

1947年,黄淑范重返北京,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直至退休。任教期间,曾自费前往美国深造并在斯坦福大学获得教育硕士学位的黄淑范,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在教育理论界树立了声望。

无论是学校任教,还是掌舵湘图,黄淑范先生始终与书为伴,把全部的青春、热血和精力都献给了文化教育事业。

黄淑范先生一生未婚。91岁时,到东营市聊城路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的侄儿黄石家中养老,以“勤动身康壮,常乐寿自高”自勉。2004年12月21日,这位世纪老人去世,享年107岁。

亲历了20世纪的巨大变革,遭受过战争的洗礼,付出自己的一生,黄淑范先生轻轻合上岁月的篇章,将功名淡然于心,悄然隐入人海。

后 记

湖南图书馆成立120年以来,还有无数如同黄淑范先生一般的先贤们,默默守护湖湘文脉,奋力传播人类文明,用血与汗谱写着属于图书馆人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绚烂篇章。

为了纪念与传承,今年6月,我们组织图书馆界专家学者、省内各级图书馆馆长代表及湖南图书馆青年馆员代表重走了86年前的文献保护之路。先贤们的累累足迹历历在目,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唯有不忘来路,坚定前行,才能不负重托,不负时代!

(作者系湖南图书馆青年馆员,文中图片皆为作者提供。)

来源:红网

作者:罗丽媛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