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评论丨谭绪人:桃源故里的人文精神传承
2024-09-29 22:19:05 字号:

评论丨谭绪人:桃源故里的人文精神传承

微信图片_20240929173930.jpg

桃源故里的人文精神传承

——汉剧小戏《迎面桃花处处红》赏评

文/谭绪人(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桃花盛放,云雾缭绕,舞台如仙境又似梦乡;音乐似一股清泉流水,时而轻缓曼舞、时而高亢清越,怡人心田、扣人心弦;在一群身着民族服装姑娘们的鲜色灵动、嬉笑愉悦的情景中拉开该剧的帷幕。它似在告诉人们,这里即将有事情要发生了。的确,这就是桃花源故里,旅发大会就要在这里盛大召开了!剧中陶嗲兴奋地告诉大家。由常德桃源县汉剧团新创现代汉剧小戏《迎面桃花处处红》,是一部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生活气息的现代小戏,描述当下大学生自愿到下乡,利用桃花源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沉淀与新时代文化旅游招商融合,共同建设新农村的生活一瞥。

故事撷取在桃花源故里将要召开旅发大会之前,陶嗲兴趣盎然参与到旅发大会的筹备工作中,这天早晨,他直播介绍桃花源的地域特色后,于途中捡到一个手提包,当失主何雪花找来时,正巧他在低头翻看包内的东西,难免让失主对他产生不好的第一印象。相对应地,陶嗲也是有些尴尬的将包还给失主。何雪花查找自己东西时,发现包里的两万元现金不见了,第一时间主观认为是眼前曾翻包的人私吞了。陶嗲情急之下,从何雪花手中抢过手提包。他认为失主的失物数目不对,可能是刚才在自己大声寻失主召来的旁人,他思量着自己又是个男人,却拿着一个女式包,搞得不好怕是有人来冒领的,如此,保护真正失主的财产安全成为他的执念。这里显然是为了刻画陶嗲的正直,也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俩人之间产生了误会。

这是一部三个人的小戏,民宿老板陶嗲是该剧主要塑造的人物,编剧运用过去式与现在式交织的形式,不仅塑造了陶嗲这个人物,而且诠释了该剧的主旨思想。作为诗词之乡的桃源,陶嗲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不时的咏上几句诗来装饰自己。他是一个性格外向、对人十分热情洋溢而善良的人,也是一个追赶时尚潮流的人。他在桃花源里开了一间民宿,每天用直播来宣传桃花源的文化、美景和自己的小店经营特色,拥有不少的粉丝。陶嗲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个热情开朗且绕舌、爱吹嘘有点小毛病的人,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观众看到了陶嗲的善良、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中华民族优良品质的人格魅力。

剧中另两个人设,一个是大学生村官丁一萌,另一个是投资商。陶嗲的一次寻常善举,改变了一个年轻大学生的命运。陶嗲身为土著,在一次风雨巡山途中救了突发疾病的她,深受感动的丁一萌从此认了陶嗲为义父,主动落户扎根乡村,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人为我,我为人人。丁一萌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符号特征。何雪花是一个旅游者,也是一个投资商,她在剧中是一个关键的多重符号,她身上有着商人的聪慧,也有着女人的谨慎与疏忽,她临时代替丈夫来当地投资,出于谨慎,她提前一天独自前来进行考察,习惯带大额现金出门的商人,夜居民宿小旅馆,同样出于谨慎,她将现金藏在枕头下面,却一时疏忽在出门时忘记放回手提包中,这一疏忽直接导致她与民宿老板陶嗲之间的误会,矛盾由此产生。她代表的区别于本土文化与文旅融合价值观的人文精神体现,也是经济浪潮下外地商人的代表性符号。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商人会考虑投入是否有回报,投资环境是否良善,相应政策是否有利等等。故事人物所承载的喻义,是情节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当下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社会价值观的考量。

这部小戏的本体叙事与其说这是一部乡村振兴或文旅融合的题材,不如说这是一部歌颂新时代真善美正能量的剧目。该剧直接以现金二万元为戏核,来镜照人心深处和客观世界。“陶公故里非秦民,他分明有一颗贪婪的心。”前来投资考察的商人何雪花,不仅是对陶嗲产生了误会,更由此及彼对这个地方的人其道德观也产生了严重的质疑。编剧运用春秋笔法,从其他相关联事件中,竹笋剥壳,层层解扣,通过陶嗲这个人物的解构,同样以一当十、由此及彼,彰显桃花源故里真诚厚道、善良美好的人文精神面貌。

小戏通过误会法,层层递进,并用感恩二字贯穿剧中每个人的行动线,自然而然诠释陶嗲的为人与世界观,因为他的善良,有被他人品感动而留下来扎根农村振兴乡村的年青人;因为他的善举,千里主动寻失主,才有更进一步的外商来本地投资的愿望……如果说只是丁一萌一人的感恩,是写陶嗲这个人的美德,未免显得其格局太小,那么陶嗲的自述:“老翁人生平,困顿少衣襟。乡邻伸援手,政府救济金。劳动致富路,创业乡村兴。奉观古训在,要做诚信人。”是将他的感恩与价值观的形成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感恩关系的关联性与递进关系,直指社会和谐的情感指向;另外,这段唱腔的廖廖数语,便将现今社会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以及和谐社会与地方人文精神面貌展露无遗。其演唱更是自然流畅,深情并茂。这部剧,看上去是写陶嗲,其实陶嗲只是一个符号编码,这个符号编码里有陶渊明故里的人文文化精神和传承,也是我们追求生活美好的和谐之道,由各自不同性情、不同经历、不同身份的老中青三人达成之境,表达的是向善向美之心,是社会和谐价值观之体现,美德精神传承是物资构建和谐家园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虽是老生常谈,可放在陶渊明故里则显得意义深远。

来源:红网

作者:谭绪人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