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人文蔚起 书香醴陵”2024渌江讲坛·建宸大课堂第五讲在渌江书院五贤堂开讲。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马笑泉进行主题讲座。
活动直播丨2024渌江讲坛·建宸大课堂第五讲:从放养年代到契约社会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邦建 株洲醴陵报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文学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文学作品关照现实,反映社会生态变化?
10月30日,“人文蔚起 书香醴陵”2024渌江讲坛·建宸大课堂第五讲在渌江书院五贤堂开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马笑泉作客渌江讲坛,以《从放养年代到契约社会——以长篇小说<放养年代>和<日日新>为例》为主题,畅谈文学创作经历,为大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湖湘文学是湖湘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立身于文学但又不局限于纯文学的范畴,是对家国天下的关照。”讲座伊始,马笑泉结合对渌江书院的印象,向大家阐述了文学的作用。他认为,文学是一门人学,不仅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情感,而且可以修炼和培养一个人的心性和气质。“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文学培养出来的气质最能经得起岁月的淘洗。”
谈及和文学结缘的经历,马笑泉表示,听从内心的声音很重要。“我在20岁那年,内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写下了第一篇小说,由此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在马笑泉看来,在书房里读书、写作,能让自己内心愉悦,是对精神生活永不满足的追求。
作为一名作家,马笑泉对小说情有独钟。他认为,小说虽然是虚构的艺术,但又最大程度地呈现了许多人内心的真实状态。通过小说的虚构人物,能够看到作家最真实的性情气质,这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我写小说的时间非常漫长,多年来互相成全了彼此。”回忆起自己的小说创作历程,马笑泉认为,写作要遵从内心,克服自己的“心障”。
如何破除“心障”?马笑泉以长篇小说《放养年代》的创作为例,向大家分享了心得体会。“这部小说是对我童年的一次深情回望和深度探照。”马笑泉详细阐述了不同年代的儿童从“放养”状态到契约精神的转变。
这种社会形态的转型还体现在了马笑泉的另一部作品《日日新》中。“我想认真写出几个从放养年代到契约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些人物形象,通过他们来呈现一个人不断进步的一种状态,进而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马笑泉说。
讲座最后,马笑泉表示,当今社会依然处在“日日新”中。他希望,我们的文学、我们的人生,都要积极勇敢地面对这种“日日新”。
本次活动由中共醴陵市委组织部、醴陵市教育基金会主办,醴陵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醴陵市融媒体中心、红网、潇湘晨报、渌江书院承办,湖南建宸置业有限公司冠名赞助。
来源:红网
作者:胡邦建
编辑:施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