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评论丨贺有德:无限潇湘意,万般潇水情
2024-09-18 16:08:41 字号:

评论丨贺有德:无限潇湘意,万般潇水情

????_20180625094326.jpg

图片1.png

《潇水流深》何田昌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无限潇湘意,万般潇水情

——何田昌散文集《潇水流深》赏析

文/贺有德

湖南永州籍散文作家何田昌,继出版散文集《潇水清清永水流》《潇水涟漪》之后,今年4月新出版第三部散文集《潇水流深》。其散文,以潇水两岸人文风情为背景,以两岸乡亲的生活图景为现场,以知识性、思想性和文学性兼顾的文化散文为样式,探访、梳理、解析、展现极具特色的湘南地域文化,满怀深情歌吟一辈子深爱的故乡——“潇水”,从广度、深度和厚度营构湖湘文化源头的精神家园。

无限潇湘意,万般潇水情。极具“士人情怀”的田昌君,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潇水”爱得深沉,成为自己笔下书写不尽的文学母题。这种爱深植在骨子里,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渐深化,如潇水河之水日夜不息,在心中、在笔底汩汩流淌,最终集结为三部为“潇水”魂牵梦绕的散文集,“潇湘意象”浸润其中,如大地血脉,既有山的沉稳,也有水的灵动,充满着文化散文和人文情怀所特有的意蕴和力量。

散文集序言中引了一段兼具散文作家与评论家身份的张觅女士解读文化散文的话:“写文化散文,自然是需要极为深厚的文史修养。作者既要具有作家的灵性,还有具有学者的厚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自不待言,还不能只是披着文化的外衣,仅仅停留在‘玉壶买春、赏雨茅棚’的士大夫审美情趣上,而是要真正深入传统文化之内核,极尽作者的才力、学力、思力。既要思想深邃,见解独到,别出心裁,不落窠臼;又要文字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语不惊人死不休’。有光亮,也有温度……”“於我心有戚戚焉”!诚然,写文化散文,自当如此。《潇水流深》里的文化散文,也正是如此。

《潇水流深》收录的文化散文,表面上以行走潇水两岸的游记形式来写,实质上,只是借游记之“形”,注入文化散文之“神”。田昌君在书的《后记》里坦言,初衷乃是“挎上背包,竹杖芒鞋,从潇水的源头蓝山野狗岭出发,沿河一路行走到蘋洲岛,与这条河流来一次亲密接触或对话”,然后写《潇水史》或《潇水记》“为潇水立像存照”。但终究没有行走全程,但没有停止书写,带着考察、探究潇水的历史、地理、人文的目的或使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对潇水往昔的深度书写,有着鲜明的共性,在《潇水流深》里,这种写法随处可见,俯拾即是。

比如《在飞檐翘角的光影下徜徉》一文,以探访坦田古村为线索,叙写坦田古村的千年历史,从宋真宗年间何守琮告老还乡,到明建文元年何宗器中举,再到明成祖永乐元年何宗器主持编修《坦溪世家何氏族谱》,最后到清道光十六年何贤寿建造“岁圆楼”,或铺叙,或插叙,或照应,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插,彰显历史底蕴。叙写之中,不止写何氏家族,还多处引入苏轼故事和张信故事,引用“岁圆楼”各处雕刻的诗词楹联、何绍基诗联、《桃花扇》唱词、苏轼诗词、王国维名言、“状元桥”典故,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彰显文化底蕴。与此同时,“我”的探访、感慨、思索贯穿全篇,立足现实,穿越时空,回归现实,几度穿插,多角度、多层次探究,而且直面现实:“经年岁月涤荡之后,当年的‘六如第’里,如今还有什么”“文友意味深长的发问,我真不知道该怎么作答”……

又比如《待看生出故乡云》,在探究中开始,在探究中结束,回味无穷。清代书法大家何绍基在书法和诗稿里自署“九子山人”,“让我好生纳闷”,探究开始。“为什么选择将父亲安葬在离故乡道州千里之遥的长沙”,进一步探究。引入学者王勇论文《何绍基及其家族诗歌研究》,“这足以证明”,更进一步探究。“我的理解……当然便是‘九子山人’了”,探究得出结论。最后,“……又怎会割舍得下故乡道州和生他养他、祖先长眠于斯的东门呢”,引人思索,耐人寻味……

如此写法,貌似游记,又非纯粹的游记,游踪只是暗线,灰线千里,时隐时现;明线或者说主线,乃是对“潇水”历史、地理、人文乃至风情的探究,彰显其思想性与知识性,更不缺乏文学性。

鲜明的共性之外,更有其独特的个性。

比如《阅读鸦山》写“乌鸦山”得名由来,总体上运用欲扬先抑或者说先抑后扬写法:开篇“抑”,这名字“多不吉利”,因为“附近山上多有奇石,危峰万点,望之如鸦,因此得名”;而且“地方志和名人游记、诗文里,都有确凿记载”。然后“扬”,“蒋氏先祖们不仅不忌讳乌鸦山之名”,相反认为乌鸦就是幸运鸟;列举“中外古代关涉乌鸦的传说、寓言和典故”盛赞乌鸦聪明、慈孝、“最仁慈”;“亲近乌鸦山村次数多了”,感受到村民的古道热肠和乌鸦山村旧貌换新颜;最后感慨“乌鸦山之名,非为不雅,实大雅尔”。抑扬之外,还有文化散文惯有的考证、探究,旁征博引;还有“点面结合”:以“中外古代关涉乌鸦的传说、寓言和典故”为“面”,以“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传说为“点”;还有对比,横向对比:“与别的村落有些不同”“惜字塔和文昌阁到处都有,但一个村庄兴建一座惜字塔,还建一座文昌阁,却很少见”;纵向对比:“时下世人眼中所见”和“昔日雄姿”,修建高速公路“早非昔日权作逃难避灾之偏乡僻壤”……

又比如《贤德不孤周濂溪》写历史文化名人周敦颐,以侧面描写为主调,“当地人听说……纷纷奔走相告”“蒲宗孟被周敦颐的学识和君子之风折服”“早有闻得周子声名的当地士绅学子数十人,立身江边码头列队等候”“周敦颐出色的表现,令赵抃很快改变成见”“这种种表现,令时任宰相韩琦也极力为他陈情辩护”……如此,周敦颐的才华、学识与人品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按时间顺序“梳理他一生交际”中的三位贵人——蒲宗孟、赵抃和吕公著,叙写错综复杂的官场和周敦颐的沉浮;对比写周敦颐“心灰意赖和意志消沉”时,好友至交的劝慰开导仍然纠结,赵抃一首《寄永倅周敦颐虞部》诗让他省醒……

如此行文,笔法多变,既见思想深邃,更见别出心裁,且纵横捭阖,令人击节赞叹。《潇水流深》里的文化散文,既有大法,又无定法,别出心裁,挥洒自如,大开眼界。

田昌君是性情中人,极具“士人情怀”,不管从与他平日里交流还是从他的行文中,均有明显探知。在他眼里,“清澈幽深的潇水从未停歇过流淌,伴水流淌的故事也不停地演绎,潇水,自然便有书写不尽的辞章”。我以为,田昌君一而再、再而三地书写潇水,为潇水立像存照,是“潇湘意象”浸润的深情歌吟。(原载《湖南工人报》)

图片2.png

贺有德,笔名老树,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教师作家分会理事,首届湖湘教师文学征文大赛获奖者,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若干,作品被多家报刊和网站转载并获奖。

来源:红网

作者:贺有德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