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向谭嗣同借刀
——诗的理想、责任、感觉与缘
文/罗柱
最近在读贾平凹的《自在独行》,书中有一幅书法作品,我将它贴在了办公室的门后,很多同事来都会认真品味那几个字。许百经说,这字要是真迹会值几个银子。我说,真和假有时候是很难分辨的。不过,真永远是真,假永远是假。他说,你这样说倒像是一个诗人。我说,我曾经的梦想就是当诗人。后来,许百经发了他一些诗作给我,要我点评点评。我说,正好,我正在研究诗歌。
其实,许百经的诗歌,我陆陆续续在相关报刊上读到过,感觉非常好,我觉得他的诗歌比较真性情,是典型的跟着感觉走那种。如这首《想起谭嗣同的大刀》:
一百多年后,我还住在这座小城
嗣同路旁,绿水碧波,青山环抱
每天面对庸常的生活和平凡的人
一转身,溜到花园、河岸、星空
喜欢舞文弄墨,喜欢怀里揣把刀
天晴的时候,我会到处走走
摸一摸才常广场的石头
下雨的时候,会把一生未了的心愿
丢到浏阳河里,像种子一样抛了
黑暗时,从黑里摸出一根火柴
狂风大作时,不做乌云
选择做一棵树、一只飞鸟
或者一道闪电
一把扬起的大刀
(《2019湖南诗歌年选》)
其实,作者是不屑于每天面对庸常的生活和平凡的人,他是想有一把谭嗣同一样的大刀。每个有理想的人都希望有一把大刀,可以仗剑行走江湖。作为一个文人,一个诗人,我想,文字就是他手里的大刀、心中的利剑。我现在的生活很简单,与文字打交道比较多,一般时候都是静静坐着。前几年,有同事说,工作提不起精神,总觉得看不到头,一望无际的辛苦,总是觉得不快乐,找不到根的感觉。我说,你这种感觉跟我几年前的心态很相似,只是我现在调适得比较好了,我的秘诀就是读书和写作。通过读书和写作,心境就会像清澈的湖水,透明、圆融、通透。现在,同事状态渐佳。
诗人,最怕别人说的就是无病呻吟,也最怕别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许百经的诗歌绝对不会无病呻吟,言之无物。他的诗歌透露了太多的生活元素和生活态度。曾经在一个朋友办公桌上看到一本书,叫做《呻吟语》,我当时以为是本杂书,心想朋友这样的书籍居然还放在桌子上公开看,真是一个性情中人。翻了书,才发现,《呻吟语》是明代晚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吕坤所著的探讨人生哲理的一部著作。作者针对明朝后期由盛转衰出现的各种社会弊病,提出了兴利除弊、励精图治的种种主张,并阐述了自己对修身养性、人情世故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对当今世人颇有借鉴意义。我误会了朋友,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庸俗。我也了解到,著名诗人徐志摩也有名篇《呻吟语》,收入徐志摩1927年9月新月书店初版的诗歌集《翡冷翠的一夜》。看来,诗人学者都是喜欢呻吟和呐喊的。当真正的诗人学者开始呻吟和呐喊,也就担当起了一个读书人的责任。如这首《火之边》:
天火、炉火与地狱之火
相隔不远,只在灰烬两端
身外烈火与内心之火
相隔不远,只在轰隆一声
昨夜顶风而行、踏雪而归
挑落门前花灯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我不知道谁在上面
给天下安了一座开关
另有其人,剑走偏锋
替我们掌握命运
花木并未凋零,只是遍体鳞伤
山川无言,江湖沉默
火之边,风正猛
(《2020中国微信诗歌年鉴》)
天火、炉火与地狱之火,表面上写的是火。其实,写的是命运。这些意象飞腾而上,从我们的脑海中升腾。许百经说,另有其人,剑走偏锋,替我们掌握命运。是啊,是谁在掌握我们的命运。仰望天空,追寻人间梦想,追问人生答案,诗人之问,犹如天之问,如雷贯耳。
我曾经在二十岁的时候写过本诗集《芙蓉花开》,这只是为了圆儿时的一个梦想,诗歌的读者很少,诗歌也仅仅是表达情感的方式。再者,现在读书的人实在少,写东西也只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为了向我的青春做一次告别,我写下了第二本散文集《行走青春》,“文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能够饱肚子么?”我记得,有个朋友曾经问过我。甚至有人笑我是文学青年,那种语气里的内涵很丰富。是的,文学难以带给我们物质性的东西,但是文学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总是在仰望天空。
最近一直在读贾平凹的书,以前觉得他的文字晦涩难懂,现在居然也读懂了,谁知道他女儿的新诗又引起了争议,一切似乎在轮回。有些事情不要解释,时间是最好的沉淀剂,一切会随着时间的铺开而淡化。其实,许百经《我的县城》似乎有点口语诗味道,当你伴着吉它声读出来的时候,却另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人们大都沾亲带故
任意两个都能找到同一熟人
我对县城的定义逐渐失灵
不熟悉的草木越来越多
外地口音越来越多
有时溜达一路都是陌生人
世界大了,大家走散了
还是我们老了,相见不如怀念
回首望望,几间老屋
脚与脚挨着,蚂蚁也在一起
房前屋后的树都是亲戚
过去的时光,如梦幻烟雨
如今名字依旧,风光迥异
楼房越来越高
广场越来越宽阔
不知根底的人和事越来越多
长长的路,望不到尽头
一座县城,一个时代
走啊走,留下几行脚印
(2020.12.25《湖南工人报》)
浏阳这座县城表面上很小,实际上很大,有十分丰厚的历史沉淀、人文底蕴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现实与文化纵横交错,有比较典型的意义。作者这首诗歌,就表达了这种想法。他的笔墨看似漫不经心,却包含着自己的思考。看过许百经的《我的诗观》,他这样说:“诗学,就是心学。用诗和人谈心,和自己谈心。/诗是时光在内心悸动的翅膀。/诗可以寄托并快乐一天,或者余生。因为漫长的相遇与告别。/为自己写诗,忠实于内心和感知的世界。/现代诗始终只是半成品,指向一种此念与彼岸、偶然与虚空、未知与未完成。”为自己写诗,忠实于内心和感知的世界。我想,这就是跟着感觉走吧。
一些著名作家和诗人评价着许百经的诗歌,说明他的诗歌在一定的范围内引起了关注。
诗,开辟了你新的人生。——张扬
写法可以自由的。重要的在于诗意的锤炼。直抒胸臆,自己畅快了还不够。要让句子飞起来!让读者畅快,与时代共鸣。——龚旭东
味道不错,作品很有想法,多读优秀尤其是经典的现代诗,包括我们身边的优秀诗人。读百经而成鸿儒。——吴昕孺
这些作家的评论都比较中肯,我觉得诗歌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就是因为诗歌自由,甚至可以天马行空、海阔天空。诗歌读起来就是一种感觉,诗歌是有灵性的,有翅膀的,可以飞翔的。写诗歌也是可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如许百经19岁时的旧作《从这里起飞》:
一只鸟儿望着黝黑的大地,
——那是你握着粉笔的手,
映在黑板上的影子,
没有鸣唱,只是默默地盘旋。
穿越漫漫岁月,衔来远古的瑰宝,
飞过茫茫海洋,叼来异国的馨香,
把光灿灿的一切揉成种籽,
撒播在这黑黝黝的大地,
黝黑土地将长出苍郁的森林,
苍郁林中会飞出无数只小鸟。
唱着更新更美的歌儿,
在苍穹中展翅翱翔。
<p style="text-ind
来源:红网
作者:罗柱
编辑:施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