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评论丨胡志敏:《借山吟》:中国人的诗意生命美学
2024-08-29 08:58:11 字号:

评论丨胡志敏:《借山吟》:中国人的诗意生命美学

????_20180625094326.jpg

2-J7-30_副本_副本.jpg

齐白石《借山图之风月夜行》30cm*48cm 1910年 纸本设色 钤印:阿芝(朱文)

评《借山吟》:中国人的诗意生命美学

文/胡志敏

齐白石,中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横跨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历经从农民到木匠,又从木匠到文人画家,再到艺术巨匠的人生历程。尽管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但关于他的音乐作品却极为稀少。趁第八届湖南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举办的契机,湘潭市艺术研究所潜心创作了一首以齐白石与诗画关系为视角的戏歌作品。该首作品在艺术节上首演,词曲动人、歌声婉转,配以齐白石书画为背景的屏风,便立刻营造出如诗如画的唯美意境,让现场观众也大受震撼,在我看来,该首作品除了词曲唱俱佳以外,“吟唱”另有三层含义:

一吟诗心画意

借山吟馆原为齐白石的书斋名,因不出大屋就能看到馀霞岭上的梅花,让这位优雅自得的乡间文人画师“松弛感”满满,光作诗便有百首之多。若对这位艺术巨匠平生不了解的人便开始疑惑:白石老人不是画家么?怎还有作诗?殊不知,齐白石曾自称“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可见“诗人”的身份在他心里何其重要。也许是为了解答外人的这种片面印象,《借山吟》开始便以念白入题——“世人只晓白石画,白石诗词鲜人闻”。寥寥十余字,既有对齐白石“诗人”身份的认同,又有对其诗作传播度有限的惋惜。在歌曲结构部分,三段主歌平铺直述,写尽了齐白石的传奇一生,也让人对他的生平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齐白石的一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积淀,“从师少小习雕虫、芥子园谱入画门;少蕃沁园传诗画、五出五归悟形神”。他家境贫寒,因体弱多病,拜叔祖为师学习“粗木作”,后来又跟雕花木匠改学“小器作”。在劳作期间,一度将家主的《芥子园画谱》逐幅勾影下来。后拜乡绅胡沁园为师,学习工笔花鸟草虫,又师民间画师学习山水、人物画,从此开启了艺术的生涯。

齐白石的一生充满沉浮的时代急流,“为避湘乱迁燕都、一口乡音闯京城;八大画单难谋生、衰年变法始器成”。1917年,为避家乡兵匪之乱,齐白石迫于无奈迁居北京。然而在潇湘之地颇具盛名的他却在京城遭遇了冷落。以八大山人冷逸风格著称的齐白石,不为北京人赏识。厂肆间对画作的冷淡反应,加之北京画坛的认可并未如期而至,无疑令此时的齐白石备感失落。但正是这段“落寞生涯”,促使他决定十载关门“衰年变法”,不断修炼内功,最终成就了他的“红花墨叶”。

齐白石的一生极富勤勉的求索精神,“抛却神笔与长髯、自由化境已超凡;我与诗画成一体、花似牡丹非牡丹”。他40岁走出湘潭,55岁定居北京,60岁才独创“红花墨叶”一派,可谓大器晚成。脱骨于文人画之藩篱羁绊谈何容易?这除需有超凡的胆识、眼光与魄力,更需要与文人画产生背景完全不同的生活阅历。而齐白石中国艺术的最大贡献,就是突破了“文人自古原理生活”的束缚,接续了生活这个源头活水,便让艺术的世界源源不绝、生机盎然。

二吟守正创新

音乐作品需要不断的不断革新、创新、出新,这样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戏歌是近几年颇为流行和受欢迎的音乐新形式,它是运用唱腔、曲调、程式,加上现代音乐元素来演唱表演的一种文艺形式,适合于表现大气的节目内容,既有阳春白雪、情深意远,又有悱恻缠绵、大气磅礴。它让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流行文化有机融合,既突显了传统戏曲文化富有历史连续性的深沉韵味,又为戏曲文化注入了更加年轻态、青春化的活力,也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

而《借山吟》正是这样一首作品,既体现了创作者的沉淀、积累,又展现了湖南音乐工作者对创新艺术的不断求索与尝试。通盘来看,歌词采用了主歌+副歌的制式,结构工整、形式简洁、语言优美,方便铭记于传唱。旋律方面,则采用为民族羽调式与戏曲元素相结合,集交响乐与民族乐器一体,有流行与传统相得益彰的特点。歌曲娓娓道来,以真情动人、以真心感人,用国潮全新演绎传统精粹,戏曲唱腔婉转悠扬、通俗唱法抑扬顿挫,展现出新鲜的时尚感,让年轻人与国潮零距离接触,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新活力与新魅力。

三吟文化自信

《借山吟》的内容呈现出来的文人匠心与诗情画意,是艺。《借山吟》的形式打造出来的婉转动听与绝美意境,是术。两者相得益彰、彼此呼应,让“艺术”两个字便有了具象的表达。这首歌所展现的不仅仅是齐白石跌宕起伏、潇洒酣畅的一生,更兼具民间智慧、文人风骨、不求藻饰、自主性灵、生命感悟等各种元素:“我心有规矩、不随俗浮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追求内心独立与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之魂、画之神”则表达了对诗歌和绘画艺术的尊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精神文明和艺术修养的价值观相一致。

可见,以《借山吟》为代表的戏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产物,它所表达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情感表达与共鸣、审美追求与引领、跨界融合与传播,都以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展现了中国在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

我们在《借山吟》里看到了齐白石对诗画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也看到了创作人员对艺术作品的匠心与创新,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这是文艺繁荣的必要路径,也是以文化人的具象体现,而这一切蕴含出来鲜活的生命力,便是中国人的诗意美学。

胡志敏,中国音协会员、作词人、腾讯音乐“浪潮榜”评委。

来源:红网

作者:胡志敏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