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挚感人的“慈母情怀”
——读张慧云《妈妈的日记》
文/梁先慧
我与张慧云老师相识源于长沙市音协微信大家庭。2020年4月,我加入了长沙市音协,作为省会城市的音乐群体组织,自然不乏翘楚之才。我主动添加了几位仰慕已久的老师的微信,其中也包括张老师,聊了几次竟发现我与她居住在同一个社区,两家相距仅数百米,从此线下联系便多了起来。那时的张老师虽年近八旬,仍身体健朗,精神矍铄,精气神不输年轻人,我年过半百,与张老师也算“忘年交”。张老师对地方民族音乐颇有研究,我时常向她请教,偶尔我们也会与几个音乐界朋友一起小聚,探讨音乐。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音乐大姐”。
张老师颇具音乐天赋,18岁创作的儿歌就获得“湖南省业余歌曲创作比赛”三等奖,而后在其音乐创作生涯中更有多首作品获得全国性比赛金奖与一、二等奖。她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泸溪辰河戏高腔剧团原音乐编配,辰河高腔音乐记谱第一人。从69岁开始,她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整理、修改、完善辰河高腔音乐上,出版了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中国辰河高腔音乐集成(上下卷)》,之后又出版了《张慧云音乐作品选集》。今年5月已84岁高龄的张老师再次出版了新书《妈妈的日记》,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有幸成为最早拿到这本书的读者之一。
一个音乐家撰写了一本与音乐毫无关联的书籍,会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收获?出于好奇,我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这本书。书中日记从二儿子龚克出生开始写,直到两个儿子升入大学。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妈妈的300篇日记,第二部分是龚克童年的43篇日记,第三部分是家书,主要为妈妈写给大儿子龚然的14封信和俩兄弟之间的9封通信。书中附有许多珍贵的黑白照片,可谓图文并茂。阅毕全书,其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和时代的特征,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这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处处可以感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与潜移默化。如:答应孩子的事情无论自己有什么困难都要兑现承诺;每天晚上睡觉前坚持给龚克讲故事并耐心讲解;特意让5岁的龚克独自去商店买酱油,培养其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周末带孩子们去野外画画写生,引导孩子用诗的语言描绘目睹的景物;借班上同学写得最好的日记与龚克一起阅读、讲解,启发孩子学习别人的长处;为了提高龚然的写作能力,要求他每天早上朗读语文,上中学后要求他每天睡前看一篇《中学生优秀作文》;针对龚然初中成绩不够拔尖的情况,特意借来《在求知的道路上》这本书启发思维……这些事例不胜枚举,母亲与老师的双重角色在张老师身上得以巧妙地演绎。
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令人欣慰。如:龚克三岁能背诵古诗;5岁勇敢施救落水同学,对画画产生浓厚兴趣;6岁对看到的野外景色即兴口占稚气十足的儿诗;因能书善画,小学二年级负责为班上出黑板报;10岁在报刊发表文章、漫画;12岁参与表演的霹雳舞获全厂文艺汇演一等奖;高中成绩一直稳居班上前三名。龚然高中作文《失街亭,谁之过》得到最高分10分;他不仅成绩好,还擅长画画、跳舞、唱歌。兄弟俩全面发展,双双保送上大学,龚然上大学时被评为“校园十大歌手”……这些都是张老师夫妇尤其是张老师因势利导、正确教育的结果。
书中所展现的浓烈的母爱让人感触颇深。张老师的教育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孩子,以爱相扶,让孩子无时无刻都感受到父母真挚的爱,即使严格要求也是从爱出发。这些事例举不胜举,最感人的是龚然在大学一年级不幸患上肺结核,张老师为了儿子早日康复所做的一切,还有龚然病愈复学后,张老师寄给他的《龚然生活学习守则》。细读这点点滴滴,你会深深地感受到那令人潸然泪下的拳拳父母心!
书中许多温馨的场景也感人至深。比如在龚克8岁那年的“三八”妇女节,母子俩有一段对话:
今天早上一醒过来,龚克就对我说:“妈妈,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是你的节日。”我说:“是的,你有什么礼物送给我?”他说:“你喜欢吃什么?”我说:“我什么都不喜欢吃,我不要吃的礼物,我想要你的作品,例如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他说:“好,我等会画一个小书签给你,可写诗我不会。”
我说:“别人写诗都喜欢用比喻,例如,大家把毛主席比作‘太阳’,把老师比作‘园丁’,把少年儿童比作‘花朵’……你把妈妈比作什么呢?”他说:“噢!我想起来了,我把妈妈比作月亮,发出温柔的光,永远照耀着我。”他想了一会儿说:“我这样写:
是谁每天关怀着我?
是谁每天温暖着我?
是我最亲爱的妈妈,
她好比是一轮明月,
发出温柔的光,
永远照耀着我!
……
妈妈,等会我画一个书签给你,也画一个月亮,代表你,月亮下面画一个小飞船,我坐在小飞船里。”太好了,我感动极了!
这样充满爱意的温馨画面还有很多很多,需要用心细细阅读、慢慢品味。
母亲对孩子的爱也永远铭记在他们的心里。高中的龚克写的作文《母亲》,看了无不让人感动,既为龚克的文采斐然,也为龚克的知恩懂事与母子情深。张老师阅读完这篇作文,禁不住热泪盈眶。我相信,在这个时候,她一定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了!
这本书是一段特殊岁月的真实记录,是一本弥足珍贵的育儿心经,也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日记从龚克1977年出生写起,直到登上大学殿堂,时间跨度近20年,正好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也记载了三线建设支内厂的部分工作生活场景,让读者对这个遥远的时代话题增加了了解。如:支内厂职工及子弟的集体生活、文体活动剪影;购物付款是以分、角计算,现在已几乎退出流通的分币在当时还是主要角色;购买肉类和一些生活物资必须凭票;普通职工家庭基本都是紧巴巴过日子,想给孩子买双白跑鞋也为难;电视机还是黑白屏幕,有电视机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这些场景在书中比比皆是,与现在翻天覆地的生活相比,无不令人掩卷唏嘘。
在那个艰苦奋斗、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能想到给自己的孩子写日记,而且不间断地坚持十几年,用心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并整理出版,这是许多家长都难以做到的,但张慧云老师做到了,而且做得近乎完美,这就是张老师平凡而伟大之处。正是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以其真挚感人的“慈母情怀”,让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有了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书中所展示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并未过时,仍然值得每一位年轻家长认真思考、借鉴与学习。
梁先慧,长沙市音乐家协会监事长,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长沙分会秘书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金融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金融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红网
作者:梁先慧
编辑:施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