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湖南——大型史志·文物联展”正在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展出。
观众在展厅现场打卡。
展厅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9日讯(记者 袁思蕾)湖南为何简称“湘”?“三湘”之说从何而来?湖湘文化何以形成?……关于湖南的疑问有很多,它们的答案不止藏于文物中,也藏在志书里、典籍中。
11月19日,由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物局联合主办,湖南博物院、湖南方志馆、湖南图书馆、湖南省文化馆共同承办的“‘志’说湖南——大型史志·文物联展”在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二厅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2月22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展厅现场。
湖南是方志大省,也是文物大省。此次展览,通过志通古今、“志”说湖南政区沿革、“志”说湖南天文地理、“志”说湖南风俗物产、“志”说湖南民族融合、“志”说湖南文脉人杰、志鉴湖南等七个篇章的展线空间,共展出古代方志典籍148本(套)、相关文物118件(套)、图片126幅(组)、多媒体9处、观众互动6处,以地方志记载为主线,辅之以文物、非遗及科技手段,实现以物证史、以史释物,达到贯通古今“志”说和生动形象说“志”的目的,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湖湘历史画卷,向观众讲述地方志里的湖南历史、湖南故事。
展览互动区。
除大量志书及其释读内容之外,展览上还可以看到品类众多的“明星”文物。比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天文气象杂占》、西汉绛红绢地“长寿绣”残片,唐“独幽”七弦琴,1898年谭嗣同致夫人李闰家书,西汉“长沙元年”铜鼎等。据了解,此次展览在全省首次将地方志和文物、非遗等集中在一个空间和一个展览里融合呈现给观众,同时实现跨部门、跨单位的资源整合和力量集合。
“志书和文物,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其传承发展的载体。”本次展览策展人熊建华介绍,以往志书多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为大众所熟知,而其实它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这次展览意在将志书记载中的湖南故事,通过让观众更易于亲近、理解、感受的方式讲述出来,以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向大众传播历史智慧。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施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