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湖湘史诗 拓文旅新境——评实景舞台剧《花开靖港》
文/陈彪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的靖港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漂浮在湘江上的千年古镇”。今年4月以来,一场名为《花开靖港》的实景舞台剧夜间主秀在这里上演,点亮了湘江之畔。
《花开靖港》演出海报。出品方供图
作为国内首创“一剧两线”观演模式的文旅演艺作品,《花开靖港》采取“日享+夜游”双线并行的方式,拓宽沉浸式剧场的边界,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转译。
《花开靖港》以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为历史背景,聚焦“一座古镇、一团烟火、一群赤子、一份赤诚”这一主题,将长沙城的历史创伤与靖港古镇的保护延续交织成剧,颂扬了靖港儿女守存根脉的湖湘精神与家国情怀。
《花开靖港》演出海报。出品方供图
剧中八元堂虢堂主、梨园凤老板、宏泰巧姑娘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将靖港人在国难之际“护典籍、藏文脉、捐物资”的家国情怀具象化。他们暗中资助游击队,倾囊相助长沙大火落难人,守信维道。这种以小人物视角切入宏大叙事的方式,既避免了历史剧的刻板说教,又让观众在情感共鸣中触摸到湖湘精神的筋骨。剧中“一钵甜酒”的意象贯穿始终,既是靖港市井文化待客之道的象征,也在“敬天、敬地、敬湖湘儿女”的台词中升华为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花开靖港》演出海报。出品方供图
《花开靖港》的一大创新在于对湖湘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创人员将靖港油纸花伞、水袖舞、埃山棍法等非遗元素融入剧情,让历史叙事兼具鲜活的民俗美学质感。在“湘女持伞凌空起舞”表演中,油纸花伞不仅是道具,更成为湖湘柔情与坚韧的象征;水袖舞则通过湘剧与花鼓戏的融合,演绎“忠”“奸”“信”“义”的戏剧冲突;在码头抗争场景中,埃山棍法表演与威亚特技结合,展现出湖湘儿女的武勇与血性。
《花开靖港》演出海报。出品方供图
作为一台实景舞台演出,科技赋能艺术在《花开靖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演出以“一水伴街”的户外实景为舞台,通过“水陆并进”双线动态观演模式、移动式观众席与全景声声场,构建出“行浸韵情,上岸入戏”的多维演出空间。剧中两艘长25米、宽2.8米的大型移动轨道船,还原了“大船进港、趸米万石”的历史盛景,威亚特技与机械装置技术运用恰到好处。
沿江架设的可移动舞台布景,使动态光影与实景演出相融合,营造出“水中映画、画中有人”的视觉美感。观众在游船中随剧情穿梭于江岸,左见梨园戏水,右闻柳浪莺啼,“千帆进港”的漕运盛景与“芦江烟花秀”构建出虚实交错的时空蒙太奇。当观众目睹威亚特技再现的商船云集,或通过多媒体交互装置触碰历史的温度,一场跨越87年的跨时空对话在感官震撼中悄然完成。
《花开靖港》演出海报。出品方供图
《花开靖港》的亮点,不仅在于艺术表达与技术创新的突破,更在于其对靖港古镇文旅生态的重构。日间演艺以大船进港、水上婚礼、红色传承等十余场民俗表演,展现“百年老长沙、百载古靖港”的文化底蕴。夜间主秀则聚焦文夕大火背景下的家国叙事,让观众有参与历史叙事的沉浸式体验。这种“昼夜有戏”的全域文旅模式,直接推动了靖港古镇的转型。夜间主秀结束后,游客在漫天焰火中穿过舞台连接江面的浮桥,走入对岸街区,不仅延长了游园时间,也拉动了景区的综合消费,为景区业态持续赋能。
《花开靖港》演出海报。出品方供图
值得称道的是,剧中非遗元素与景区商业形成有机联动,小钵子甜酒、木雕面具等道具直接取材于古镇商铺,观演后的游客常因剧情触动而主动消费,实现了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种“以剧带产”的创新模式,也为非遗活化提供了新范式。
“江涛犹记倾城劫,花开靖港续春秋。”靖港古镇正以文化为舟,驶向文旅融合的广阔天地。
来源:《中国民族报》2025年7月18日《文化周刊》
文艺评论作者简介
陈彪:笔名“古乔文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代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获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授予“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2018年度达人”称号、获长沙市望城区“雷锋文学艺术奖”。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书画院研究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企(事)业文联会员、湖南省企(事)业文联文艺家工作室签约艺术家(陈彪文艺评论工作室)、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新文艺群体联络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写意画艺委会副主任、湖南省圆点美术馆副馆长兼秘书长、《湘见文艺评论》执行主编、长沙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长沙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长沙市望城区文联委员、长沙市望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湘韵丹青文化中心总监、评论员。
创作成果:在中国民族报、中国书画报、“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中国日报网、中国文艺志愿微信公号、北京日报、京报网、湖南日报、湖南文艺网、湖南作家网、新湖南、红网、湖南文联微信公号、湖南美术馆微信公号、学习强国湖南教育、平潭时报、财富地理、艺术中国、长沙晚报、张家界日报、团结报等主流刊物和媒体发表艺评文章四十余万字。从事新媒体工作十年,在报纸及新媒体上发表消息、通讯、专栏、专版稿件百余篇,累计数十万字。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陈彪
编辑:符环宇