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心灵深处记忆的老茶馆
文/贺美华
做文创的朋友自北京来,吃饭时我骄傲地跟他说起长沙的夜生活,他说饭后想去看看文和友。考虑到文和友常年人山人海,怕去了没位子,我就叫长沙的友人先去预订。友人推荐说长沙新开了一家东茅街茶馆,很有特色,不妨先去看看。
茶馆?听到这个名字,我脑海里浮现的是老舍先生话剧里的“裕泰茶馆”和京剧《沙家浜》里“春来茶馆”的画面,“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这烧脑的唱腔在耳边回响。可长沙啥时候有了茶馆这么小众化平民化的生活场所了?
车到东茅街,友人在门口等着。茶馆负责人还没出来,我就先和友人聊着。他介绍了一些数据,说什么估值近2亿,占地5000平,开业才几天已经接待了多少客人之类的。我听着有点好奇,毕竟我搞过几年文化产业,心里面迅速对投入产出比、客源细分、收益渠道和营销模式等产业要素过了一遍,多少有些存疑。
进到茶馆里,时间已是晚上9点多了,一个新开的场子,居然还有很多客人在。我这人有点挑剔,看人家的作品总喜欢带着批判性思维。从空间设计、物品陈设、产品质量和氛围营造等都细细地过了一遍。主人很客气,邀请我们到二楼,泡好了茶,摆上了瓜子花生和小吃,我品着茶,从二楼往下看,能更好看到每一位茶客与环境的融合度,以及在空间中个人的神态放松程度。一番观察和交流了解后,说实在的,我有点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得知策划人名字叫简名,我给了他“简名、扼要”的评价,笑他扼住了人性的特点、消费的兴奋点和文化业态长红的痛点。
它是包容的。来这里,你无需西装晚礼服,老式嗲嗲背心者有之,露背小吊带也不排斥;你也不必腰缠万贯,一杯茶一上午你也是尊贵的客人;你也不需要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家长里短、平民国事皆可入话题。三五好友围坐,一张旧木桌,几把老式竹椅,一杯清茶,几碟瓜子花生,可以看书,可以玩牌,也可以打盹。来到这里,这个世界就是我的,我的世界就由我做主。
它是用心的。从整体布局来看,复古时保持了古的韵味,手绘又融合了年轻人思维,时代记忆与时代张力和谐并存;从产品提供来看,既有老长沙人喜爱的包点粉面,也有年轻人偏爱的文创产品,讲究一个物美价廉却心意满满;茶是老辈子偏爱的烟熏茶,点心是那个年代熟悉的味道。从交谈中,我也听到了“消费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满足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需求是我们的责任”这样走心的话语。
它是友好的。在如今嗦碗光头粉都需要近10元的长沙,茶馆却能推出“2元葱油粑粑、5元花生瓜子、8元红茶绿茶”这样的消费价位,不到10元便可在此闲坐一天,够实惠;我看了茶馆的抖音号,他们时刻在收集客人的意见,比如增加垃圾桶、维护社区环境等,也及时改正并反馈,够真诚。紧邻时尚元素的IFS,身处热闹非凡的解放西,都市的快节奏与茶馆的慢生活看起来格格不入,但就如同千年汉服与都市红颜,毫无违和感,够前卫。
它也是懂文化的。9月20日开业,就举行了一场“东茅街茶馆·方志湖湘人文展”主题活动,体现了茶馆既关注人文历史,更在意市井烟火。与策划人简名聊,我提到了今后可以在此地增加湖南图书馆馆藏的古籍展、民国连环画展、早期老报纸展、长沙老照片展、时代老物件展等专题展览,他欣然应允并表示感谢。其实,湖湘文化的精髓是兼收并蓄,这个地方能容纳这么多的顾客,就一定能在此地体现文化包容,强化文化传播,达到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的效果。
又记:写完此文,我发给夫人看,她说此文不适合发表,有为别人做广告的嫌疑。我说,作为一个文旅人,推介长沙文旅有何不可?作为一个长沙市民,介绍长沙新颖的消费方式有何不可?作为一个长辈,鼓励一下敢于创新创意的年轻人有何不可?更有,作为一个图书馆人,把馆藏文化元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又有何不可呢。
来源:红网
作者:贺美华
编辑:施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