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螺里的青山绿水
文/夏明
一
南岭北麓、潇水源头,林木茂盛、碧波清流里的一只山螺,被瑶乡人视若山珍。螺肉脆嫩滑爽,螺汤乳白清香,它的鲜活美味中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意蕴,让人经久回味。能够尝到实属有幸,这对于遥远的山外、生活在红尘滚滚喧嚣都市的人来说,尤为可遇而不可求。
云白风轻,溪涧有声、波光粼粼,濯清涟而欣然,无息无虑、像春树上的芽苞宛转在秋水里,激玉含翠,通体洁净、不染风尘,它是自然钟灵的馈赠,优美生态的反哺,让人心有戚戚而浮想联翩,思接千载、神游物外……
何以被推为“最赞湘食”并成为一味“舌尖上的幸福”?遐迩争传、唇齿留香、天然绿色生态、脍炙人口的瑶乡至味山螺,无论爆炒水煮,都有绿水青山的味道、慰藉人心。吊脚楼上把酒言欢,满上一杯瑶都黄精酒首先敬山水:绿林扬风郁郁葱葱、峰峦起伏,白泉飞瀑溪涧纵横、岸芷汀兰;云水漾禅心,返璞归真,在这一只山螺里丰富了对诸如淡泊、宁静、安然、喜悦、幸福的深入理解。
瑶乡归来已有月余,可每当念及时还齿颊生香、忍不住咂舌。有着清热、明目功效的瑶乡山螺,据说市价要一两百块钱一斤,便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耳熟能详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在一只绿色山螺里再一次得到佐证和体现。
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一方山水一方风物,瑶乡山螺味美但娇贵,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特别是水质。它对污染的反应极为敏感,只存活在清澈透明的山涧、清溪晶莹的流水里,被当地的人们称之为“水质检测器”。河汉清几许,苍波长自流,山螺陶然自得的流水、滴滴纯净,那可是可以直接捧着喝的矿泉水。
山环水绕,在瑶乡江华要想尝到真正自然野生、缓慢成长起来的山螺,务必要深入到瑶山的码市、大锡。其实,瑶乡山螺最早就叫码市山螺或者大锡山螺。经年累月口碑载道、名声在外,人工放养山螺便逐渐形成了这里的规模产业,经济收入可观,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助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因为市场需求庞大,友人回乡创业就在大锡河上游包了一段曲折又平坦的溪流养螺,那是她沉浸式民宿的一部分,近悦远来、像她山上的果园,陶陶然,休闲、赏景、采摘,不亦乐乎,前来体验捉螺的游客也接踵而至。如果想要带走亲手所获,则按市价计秤。
涉水入溪,水凉沁肤,让骄阳下的暑热也不由得打了个激灵;天光云影、白鹭翩跹,琶音丝滑、叮咚有声,这一条流水源自桃花源、通往心间。自由地于潺潺清溪中散开,一行人挎着竹篓在水草摇曳、嫩绿的青苔、光滑的卵石和游动的小鱼儿间饶有趣味地捉起了螺。波光盈盈、白水鉴心,长发飘飘、低头捉螺的友人让我想起了在沈从文小说里读过的翠翠。
她告诉我,这里的山水滋润过李谷一的歌喉,电影《芙蓉镇》也曾于此取过景,著名作家叶蔚林的小说《蓝蓝的木兰溪》《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等就是以这里为背景创作的。那是自然景象和岁月人生的文学艺术表现;辞章雕龙、丽句深采,低吟高歌、情怀热爱,交织着生命感悟、哲学思辨。泽被天下,青山绿水、自然生态不仅是民生环境、物质生产的家园,他还是思想文化、精神意识的载体。赏由物召、兴以情迁,心动思摇,我也在想着该怎样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一程的所见所感。
二
大锡河蜿蜒流去,在码市镇与大桥河汇合为《徐霞客游记》中被称为沱水的冯水——也叫东河,然后注潇水、入湘江,气蒸云梦泽、滋润了流域所经广袤的山谷丘陵盆地平原的肥沃和丰腴。“石骨耸然横卧”“清流漱之”“琼花瑶谷”“峰笋离立”,觅舟水上、行跋山间,“饭于浪石寺”又“还饭于浪石”,去而又返,流连再三不肯离去,不知道游圣徐霞客在瑶都旅游考察的三天里有没有吃到过山螺。实话实说,我是慕名而来吃山螺的。可从码市李启汉故居陈列馆、红七军十九师政治部旧址出来,石板路叩响的脚步声模糊了我远道而来寻味美食的初衷。
于熙攘街市中徜徉,我遇见了一位卖苦茶的阿婆。江华苦茶胜大茗,“仙茶也”。我蹲下与之讨价。她笑着从背篓里取出一次性纸杯和不锈钢水壶:“莫急,泡一杯你喝了再说”。我知道江华苦茶系古老的高脚茶品种、是一款珍稀的地方小众名茶,因生态环境使然,其所含的单宁、咖啡碱、氨基酸等成分比普通茶叶要高,故苦重而醇厚,经久耐泡,先抑后扬回甘清爽悠长;去风寒、除积热、舒心脾,江华苦茶有健脾强肾、提神益气、延年益寿之显著功效。江华苦茶历史上曾是宫廷祭祀贡品,这早在2000多年前的《尔雅·释木》中就有记载。她说我懂茶,言如果到了寨上她家里,这茶她一定不收我钱。她是码市雾香村人,那是一座高寒山区的瑶寨,这茶是她自己种自己做的。
白云缭绕头顶,翠鸟鸣叫于枝上,风帘水幕,墟里烟中,秋晒竹匾斑斓,户盈余闲,绿萝爬上木艺的栅栏看美人靠上的绣娘瑶绣,花叶扶疏,市井人间一派祥和。行走在街巷,被具民族风情的蓝靛印染、刺绣、香包、银饰吸引,好看的“阿莎”“阿妮”身着刺有精美图案花纹的衣裳,举手抬头间,花钗、步摇闪动,质朴、热情,笑语如歌。换上瑶族兄弟的无领对襟长袖衣裳,斜挎白布“坎肩”,我买了许多有特色的纪念品,装满了一只竹背篓。如果我还是青春少年,我想我一定会在此入赘、做瑶乡快乐的女婿。友人闻之笑了,说她寨上还有闲置的房屋,如果我愿意可以来此地养老。
穿林打叶的风吹过,带着山野气息和草木的芬芳;“复得返自然”怎能不开颜?久被圈养的思想撒开脚丫、早已奔跑得无影无踪,皈依的冲动油然而生。轻松、愉快、享受,此时的“心猿意马”是那么快乐、无邪、超然。且行且思,感受于千年瑶乡的民族风情、自然人文,我记忆的镜头里存满了悠闲、舒适、柔软的美好时光。
我读过柳宗元写永州山水的许多游记,《游黄溪记》中说: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最善”者,远不止于山水,还有山水赋予人们的诗意地栖居、自在的生活状态。以前只流连在阅读的向往里,处身入境,让人无法不喜欢这里。陶醉其间,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瑶乡普通日常的生活,似艺术审美的景象,超越了感性的认识和印象带着生活本质的逻辑思维,指向心灵深处,颐养了性情。
大河奔涌、扬鳞濯翼,重峦叠嶂、雄山逶迤,松杉修竹、幽谷湿地;如果说水是生命的血脉,那么山就是精神的骨骼,广袤森林的覆盖、良好植被的涵养,就是灵魂的躯体。乐山乐水者不仅仅是人类啊,游鳞翔羽、铁石香草,万物有灵。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才能够记得住乡愁。曲沼生烟凌云塔,浪石清流豸山寺,如何才能让诗画的山水、自然的万物长存于一脉相承的生活,而不至于成为从前的故事、尘封书志里的黄纸、勒石碑刻上的追忆?践行“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历经由自然山水到心灵山水的文化审美之旅,和谐、互存、共荣,湖湘大地上的山水英俊挺拔又妖娆妩媚……
三
在码市境内的大龙山,我见识了湘粤桂边境地区有“华南之肺”“华南物种基因库”之称的生态林地。杂树生花,松涛阵阵,移步换景、攀缘在如练峻岭上也犹如涉水在大锡河,忽然就觉得那一朵朵摇曳的山花也似流水里绽放的青螺。乐山乐水,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千年瑶乡的山水滋润,苍茫悠远又盎然,深邃博大而浩瀚,这是一个绿色的世界、无垠的秘境。
可在无穷的欲望和过度的索求中已有多少自然丧失了其自然本性?在诸如竭泽而渔的行为里被反噬、大自然给了人们太多的教训。形而之下、形而之上,由自然生态联想到思想生态,止不住会问:除了青山绿水,还有什么能抵御喧嚣尘上?并产生了对基因变异、物种濒危、河流中断、土地沙化以及生命、死亡等的许多思考……
大自然滋养、哺育了人类,也教化了人类。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才能够享受自然。造化钟神秀、山川孕华物;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一只绿色山螺里也藏着这朴素而深邃的意味。“澡身而浴德”,洗身、洗心,不负山水不负卿,品尝瑶乡美味,可是对瑶乡山水的另一种亲近?
尊重自然的“坳坑、水洼、小洲、石岸”,柳宗元的《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写尽了古人的生态行为、情怀思想,多么原始又那么超前。随形就势,植树种竹、他把一块荒丘美化成了公园,花草树木、浓荫繁密,和风吹来,清气怡人:幽深安静的小丘啊,酷暑消失于底部,元气会聚在丘顶,人们可以在此休息、观察万物的精妙。担心这里的花木会被人砍伐,他写下该文是祈求后来的君子保护它。
青山千古秀,绿水万年琴,我们既是画中人,也是抚琴者。保护自然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谁能说天地之间,山水形态不具人格精神思想呢?其实,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本质上是相通的。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绿水青山的原始情怀力量会让人返朴还淳,神清志静、于是思想会变得葱茏,心境会变得开阔,态度会变得积极,精神面貌焕然。
视山水为书、与山水为友、融山水为己,体验自然智慧和生态神奇,安慰疲惫的身心,放下无谓的焦虑,除了赖以生存生活,自然山水、生态文明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学、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承。成德为行,以山水为载体、为意象,启迪思想、寄托情感,柳宗元一生中大部分作品就是在永州的山水里创作完成的。
何以待君客?把酒临风,坐在水岸民宿的吊脚楼上,嘬着一锅热腾腾、香气扑鼻的山螺,感慨朋友说的“每一只山螺里都有江华的青山绿水”。天地逆旅,松山翠岭、碧波清流,瑶乡为过客捧上的“珍馔”其实是一方明净的山水啊,拂去风尘,涤走积垢,唤醒蛰伏内心的热爱,让人们能够可以行稳致远。
秋高气爽,行云流水、倒映溪中的天空波光粼粼,瑶歌自溅起的浪花里摇来,在青峰峙立的岸上回荡,山脚下的田地里一片片黄、一垄垄紫……在这样一个场景、这样一种境界里,回望走过的山山水水,慢慢品味着一只山螺的丰富内涵,便想,如果柳宗元老人家在,他又会写下怎样的新的游记呢……
夏明,偶有文字见诸《青年文学》《随笔》《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等。
来源:红网
作者:夏明
编辑:施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